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模糊美学与诗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决定了再高明的翻译也很难恰当地表达原作者的金声玉韵、兰心惠质。这是因为诗歌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灵珑、不可凑泊”的妙处。它具有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和韵外之致的艺术境界,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触发灵感的产物,有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意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作者
方生俊
机构地区
安徽祁门二中
出处
《学语文》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模糊美学
韵外之致
言外之意
艺术境界
味外之味
特定情境
原作者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诸定国.
模糊美学与诗歌教学[J]
.中小学美育,2003(4):12-13.
2
夏之放.
再论审美观照必然具有模糊性——兼答王明居先生[J]
.文艺研究,1995(2):43-48.
3
何永康.
第十七讲 讲求内涵的文采[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11(1):91-93.
4
王启鹏.
味外之味:苏轼的艺术审美追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7):6-11.
被引量:1
5
王树海,王永丹.
司空图诗倡“韵”“味”刍议[J]
.文艺评论,2013(10):32-35.
6
张赟赟.
杨万里诗歌中的“茶”[J]
.青年文学家,2010,0(9X):59-59.
7
章桂周.
“自”是有味[J]
.语文月刊,2009(3):19-19.
8
高烈明.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特征探究[J]
.芒种(下半月),2014(4):86-87.
9
骆冬青.
中国古代小说话语方式考论[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6):61-65.
10
汪丁丁.
偏激[J]
.IT经理世界,2006(1):103-103.
学语文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