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被引量:20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42
-
1周建超.中国式现代化:脉络、样态和进路[J].贵州社会科学,2023(5):4-12. 被引量:4
-
2石仲泉.毛泽东的“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5):1-12. 被引量:4
-
3朱海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与“文化大革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S1):19-21. 被引量:4
-
4邹昆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2):52-53. 被引量:4
-
5李佑新,陈龙.继承、创新与挑战——沃马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08(7):52-55. 被引量:7
-
6宋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9(2):5-7. 被引量:3
-
7王敦琴.毛泽东缘何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3):106-109. 被引量:13
-
8张国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动力的多维解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11-16. 被引量:4
-
9刘云山.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J].求是,2008(2):3-14. 被引量:33
-
10包心鉴.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J].理论导报,2008(1):10-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0
-
1刘华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框架及其内涵[J].重庆社会科学,2008(9):12-19.
-
2朱宗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10(5):24-28. 被引量:1
-
3刘长军,夏德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08,10(5):58-61.
-
4朱宗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J].兰州学刊,2008(10):32-34.
-
5赵付科,于艳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09(2):104-110. 被引量:3
-
6魏建斌,苏志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5-10. 被引量:5
-
7朱荣英.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3):83-86. 被引量:1
-
8江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观点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56-61. 被引量:1
-
9秦益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2):78-89. 被引量:1
-
10苑晓杰,黄家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述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91-96.
二级引证文献19
-
1毛胜.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进展(2003~2012)[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6):68-79.
-
2荣开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个问题的再思考[J].学术论坛,2009,32(11):33-37.
-
3王文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10(1):14-19. 被引量:1
-
4尚菲菲.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5):282-283.
-
5谭晓玲.近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时代教育,2010(9):16-19. 被引量:1
-
6于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比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104.
-
7荣开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多视角探讨[J].江汉论坛,2012(3):5-10. 被引量:3
-
8曾德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12,28(1):35-39.
-
9王文兵,赵伟.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关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34-40. 被引量:3
-
10葛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建构——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内容整合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3):148-151.
-
1谷佳媚.论思想理论教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14-16. 被引量:1
-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J].红旗文稿,2008(1):40-40.
-
3姚坛.为官三如[J].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3):48-48.
-
4石仲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07(12):7-8.
-
5石仲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J].人民论坛,2007(20):14-16.
-
6吴毅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解放思想[J].学习月刊,2008(18):4-5.
-
7李传玺.“五一口号”的发布及其历史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36-42. 被引量:1
-
8李敬德.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比较[J].新视野,1993(2):8-11.
-
9任福全,张小飞.试论毛泽东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贡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32-34.
-
10齐卫平.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3(3):3-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