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良意”、“良情”、“良知”之统一——康德“良心”概念解读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良心这一范畴在康德的道德学中有多重含义。在康德原著中,良心一词有两种德文表达形式:das gute Herz和das Gewissen。在康德看来,Das gute Herz是任意(Willkr)将道德法则接纳入自己的准则之中的能力;das Gewissen既是一种义务意识,同时也是一种针对自身的道德判断力。实际上,良心概念在康德那里是"良意"、"良情"、"良知"的统一整体。
作者
舒远招
肖柳芙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关键词
良心
善良意志
敬重
道德判断力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1
1
吴克昌.
论社会遗传与社会发展[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2):14-16.
被引量:3
2
吴强.
反映论是揭示良心的哲学基础[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39-41.
被引量:1
3
邓晓芒.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
.社会科学战线,2005(3):21-29.
被引量:34
4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8..
5
吴妮.
旁观者群体对欺负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33-33.
被引量:16
6
易晓波,曾英武.
康德“理性”概念的涵义[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29-34.
被引量:8
7
陈新汉.
评价论视阈中的良心机制[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29-44.
被引量:1
8
江畅.
论德性与良心的关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3):117-122.
被引量:3
9
秦小建,陈健夫.
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与补偿机制[J]
.重庆社会科学,2012(4):51-56.
被引量:4
10
檀传宝.
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J]
.人民教育,2014(2):22-2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7
1
王伟凯.
论亚当·斯密的良心观[J]
.社科纵横,2012,27(10):100-102.
2
王亚强.
论全球化时代关公文化的价值及启示[J]
.运城学院学报,2017,35(1):7-11.
被引量:2
3
朱芳芳.
浅议康德的“良知”观[J]
.读天下,2016,0(20):332-332.
4
冉光芬.
黑格尔的“良心与伪善”理论[J]
.贵州社会科学,2019(11):26-31.
5
王晓升,徐希.
从精神和肉体关系的视角重新思考良知——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J]
.岭南学刊,2023(5):5-13.
6
董滨宇.
论康德的良知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4(4):144-154.
7
吴琦,黎玮.
让旁观者“不旁观”:校园欺凌事件风险化解的一种出路[J]
.中小学德育,2024(12):35-39.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冬慧,张河水.
圣天湖体育小镇建设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2019,38(2):17-19.
被引量:1
2
李娜.
关公文化在增进海峡两岸文化共识的独特作用及路径构建[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3):52-57.
1
手干净的人,宽容[J]
.家庭科学,2009(2):3-3.
2
王正贤.
手干净的人更宽容[J]
.科海故事博览,2009(15):65-65.
3
邢云文,侯振武.
何谓道德——论阿伦特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J]
.哲学动态,2016(11):92-97.
4
曹芸,吴远.
两种语境的实践概念解读——对实践唯物主义与毛泽东《实践论》的认识[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39-42.
被引量:1
5
陈剑.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解[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5):5-9.
被引量:1
6
杜红艳.
作为文化的日常生活——赫勒日常生活概念解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4):9-10.
7
肖柳芙.
良心与人的自由本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26-27.
8
刘兆玉.
论冯从吾对“无善无恶”说的批判[J]
.理论界,2016(8):28-33.
被引量:1
9
专题十 辩证法[J]
.中学文科(高中),2007(5):10-21.
10
刘志山,王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之维[J]
.伦理学研究,2016(6):11-14.
被引量:3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