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树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茶树细胞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次生物质的生产、原生质体培养、分子标记及基因的克隆与转移等方面,并分析了在这方面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
孟令峰
齐桂年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
出处
《福建茶叶》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茶树
组织培养
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3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98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7
1
姚明哲,黄海涛,余继忠,陈亮.
ISSR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J]
.茶叶科学,2005,25(2):153-157.
被引量:48
2
成浩,王玉书,杨素娟,王立.
大量元素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儿茶素累积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4,14(1):31-36.
被引量:20
3
郭玉琼,陈财珍,赖钟雄,詹梓金.
茶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茶多酚含量测定[J]
.福建茶叶,2001,24(4):7-10.
被引量:11
4
袁弟顺,林丽明,孙威江,林金科.
不同品种茶树愈伤组织的培养与茶氨酸的积累[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78-181.
被引量:19
5
黎星辉,施兆鹏,刘春林,罗军武,沈程文,龚志华.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J]
.茶叶科学,2001,21(2):99-102.
被引量:28
6
暨淑仪,严学成,王毅军.
茶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细胞组织学观察[J]
.茶叶,1995,21(2):11-13.
被引量:16
7
马春雷,陈亮.
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06,4(z1):16-22.
被引量:23
8
骆颖颖,梁月荣.
B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0,20(2):141-147.
被引量:29
9
刘德华,廖利民.
茶子子叶柄下胚轴组织培养的研究[J]
.茶叶通讯,1990(3):6-11.
被引量:18
10
周健,成浩,王丽鸳.
激素处理对茶树组培苗温室内直接诱导生根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5,25(4):265-269.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73
1
高秀清,成浩,牛爱军.
茶树毛状根的诱导[J]
.特产研究,2004,26(2):30-32.
被引量:13
2
奚彪,刘祖生,梁月荣,杨秀芳,黄卫红,须健,何玉科,白永延.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转化[J]
.茶叶科学,1997,17(S1):76-77.
被引量:27
3
姚明哲,王新超,陈亮,杨亚军.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
.茶叶科学,2004,24(3):172-176.
被引量:37
4
陈志辉.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04,27(3):22-24.
被引量:5
5
周达锋,卜学贤,陈维伦.
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前景[J]
.植物学通报,1993,10(2):24-34.
被引量:25
6
成浩,王玉书,杨素娟,王立.
大量元素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儿茶素累积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4,14(1):31-36.
被引量:20
7
王毅军,严学成,暨淑仪,魏新姐.
茶(Camellia sinensis Kuntze)离体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4,2(2):47-51.
被引量:15
8
周兆斓,朱祯.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进展,1994,14(4):18-24.
被引量:56
9
张广辉,梁月荣,吴颖.
咖啡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及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J]
.茶叶,2005,31(1):18-23.
被引量:14
10
严学成,丘安经,王毅军.
茶树(Camellia Sisensis O. Ktze)叶片培养的器官发生[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4,5(2):48-4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398
1
王小萍,齐桂年,尹旭敏,刘巧林.
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7(6):48-49.
被引量:1
2
马玉芳,许继宏.
提高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S1):142-145.
被引量:7
3
徐燕,陈小兵,萧伟祥.
茶氨酸的制取及应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6):77-80.
被引量:12
4
马建强,姚明哲,陈亮.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0,30(5):329-335.
被引量:16
5
程小毛,王璇,黄晓霞.
茶树EST-SSRs信息分析[J]
.北方园艺,2011(10):108-111.
被引量:2
6
王友生.
显脉金花茶无菌体系建立及增殖培养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73-77.
被引量:10
7
陈志辉.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04,27(3):22-24.
被引量:5
8
陈志辉.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1-4.
被引量:1
9
侯柏华,谭济才,张润杰.
茶园害虫生态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
.生态科学,2004,23(3):261-264.
被引量:16
10
赖钟雄,林莉.
山茶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471-47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75
1
王丁刚,陈国华,王淑如.
茶叶多糖的降血糖、抗炎及碳粒廓清作用[J]
.茶叶科学,1991,11(2):173-174.
被引量:57
2
张娅婷,张伟.
薮北茶的组织培养[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5):74-76.
被引量:18
3
廖书娟,李华钧,吉当玲.
基因工程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技术,2004(4):6-8.
被引量:9
4
陈亮,赵丽萍,高其康.
茶树新梢cDNA克隆测序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特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1):21-25.
被引量:14
5
王立,曾勤.
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J]
.中国茶叶,1994,16(1):8-9.
被引量:9
6
周健,成浩,王丽鸳.
茶树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3):172-176.
被引量:34
7
吴姗,梁月荣,陆建良,黎昊雁.
基因枪及其与农杆菌相结合的茶树外源基因转化条件优化[J]
.茶叶科学,2005,25(4):255-264.
被引量:18
8
金基强,崔海瑞,陈文岳,卢美贞,姚艳玲,忻雅,龚晓春.
茶树EST-SSR的信息分析与标记建立[J]
.茶叶科学,2006,26(1):17-23.
被引量:86
9
陈玉琼,余志,张芸,倪德江,谢笔钧,周继荣.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营养学报,2006,28(2):156-159.
被引量:5
10
华萍,吕虎,余继红,冷和平,蒋献猷,华东.
不同培养条件对悬浮培养茶叶细胞生长及茶氨酸合成的影响[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215-21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余素红,洪永聪,曾明森,王定峰.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2009(2):5-10.
被引量:1
2
沈金萍.
茶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2016(3):19-21.
3
岳翠男,王治会,江新凤,杨普香.
茶树组培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18(3):27-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杨霏,邹瑞,张玥,杨自云,吴田.
十里香茶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J]
.种子,2020,39(4):46-49.
被引量:6
2
亓峥,庞志强,蓝增全.
云南小叶种茶树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8):7206-7212.
被引量:5
3
谷美仪,宋发如,田娜,黄建安,刘仲华,刘硕谦.
茶树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J]
.茶叶通讯,2021,48(2):232-239.
被引量:4
4
任露露,张有泽,黄克林,宛晓春,张照亮,朱木兰,韦朝领.
茶树茎段不定芽高效发生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报,2023,58(2):308-315.
被引量:6
5
瞿娇娇,曹威,邹晓,周叶鸣.
茶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J]
.农业工程,2024,14(1):137-141.
1
梁国鲁,林蒙嘉.
茶树细胞分类学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1992,30(6):498-507.
被引量:3
2
史刚荣.
次生物质在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中的意义[J]
.生物学杂志,1994,6(4):11-13.
被引量:13
3
邹瑶,齐桂年,陈盛相,王绍梅.
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2012,28(7):60-64.
被引量:1
4
吴姗,骆耀平.
植物激素常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续)及在茶树上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00,23(3):7-9.
5
唐玉海,崔香菊,郭春芳.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4):116-119.
被引量:1
6
李国清,王荫长.
营养和次生物质与植物的抗虫性[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6):513-513.
被引量:10
7
王让剑,江昌俊,张正竹,李叶云,邓威威.
两种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cDNA在原核中表达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07,23(4):102-105.
被引量:3
8
房超,李叶云,常欣,丁菲,江昌俊.
茶树脱水素基因dhn2原核表达条件优化[J]
.茶业通报,2011,33(4):153-155.
被引量:2
9
丁诗华.
植物中一些物质的保健作用[J]
.植物杂志,1996,23(4):8-9.
被引量:3
10
沈石溪.
赶走喜鹊[J]
.意林,2017,0(10):12-12.
福建茶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