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取保候审的实体化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取保候审适用的对象和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取保候审的功能在立法和司法中出现了两次异化,这体现出取保候审实体化的问题。取保候审的实体化具有惩罚化、实体裁判预期化和变相刑罚化的特征。在取保候审实体化的背后,体现出我国刑事诉讼法依附于刑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学者们对取保候审提出的改革方案都会面临困境。
作者
褚福民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取保候审功能
实体化
异化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644
同被引文献
152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94
参考文献
16
1
李忠诚.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115-124.
被引量:19
2
徐美君.《英国保释制度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借鉴》,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4
[英]约翰·斯普莱克.《英国刑事诉讼程序》,徐美君,杨立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陈卫东,刘计划.《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6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
.中国法学,2006(5):15-30.
被引量:459
7
陈瑞华.
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J]
.法学研究,2007,29(3):113-132.
被引量:156
8
陈光中.《论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
李建明.
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法律性质的[J]
.法学,2003(11):66-71.
被引量:8
10
熊秋红.《借鉴保释制度与减少审前羁押》,载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161
1
李丽娜,彭波.
对暂缓起诉制度的理性审视[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170-172.
被引量:3
2
唐亮.
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J]
.法学,2001(7):29-35.
被引量:74
3
黄京平,王兆峰,赵坤辉.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J]
.人民检察,2001(7):31-34.
被引量:9
4
宋英辉,吴宏耀.
不起诉裁量权研究[J]
.政法论坛,2000,18(5):116-128.
被引量:56
5
陈卫东,郝银钟.
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J]
.法学研究,1999,21(1):57-63.
被引量:231
6
李麒.
刑事程序违法的危害性及原因剖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3):7-11.
被引量:11
7
陈瑞华.
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的分析[J]
.法学,1999(12):18-25.
被引量:43
8
龙宗智.
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J]
.中国法学,1998(4):88-98.
被引量:42
9
宋英辉,张建港.
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J]
.政法论坛,1998,16(2):64-70.
被引量:64
10
锁正杰.
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研究[J]
.政法论坛,1998,16(4):59-6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644
1
纪福和.
证据协商背景下的供述问题——基于以Q市K区为样本的实证分析[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0(1):22-57.
2
闫召华.
“实质错误”论:认罪认罚案件抗诉的功能澄清与标准优化[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1):144-159.
被引量:5
3
杨军.
刑法上赔礼道歉的教义学构造[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141-159.
被引量:4
4
李灿.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J]
.刑事法评论,2021(1):603-636.
被引量:4
5
陈坤.
法理之学理分析与体系建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5):93-108.
6
熊亚文.
功能主义刑法的消极面向及其体系展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2):125-143.
被引量:6
7
李盛璇,陈永生.
论“轻罪时代”背景下刑事诉讼的程序功能中心转向[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4,36(3):29-39.
8
聂友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制的制度逻辑[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3):180-197.
被引量:9
9
王刚.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规范化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2021(2):134-149.
被引量:8
10
张梽功.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刑事和解制度的调适[J]
.中国监狱学刊,2023,38(1):37-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2
1
刘方权.
取保候审审批决定程序实证研究[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3):114-121.
被引量:8
2
葛玲.
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异化及其分析[J]
.法律适用,2008(8):61-64.
被引量:9
3
蓝向东.
刑罚的“透支”和羁押性强制措施的补救[J]
.人民检察,2001(10):25-28.
被引量:7
4
左卫民,马静华.
侦查羁押制度:问题与出路——从查证保障功能角度分析[J]
.清华法学,2007,1(2):65-87.
被引量:53
5
黎民诚,陈立毅,甘红梅.
城区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原因分析--以广西某城区基层人民检察院办案情况为样本[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329-332.
被引量:5
6
陈瑞华.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三个传统[J]
.东方法学,2008(1):23-30.
被引量:17
7
陈瑞华.
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J]
.政法论坛,2001,19(4):97-110.
被引量:146
8
孙长永.
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
.现代法学,1999,21(4):93-97.
被引量:176
9
龙宗智.
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
.法学,1999(10):2-7.
被引量:247
10
朱孝清.
关于逮捕的几个问题[J]
.法学研究,1998,20(2):111-11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8
1
马磊,高蕴嶙.
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中的执法公信力问题研究[J]
.西南法律评论,2018,0(1):197-209.
2
钱洪良.
以品格证据为视角看取保候审[J]
.河北法学,2009,27(2):43-47.
被引量:5
3
林少平,韦海平.
审查逮捕与宽严相济——审查逮捕宽严相济操作的科学发展创新[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55-60.
被引量:2
4
宁韬.
论取保候审功能的异化[J]
.研究生法学,2009,24(5):41-48.
被引量:4
5
刘春兰,张庆宇.
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与权利救济研究——以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为蓝本[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5):85-88.
被引量:8
6
黄建波,蒙旗.
未成年人逮捕率的实践考察与分析——以N市为样本[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66-70.
被引量:3
7
郭晶.
逮捕之实体化模式及其危害[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0):74-76.
8
郭晶.
“逮捕实体化”之模式、危害及成因——“行政内控”与“诉讼制衡”之间的尖锐冲突[J]
.西部法学评论,2012(6):108-114.
被引量:10
9
谢金莲.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例[J]
.晋中学院学报,2014,31(1):59-63.
被引量:2
10
王彪.
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中心主义”现象评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2):72-83.
被引量:46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自正法.
监察留置衔接为羁押措施的法理反思与程序规制[J]
.政治与法律,2023(3):34-49.
被引量:5
2
李奋飞.
论企业合规检察建议[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1):97-113.
被引量:91
3
王崇.
“异地法官本地审”刍议[J]
.行政与法,2020(2):121-129.
被引量:1
4
自正法,付丽萍.
可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基于101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考察[J]
.人权研究(辑刊),2020(1):285-313.
被引量:5
5
李平,许云斌.
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及全流程适用[J]
.人民检察,2024(S01):40-42.
6
周翔.
逮捕审查判断中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量化评估[J]
.法学研究,2024,46(3):191-208.
被引量:10
7
陈海平.
论批捕权转隶法院[J]
.河北法学,2021,39(6):180-200.
被引量:7
8
施珠妹.
逮捕证明要件的法规范分析——兼论对逮捕率的影响[J]
.证据科学,2021(2):195-207.
被引量:12
9
赵胜珍.
逮捕社会危险性的证明标准[J]
.法制博览,2019,0(35):14-16.
10
佘景妮.
审查逮捕阶段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机制探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9):51-51.
1
宁韬.
论取保候审功能的异化[J]
.研究生法学,2009,24(5):41-48.
被引量:4
2
李杨.
取保候审功能的异化[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5):105-109.
被引量:1
3
宋英辉,王贞会.
对取保候审功能传统界定的反思[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15(4):107-114.
被引量:12
4
杨新娥,郑艳.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下)[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2):25-30.
5
卫民.
法律援助的对象和条件[J]
.中国残疾人,1998,0(7):31-31.
6
雷幸旺.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9):68-71.
7
杨新娥,郑艳.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上)[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1):38-41.
8
张鹏波,全长俊,席建峰.
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J]
.陕西检察,2004(4):50-50.
9
正本清源抓整治 严格执法见成效[J]
.湖南烟草,2006,0(6):29-30.
10
杨卉青,何中栋.
对减刑制度的思考[J]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2):50-53.
被引量:1
政法论坛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