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三)自杀的生物学标志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三)自杀的生物学标志研究现状(综述)赵汉清近20余年来,许多专家对自杀的生物学标志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一、神经介质研究1.5羟色胺(5—HT)Asberg等(1976)最先发现自杀者脑脊液(CSF)中5...
作者
赵汉清
机构地区
解放军第
出处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5期279-281,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关键词
自杀
预防
危机干预
生物学标志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67
1
李华芳,林治光,王慧芳,潘令仪,庄冬梅,姚培芬,顾牛范.
自杀行为患者血小板5-HT浓度[J]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1):1-3.
被引量:9
2
陈康宁,瞿伟,覃园园.
焦虑抑郁障碍患者ET的变化[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6):1422-1422.
被引量:9
3
张玉琦,李桂林,成义仁,王广新,李克.
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1):37-39.
被引量:4
4
何新,周宏兵,李观海.
r-氨基丁酸与癫痫及其检测方法[J]
.西北药学杂志,1994,9(3):141-143.
被引量:4
5
沙维伟,张晓斌,耿德勤,程言博.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未遂的关联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5-8.
被引量:3
6
杨杨,高成阁.
色胺酸羟化酶与抑郁症及自杀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79-380.
被引量:6
7
胡泽卿.
自杀的概念及分类[J]
.华西医学,1995,10(1):38-40.
被引量:16
8
蒋晓江,许志强,刘娟.
内因性失眠症患者中枢抑制源GABA震荡的脑电涨落变化[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13(3):236-238.
被引量:40
9
袁浩龙,戴永干,张莉,赵玉山,蔡剑虹.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6(6):342-344.
被引量:7
10
Cupina D. Life events, gender and suicidal behaviours in the acute community setting. Australas Psychiatry 2009 , 17:233-236.
引证文献
5
1
王求是,刘建新,申荷永.
国外自杀心理学研究与理论评介[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05-110.
被引量:38
2
王艾娟,郑涌.
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3):263-266.
被引量:4
3
肖曙辉.
精神分裂症自杀身亡者31例临床分析[J]
.湖南医学,1998,15(2):125-125.
4
张康莉,张晓明,姚金慧.
自杀倾向者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及其与脑功能状态的相关性[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3):224-225.
被引量:2
5
娄月,胡建.
自杀风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9,19(1):88-91.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姬钰琳,蒋忠亮,熊燕,樊宝林.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探究[J]
.心理月刊,2024(5):223-225.
2
叶贤,陈传锋.
作家自杀心理剖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2):243-248.
被引量:1
3
高鹏飞.
轻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对策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2):142-144.
被引量:2
4
莫丽玲,张伟.
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及认知行为治疗[J]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49-51.
被引量:9
5
王艾娟,郑涌.
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75-80.
被引量:3
6
王学云,李桂杰,刘天戟,赵春学.
急诊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08,29(10):839-840.
被引量:3
7
林志雄,房蔚霞,邹晓波,陈光敏,彭晓东.
危机干预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再次自杀的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0):970-971.
8
刘贵浩,郭丽.
自杀成因的理论模式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4):221-224.
被引量:5
9
刘贵浩,郭丽.
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现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80-2382.
被引量:2
10
沈黎,刘斌志,钟立.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自杀的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4):5-10.
被引量:9
1
Pilo.,MA,秦新裕.
5羟色胺和消化道[J]
.国外学者来访报告,1991,11(3):9-11.
2
王英伟,王忠.
5-羟色胺与疼痛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3):173-174.
被引量:9
3
王苏.
乳头体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0,17(3):124-127.
被引量:2
4
王坚,徐项桂.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效应[J]
.生物学通报,1996,31(9):1-4.
被引量:3
5
张玉勤.
神经介质基因变异可影响寿命长短[J]
.国外医学情报,2004,25(4):36-36.
6
岂春晓,石葛明,康云霄,张国梁,郭巍巍,李双成,崔慧先.
左旋多巴对大鼠中脑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2009,32(4):479-481.
7
邵国江.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调节豚鼠远端结肠分泌的一种新的神经介质[J]
.中华消化杂志,1994,14(S1):61-61.
8
神经生理学[J]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9):5-5.
9
许永付.
心理因素药物疗效[J]
.家庭中医药,2001(8):47-47.
10
彭忠英,李冬梅,苏水红.
孕产妇抑郁情绪与神经递质(5-HT)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48-49.
被引量: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