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被引量:
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媒介本身正在成为一种仪式。通过符号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媒介制造了一系列的界线与结构,并使它们内化到人们的日常体验和实践中。这不仅强化了媒介作为"社会中心"的神话,同时也改写了当代人对于媒介、自我、群体与社会的认知与感受。
作者
石义彬
熊慧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3JB860005
关键词
媒介仪式
符号权力
空间
社会类属
文化认同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713
引证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492
参考文献
11
1
Carey, W.J. “A cultural approach to eommunication”[A]. in McQuail, D. (ed) McQuail's Reader in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C].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 2002.
2
[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美]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 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
Couldry, N. Media Rituals: A Critical Approach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5
Edgar, A. & P. Sedgwick (eds.) Cultural Theory: The Key Concepts [Z].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6
McQuail, D.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M].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 2000.
7
Thompson, J. The Media and Modernity [M]. Cambridge: Polity, 1995.
8
Kertzer, D. Ritual, Politics and Power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Durham, G. M. & D. M. Kellner (eds.)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KeyWorks [C]. 2th ed.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6.
10
[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50
1
李春霞.
彝民通过电视的仪式——对一个彝族村落“电视与生活”关系的民族志研究[J]
.思想战线,2005,31(5):52-57.
被引量:11
2
刘海丽.
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探析《红楼梦》中的仪式[J]
.学术探索,2007(4):128-132.
被引量:6
3
王金良.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新内涵[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129-132.
被引量:2
4
陈羽.
法律职业伦理:从意识形态角度的考察[J]
.理论学刊,2008(4):97-99.
被引量:8
5
孙长虹.
宗教伦理何以可能?[J]
.云南社会科学,2008(5):128-131.
被引量:3
6
蒋星梅.
彝族丧葬禁忌文化析论——以云南直苴彝族非正常死亡者丧葬个案为例[J]
.学术探索,2008(5):91-94.
被引量:4
7
程天君.
身份的转换:毕业典礼的学校逻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32-38.
被引量:3
8
刘翠玉.
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8-11.
被引量:4
9
吴瑛.
论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1):74-81.
被引量:19
10
毛新青.
伦理与审美的双重奏——儒家之礼的人类学解析[J]
.管子学刊,2010(2):65-69.
同被引文献
713
1
喻岚.
人和媒介技术的互动:一个再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7(5):42-47.
被引量:8
2
蔡建珺,谌涛.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分析——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5):93-95.
被引量:5
3
章戈浩.
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死亡盲点:一个生存媒介研究的视角[J]
.全球传媒学刊,2020(2):21-34.
被引量:24
4
尚海涛.
“深度伪造”法律规制的新范式与新体系[J]
.河北法学,2023,41(1):23-42.
被引量:17
5
李华伦.
上博九《卜书》与出土甲骨实态比勘研究[J]
.出土文献,2020(4):38-52.
被引量:2
6
刘沫潇,李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基于共情理论的视角[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1):94-102.
被引量:4
7
《国际新闻界》新闻学年度课题组.
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3,45(1):6-24.
被引量:4
8
周葆华,钟媛.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21(3):79-106.
被引量:59
9
李飞.
西方媒体人类学研究简述[J]
.社会科学,2006(12):105-112.
被引量:15
10
田秋生.
市场背景下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J]
.国际新闻界,2009,31(2):69-7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96
1
陈伟军,张伟韬.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机制与行动过程——以“江山娇之问”为例[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21(3):76-80.
被引量:1
2
陆佳怡,吴紫萱.
主流媒体的数字叙事创新:以《人民日报》微博“烈士回家”报道为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6):233-245.
3
张宇峰.
“党员固定主题党日”实施现状及制度架构分析——以F区为例[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1(3):13-15.
4
吴文磊.
《人民日报》“致敬”类评论话语分析[J]
.青年记者,2022(22):88-90.
被引量:1
5
陈宇翔,李怡.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逻辑、挑战与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2021(5):169-176.
被引量:17
6
潘小毅,孙晶,官翠玲.
认同理论视角下中医药文化认同研究现状与思考[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5):117-120.
被引量:3
7
余欢.
当代春节的仪式传播及其变迁研究[J]
.华中学术,2021(2):229-238.
被引量:2
8
阙大为,朱海澎.
《凡人修仙传》:网络文学IP动画化改编的“梗”文化与社会化关系[J]
.动漫研究,2024(1):205-211.
9
邹英,高杉.
孤独围城的制造:电子媒介对现代家庭的影响[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1):33-35.
被引量:4
10
邵静.
媒介仪式:媒介事件的界定与仪式化表述——以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范本[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4):6-9.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492
1
张莹,秦洁.
论消费仪式对商品意义的影响——以大学生消费群体与奶茶品牌“一点点”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0(3):101-112.
被引量:1
2
郭恩强,李慧芳.
生死联结:虚拟空间中悼念情感的持久镌刻[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2):66-85.
3
申晓彤,王祖君.
地域文化在实体书店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表现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0):107-109.
4
应慧,苗禾.
线上情感树洞的形塑:数字联结生与死[J]
.新闻传播,2024(4):24-27.
5
吕强龙.
“经济邪教”:试论非法传销的组织文化传播[J]
.新闻传播,2021(6):13-15.
6
邓璐.
国内音乐节仪式下的信仰缺失——以草莓音乐节为例[J]
.新闻传播,2019,0(22):21-22.
被引量:1
7
陈思甜.
家国历史的城市书写——纪录片《津门往事》的叙事策略研究[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3(2):66-70.
8
熊淑婷,张楠.
央视神舟十三号电视直播报道的媒介仪式建构[J]
.新闻前哨,2023(4):58-60.
9
赵佳鹏,李梦垚.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以兰考县融媒体中心为例[J]
.新闻知识,2023(8):87-92.
被引量:3
10
王甫,蔡旻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直播报道的文化解读——基于“场景-情感-权威”的分析框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5):15-26.
被引量:1
1
黄奇玮,肖鸿波.
“符号权力”:解读“门”新闻的演进与流变[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2):6-7.
被引量:1
2
葛曲.
基于政治传播学的春晚研究[J]
.管理观察,2016(31):55-57.
3
郭栋.
建构法律习性:新媒介的自治想象——以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J]
.编辑之友,2015(1):79-83.
被引量:1
4
潘珅.
奥巴马竞选报道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以《纽约时报》为例[J]
.东南传播,2009(3):48-49.
5
陈实.
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传播[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228-229.
6
董咏辉.
构建和谐电视文化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J]
.管理观察,2009(5):222-222.
7
芮必峰,陈诺.
“符号权力”的消解与重建——央视3·15晚会“大概8点20分发”微博事件的分析与思考[J]
.新闻记者,2013(5):33-36.
被引量:7
8
念鹏帆.
符号学视野下藏区标语探析——基于藏区214国道沿线的田野考察[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
9
徐超超.
再现与偏见:符号权力与“他者”建构——以新闻报道中“城管”形象的塑造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
10
张洁.
浅论传播新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0,0(36):10394-10395.
被引量:4
湖北社会科学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