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代视角及其关注重点--以2007年的研究为基准的介绍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术会议无异于各种学术思想的展览会,各种对将来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往往首先萌发于此。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今年分道扬镳,这无疑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件盛事,意味着民事诉讼法学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2007年4月首届民事诉讼法年会即以“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这一主题,彰显学科开拓建设拓展气魄。
作者
汤维建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The Jurist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学
法学研究
基准
学术思想
民事程序法
学术会议
刑事诉讼
展览会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6
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1136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43
1
牟逍媛,刘江.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与民事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综述[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10(4):151-155.
被引量:7
2
汤维建.
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理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6):129-135.
被引量:17
3
汤维建.
理念转换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
.法学家,2007(1):81-84.
被引量:3
4
黄松有.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基本思路[J]
.法学研究,2007,29(4):3-23.
被引量:31
5
黄松有.
建立和谐主义民事诉讼模式初探[J]
.人民司法,2007(05S):4-8.
被引量:6
6
约洛维茨,汤维建.
民事诉讼中的对抗制模式和职权制模式[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3):124-132.
被引量:4
7
李浩.
民事诉讼程序权利的保障:问题与对策[J]
.法商研究,2007,24(3):86-92.
被引量:32
8
吴英姿.
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正常运作——兼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践理性[J]
.中国法学,2007(4):144-159.
被引量:22
9
汤维建,陈巍.
司法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民事诉讼为中心而展开的论述[J]
.中国司法,2007(2):13-19.
被引量:7
10
蒋大兴.
审判何须对抗——商事审判“柔性”的一面[J]
.中国法学,2007(4):123-133.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326
1
吴杰.
民事诉讼机制改革与完善的法律经济分析[J]
.政治与法律,2000(2):27-30.
被引量:14
2
吴泽勇.
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J]
.法律科学,2004,22(4):60-67.
被引量:28
3
王鹏.
试论法官的“释明权”及其行使[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6):115-117.
被引量:5
4
周利民.
试论阐明权[J]
.政法论坛,2001,19(3):85-88.
被引量:13
5
赵钢.
正确处理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十大关系[J]
.法学研究,1999,21(1):17-32.
被引量:65
6
景汉朝,卢子娟.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J]
.法学研究,1999,21(1):33-38.
被引量:135
7
白绿铉.
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浅见[J]
.中外法学,1999,11(1):40-52.
被引量:59
8
刘荣军.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
.法学研究,1998,20(4):125-132.
被引量:92
9
郭卫华.
滥用诉权之侵权责任[J]
.法学研究,1998,20(6):128-137.
被引量:67
10
王建勋.
调解制度的法律社会学思考[J]
.中外法学,1997,9(1):26-3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136
1
汤欣,陈一新.
投资者保护机构和《证券法》下的普通代表人诉讼[J]
.证券法苑,2020(3):24-47.
被引量:1
2
段厚省,张宁.
特别代表人诉讼四题初探[J]
.证券法律评论,2022(1):465-487.
被引量:1
3
左进玮.
证券集团诉讼的中国特色与风险控制[J]
.证券法律评论,2020(1):241-253.
被引量:1
4
毋爱斌.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表达[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4):99-111.
被引量:2
5
吴宏耀,苗生明,魏晓娜,宋英辉,汤维建,王锡锌,秦前红,巩固.
大家谈:新时代检察基础理论的重点问题[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1):72-100.
被引量:24
6
焦津洪.
我国证券集体诉讼的制度创制与初步实践研究[J]
.中国法学,2023(3):182-202.
被引量:15
7
曾艳,郭志勇.
论仲裁庭释明权的行使——基于驳回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之裁定的分析[J]
.仲裁研究,2020(2):121-132.
被引量:2
8
冼景宏.
虚假仲裁中案外人权益之侵权法救济(下)[J]
.仲裁研究,2020(1):62-72.
9
宋史超.
