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认知的知识内化和外化研究
被引量:
21
Research on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Based on 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内化和外化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编码方式,是知识创造实践中的关键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知识内化和外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知识创造的认知模型。
作者
张旭
温有奎
机构地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2,65,共3页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0373046)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知识内化
知识外化
认知过程
分类号
F270.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60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99
参考文献
5
1
Nonaka L, Takeue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芮明杰,陈娟.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概念框架及其内部互动模型——一个解释知识创新过程的新框架[J]
.上海管理科学,2004,26(2):7-10.
被引量:21
3
梁建宁.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
J·B·贝斯特著,黄希庭等译[M].认知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
温有奎.
个人与组织知识转化的知识链机理[J]
.情报科学,2004,22(3):286-290.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杨宏进 薛澜.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
温有奎 徐国华.WT0与世界一流大学[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张苏.
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1(2):39-42.
被引量:12
4
王润良,郭秀敏,郑晓齐.
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J]
.中国软科学,2001(6):43-47.
被引量:48
5
王君,樊治平.
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知识转移模型框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94-97.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35
1
陈文晨.
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文教资料,2008(19):145-147.
被引量:1
2
陈娟.
模块化分工下知识员工利他行为激励的博弈分析[J]
.软科学,2006,20(1):20-23.
被引量:4
3
曾民族.
向知识标引进军——阅读《知识元挖掘》的体会[J]
.情报学报,2006,25(2):254-256.
被引量:12
4
温有奎.
知识管理研究与发展方向[J]
.情报科学,2006,24(5):647-652.
被引量:9
5
陈娟,巫景飞.
信任、隐性激励与企业知识共享[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3):57-61.
被引量:15
6
马炳厚.
《知识元挖掘》评介[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62-63.
被引量:1
7
王佳佳,蔡建峰.
基于知识运作优化至可持续竞争优势演化模式[J]
.情报杂志,2007,26(3):70-73.
被引量:2
8
林山,黄培伦.
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知识创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框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7):22-27.
被引量:5
9
陈娟,罗文军.
知识员工薪酬激励无效论的博弈分析——知识视角的研究[J]
.求索,2007(9):13-16.
被引量:13
10
李后卿,方亚楠,黄玉丽.
知识链研究进展[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6):15-2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0
1
许志强,赵宁.
知识进化的要素、形式与规律[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95-97.
被引量:4
2
常泽勋.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自主学习设计实施策略[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53-56.
被引量:2
3
黄文洁.
试论听力理解中图式知识的激活[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8(2):42-45.
被引量:53
4
张步仁.
悖论及其认识价值初探[J]
.江苏社会科学,1999(1):79-84.
被引量:1
5
谢淑玲.
关于知识内化的几个问题[J]
.求索,1999(3):100-102.
被引量:22
6
何宇平.
写作思维动因简论[J]
.江苏社会科学,1998(6):167-171.
被引量:3
7
李冬梅.
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
.外语界,2002(2):30-34.
被引量:187
8
赵红洲,蒋国华.
知识单元与指数规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5(9):39-41.
被引量:63
9
耿新,彭留英.
企业知识的分类、分布与转化机制研究——系统化视角下对SECI模型的一个扩展[J]
.管理科学,2004,17(4):43-48.
被引量:52
10
陈科华.
浅谈大学生知识内化能力的培养[J]
.时代法学,2000(5):89-9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1
1
陈柏峰.
法律经验研究的微观过程与理论创造[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171-192.
被引量:12
2
孔勇,刘敏,郭顺利,刘爰媛.
社会化问答情境下用户知识内化的过程及动因研究——基于fsQCA的组态效应分析[J]
.情报科学,2022,40(11):93-102.
被引量:5
3
丁玲玲.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机制研究[J]
.教育探索,2012(7):63-64.
被引量:10
4
朱红涛.
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概念辨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0):74-76.
被引量:2
5
胡小刚.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机制研究[J]
.商,2013(17):367-367.
6
王继微.
大学英语课教学中知识内化机制的研究[J]
.赤子,2014(12):129-129.
7
戴景燕.
英语听力教学中语音知识的内化过程与路径探析[J]
.科教文汇,2015(24):163-165.
8
王蕾.
SECI模型对大学生知识创新及知识内化的影响与启示[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50-51.
被引量:4
9
张鹏,李全喜,刘岩,张健.
基于SECI模型的供应链企业知识转化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147-150.
被引量:9
10
余红剑,何平,金慧.
企业知识创造国内研究综述[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4):105-108.
二级引证文献
99
1
吕娇.
在线教学期间,高校辅导员学风班风建设思路探究[J]
.作家天地,2020,0(10):134-134.
2
周尚君.
从执法个案到一般理论:法学研究方法论反思[J]
.政治与法律,2023(1):38-51.
被引量:6
3
尹曼琦.
新媒介环境下用户参与式知识传播研究——以知乎社区为例[J]
.新闻传播,2019,0(19):17-19.
被引量:1
4
彭小龙.
法实证研究中的“理论”问题[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4):201-224.
被引量:7
5
殷俊明,高稚窈,王蓉,姜乔.
循证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研究——以平衡计分卡为例[J]
.会计论坛,2021,20(1):1-19.
被引量:2
6
李钛戈.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的命题分析与当代启示[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7):166-168.
7
韩宝.
法社会学研究回望——再思“社会一法律研究”[J]
.人大法律评论,2022(2):1-33.
8
宫林.
模因论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探析[J]
.科技视界,2013(35):213-213.
9
于宝英.
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切入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4(20):152-153.
被引量:5
10
井琳.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机制探究[J]
.中国电子商务,2014,0(24):129-129.
1
昝万俊,张清.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刍议[J]
.文学教育,2008(17):43-43.
2
雷雪芹.
全球化时代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7):138-141.
3
史茂军.
浅谈语感的培养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4(3):24-24.
4
于学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动态分析[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5):253-253.
5
周克刚.
强化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势在必行[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21(2):125-126.
6
陈毓翰.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19-20.
7
斯亚丽.
明理·内化·外化——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初探[J]
.学园,2013(3):135-136.
8
伏霞.
谈在语言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J]
.新课程(小学),2011(12):60-60.
9
于学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动态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5):27-28.
被引量:2
10
庄岩.
促进企业知识内化的途径[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4-25.
被引量:1
情报杂志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