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机会成本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多年的双顺差盈余导致外汇储备规模急剧扩大。巨额的外汇储备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迫使我国放弃了某些利益,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改善内部经济失衡状况,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引导资金有序流出;健全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并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范围和途径。
作者
龚双红
张兴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5,90,共4页
Probe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
机会成本
分类号
F822.2 [经济管理—财政学]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生蕾.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与政策取向[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42-45.
被引量:20
2
吴晓灵.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
.中国金融,2007(1):12-13.
被引量:42
3
陶卫.
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J]
.西南金融,2007(1):28-2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余永定.
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上) 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J]
.国际金融研究,2006(1):26-28.
被引量:25
2
于文涛.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
.北方经济,2006(12):12-14.
被引量:6
3
刘光溪.
论经济转型期中国汇率改革作用的局限性——客观、冷静地对待国际收支“双顺差”[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51-57.
被引量:4
4
吴晓灵.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
.中国金融,2007(1):12-13.
被引量:42
5
张峰.
2006外贸运行分析及展望2007[J]
.财经界,2007(2):18-22.
被引量:1
6
[1]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7
约翰.威廉姆森.
人民币汇率与全球货币体系[J]
.国际金融研究,2003(12):53-56.
被引量:9
8
张礼卿.
关注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J]
.国际金融研究,2004(1):47-48.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66
1
张瑞凤,李玲.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和对策[J]
.湖南农机,2007(11):155-156.
被引量:1
2
许振志,王海慧.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解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S1):1-2.
3
朱浣君.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问题与货币政策实施情况[J]
.科技风,2009(5):64-66.
4
张华强.
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看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J]
.海南金融,2007(5):11-12.
5
徐彬.
持续性的双顺差对我国贷币政策的挑战与对策[J]
.金融与经济,2007(5):18-20.
6
李勇.
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与流动性过剩:基于“三元悖论”的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40-144.
被引量:12
7
生蕾.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与政策取向[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42-45.
被引量:20
8
徐田江,陈丹丹.
中国经济高位运行对近期通货膨胀压力的实证分析[J]
.财经科学,2007(10):45-52.
被引量:5
9
郭春松,王俊方.
持续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管理:国际经验与现实思考[J]
.上海金融,2007(11):66-70.
被引量:2
10
林凤萍.
再论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J]
.财经问题研究,2007(12):53-5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2
1
黄立红.
次贷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出路[J]
.商务周刊,2008,0(18):84-87.
被引量:12
2
韩继云.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因素、利弊及管理策略[J]
.对外经贸实务,2005(1):8-13.
被引量:15
3
刘新光.
超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
.武汉金融,2005(1):43-44.
被引量:15
4
李欣欣.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偏高的负面效应[J]
.经济研究参考,2005(15):11-12.
被引量:7
5
辛琪.
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1995(8):23-25.
被引量:2
6
关晓红,邵学言.
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原因及管理现状[J]
.南方金融,2005(9):25-27.
被引量:7
7
苏利德.
对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应对措施的探讨[J]
.理论研究,2005(5):54-55.
被引量:2
8
刘凌云.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和货币结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9
于畅夫.
我国对外贸易“营养过剩”症状分析[J]
.中国财政,2007(9):61-62.
被引量:1
10
张广斌.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一个微观模型[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136-1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武昕宇.
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J]
.西藏发展论坛,2010(3):26-28.
被引量:1
2
何巍.
外汇储备激增的后果及对策[J]
.特区经济,2010(7):19-21.
被引量:2
3
叶俊华.
浅谈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J]
.中国外资,2011(22):57-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崔明秋.
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J]
.商,2012(21):92-92.
被引量:2
2
徐礼志.
我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151-153.
被引量:1
3
李韵.
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与治理[J]
.时代经贸(下旬),2013(4):35-36.
4
席榕畦.
我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有效策略研究[J]
.中国外资,2014(4):28-29.
被引量:1
1
赵红娟.
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经济效应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1):45-49.
2
李天晓.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思考[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4):7-7.
3
王琳.
俄罗斯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经营管理者,2015(8).
被引量:1
4
陈萍.
台湾财政恶化的原因剖析[J]
.亚太经济,2004(1):87-89.
5
杨宇,刘雪莲.
供求失衡下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85-86.
被引量:3
6
亚历杭德罗·纳达尔.
美元贬值威胁世界经济稳定[J]
.海外经济评论,2008(4):26-27.
7
1月份亚洲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上升[J]
.中国金融,2006(5):59-59.
8
张红地.
参考“一篮子”货币与新汇率机制[J]
.银行家,2005(8):23-24.
被引量:2
9
章犇.
关于我国引进外资质量问题的思考[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31-34.
10
姜非非,黄亚丽.
探索我国引进外资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9):9-9.
探索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