论民事判决效力的体系化与层次化建设[J]
.湘江青年法学,2020(1):2-17.
10
安梦杰.
部分必要共同诉讼人上诉效力的规范意蕴及其展开[J]
.现代法治研究,2021(1):98-110.
同被引文献
79
1
刘韵.
精细化诉讼程序视域下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现状及其发展——基于规则和裁判文书的实践分析[J]
.法学家,2021(2):131-146.
被引量:10
2
王利明.
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论坛,2008,23(5):5-12.
被引量:18
3
尹田.
民法调整对象之争:从《民法通则》到《物权法》——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事立法主要障碍之形成、再形成及其克服[J]
.法学论坛,2008,23(5):13-20.
被引量:18
4
孙强.
论民事判决既判力与再审程序的冲突与协调[J]
.法制与社会,2007(3):497-498.
被引量:4
5
季卫东.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93(1):83-103.
被引量:754
6
季卫东.
程序比较论[J]
.比较法研究,1993,7(1):1-46.
被引量:735
7
罗淼.
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消费导刊,2008,0(14):133-134.
被引量:2
8
李秀清.
20世纪前期民法新潮流与《中华民国民法》[J]
.政法论坛,2002,20(1):124-136.
被引量:15
9
成凡.
从引证看法学——法学引证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J]
.法商研究,2005,22(1):146-154.
被引量:19
10
邓正来.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J]
.政法论坛,2005,23(1):3-23.
被引量:215
引证文献
3
1
凌斌.
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
.法学,2009(6):15-38.
被引量:26
2
李柳.
浅谈民事再审事由的修改[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142-143.
3
刘韵.
我国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的历史源流、制度演进及功能重塑[J]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2(4):84-9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阳李,丁素娥.
“身份”、“门户”和绩效——中国法学研究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2):265-297.
2
邓矜婷.
同案同判中同案认定标准的可计算化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5):205-224.
3
阳李.
外部学科知识、学科交叉与学术影响力——基于中国法学学术论文引证的实证考察[J]
.人大法律评论,2022(1):185-220.
4
王志远.
非理论性与法律的自主——关于“法律理论”生产和法律教育组织的批判[J]
.人大法律评论,2012(1):221-250.
被引量:1
5
凌斌.
中国法学三十年:学科断代史的定量研究[J]
.开放时代,2009(8):71-82.
被引量:4
6
焦宝乾.
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背景、问题及展望[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4):116-125.
被引量:12
7
王社坤.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基于CSSCI法学核心期刊环境法学论文引证的调查[J]
.法学评论,2011,29(1):61-68.
被引量:15
8
邢会强.
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法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基于CNKI统计的30篇高频被引论文的深度分析[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31(2):90-100.
被引量:5
9
蒋悟真.
经济法总论研究之检视——以近年来法学主流刊物论文为视角[J]
.法学评论,2011,29(6):56-62.
被引量:13
10
王奇才,高戚昕峤.
中国法学的苏联渊源——以中国法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来源为主要考察对象[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8(5):17-27.
被引量:6
1
吕西安.若姆,马贺.
1789年人权宣言的理论困境与法律适用[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15(1):133-140.
被引量:3
2
张广兴.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1998,20(1):119-126.
被引量:5
3
齐树洁,陈爱飞.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理论研讨——2015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J]
.司法改革论评,2016(1):6-23.
被引量:1
4
刘家兴.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J]
.法学研究,1986,8(3):59-62.
5
江伟.
更加紧密联系实际--民事诉讼法学展望[J]
.中国法学,2008(6):10-11.
被引量:3
6
张新宝.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1997,19(1):63-69.
被引量:8
7
江伟,刘敏,张艳.
1999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0(1):85-89.
被引量:2
8
汪振林.
程序保障第三波探析[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3):71-76.
9
汤维建,常廷彬.
2002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3(1):78-83.
被引量:1
10
张勇刚.
现代视角下的“政府失灵论”[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7-19.
法学家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