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区“冷瘴”新辨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冷瘴又称寒瘴、雪瘴,是高寒藏区的自然生态现象之一,因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生物群落原始而产生,主要分布于终年积雪的青海、甘肃、西藏、新疆、中亚,以及邻近青藏的川西、滇西北等高寒阴冷之区。冷瘴与高原反应不是单一病症的对等关系,是一种包括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疟疾、伤寒等人们熟悉或还不能认知的病理症状在内的疾病群。
作者
周琼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China Tibetology
关键词
藏区
冷瘴
高原反应
自然生态环境
高寒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K2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40
1
冯汉镛.瘴气的文献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1981,11(1):44-47.
2
左鹏.《汉唐时期的瘴与瘴意象》[A],荣新江主编.《唐研究》[C],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5页.
3
于赓哲.
中国古代对高原(山)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以南北朝、隋唐为中心[J]
.西藏研究,2005(1):1-9.
被引量:10
4
邓锐龄.
1720年清军进入西藏的经过[J]
.民族研究,2000(1):85-91.
被引量:13
5
丁玲辉.
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养生健身[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0-24.
被引量:12
6
赵珍.
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J]
.清史研究,2002(4):94-103.
被引量:9
7
《资治通鉴》[Z]卷273《后唐纪二》.
8
《魏书》[Z]卷5《帝纪第五·高帝纪》.
9
《北史》[Z]卷76《樊子盖传》.
10
《旧唐书》[Z]卷83《薛仁贵传》.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彭清云.
由新疆进军西藏阿里的“英雄先遣连”[J]
.西藏研究,1997(1):46-47.
被引量:1
2
陈金钟.
阿尔布巴阐述平定准噶尔之战[J]
.中国藏学,1989(4):106-112.
被引量:2
3
于赓哲.
疾病与唐蕃战争[J]
.历史研究,2004(5):39-52.
被引量:36
4
樊有升,鲍虎欣.
偃师出土颜真卿撰并书郭虚己墓志[J]
.文物,2000(10):85-90.
被引量:16
5
蔡景峰.
从《佛说养生经》看藏医的养生学[J]
.中国藏学,1997(4):40-48.
被引量:23
6
冯汉镛.瘴气的文献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1981,11(1):44-47.
7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头痛山"条.
8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M].,.第60页注释第[9].
9
[唐]玄奘 辩机原著 季羡林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M].中华书局,1985年版.前言第102页.
10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M].,.第33-34页.
共引文献
54
1
闫廷亮.
大斗拔谷事件及相关问题探析[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6):27-31.
被引量:2
2
范家伟.
地理环境与疾病──论古代医学对岭南地区疾病的解释[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1):17-30.
被引量:28
3
王青,付雪婷,薛静,葛淼.
青藏高原气候与健康[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4,25(2):92-94.
被引量:24
4
刘燕史.
康熙帝亲征礼仪[J]
.历史档案,2004,17(4):63-67.
5
董建中.
耗羡归公政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J]
.清史研究,2002(2):36-45.
被引量:10
6
于赓哲.
中国古代对高原(山)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以南北朝、隋唐为中心[J]
.西藏研究,2005(1):1-9.
被引量:10
7
凌受勋.
黄庭坚与宜宾酒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05(4):152-154.
被引量:2
8
毛立平.
清代的嫁妆[J]
.清史研究,2006(1):90-95.
被引量:5
9
马钦风,宋书邦,张玉英.
高原地区肺包虫囊肿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J]
.高原医学杂志,2006,16(1):45-46.
被引量:1
10
张西平.
清初一位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欧洲与中国思想的争论: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记》中文版序言[J]
.中国文化研究,2006(3):120-1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4
1
罗志田.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J]
.历史研究,1999(1):103-119.
被引量:39
2
朱力平.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疟疾流行史概述[J]
.思想战线,2009,35(S1):17-20.
被引量:4
3
梅莉,晏昌贵,龚胜生.
明清时期中国瘴病分布与变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2):35-46.
被引量:27
4
潘志平.
从大黄、茶叶贸易看十五世纪后的中亚交通[J]
.新疆社会科学,1986(2):89-95.
被引量:7
5
吴吉远.
清代打箭炉城的川藏贸易的产生和发展[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4(3):67-74.
被引量:15
6
王开玺.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制夷思路探论[J]
.近代史研究,1995(6):1-13.
被引量:5
7
龚胜生.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
.地理学报,1993,48(4):304-316.
被引量:73
8
于赓哲.
疾病与唐蕃战争[J]
.历史研究,2004(5):39-52.
被引量:36
9
王青,付雪婷,薛静,葛淼.
青藏高原气候与健康[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4,25(2):92-94.
被引量:24
10
于赓哲.
中国古代对高原(山)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以南北朝、隋唐为中心[J]
.西藏研究,2005(1):1-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董琳.
“药气蒸为瘴”: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的边地观[J]
.新史学(北京),2018(1):73-94.
2
冯博,刘震,邢雁伟,高傲,黄君毅,朱火明,王阶.
中医学对高原病认识刍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475-3479.
被引量:13
3
红峰.
清代以来文献中关于诺木洪城池及诺木洪地名考释[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4):47-52.
4
赵桅.
明代烟瘴对广西土司区经略的影响[J]
.广西民族研究,2015(2):118-124.
被引量:5
5
孟小燕,王育林.
疟疾病证名复音词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6,36(7):746-74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姜德友,毛雪莹,陈天玺,韩洁茹,乔羽.
疟疾证治源流考[J]
.北京中医药,2020(8):842-846.
被引量:11
2
任春贞,刘永琦,骆亚莉,苏韫,李玲,卢志伟,王凤梅.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损伤机理[J]
.甘肃科技,2016,32(4):121-123.
被引量:9
3
刘亚雄,尹浩,唐玉琴,周宜.
从《黄帝内经》“气交变”浅淡“阴阳骤变”的发病观[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107-108.
被引量:3
4
张莹,李永平.
中医对慢性高原病的认识刍议[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1):62-63.
被引量:8
5
祝远远,孟玺,陈聪,刘更生.
基于28则医案数据探析劳疟的治疗[J]
.世界中医药,2017,12(11):2814-2816.
6
李轩豪,刘兰茹,龙伟,张艺.
基于计算药理学的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4139-4142.
被引量:10
7
冯慧,赵娅,张静,赵永强,赖先荣.
HPLC法测定西藏特色保健食品藏王宝胶囊红景天苷的含量[J]
.食品工业,2018,39(11):322-325.
被引量:1
8
付永杰.
乾隆时期海南烟瘴区题补之探析[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25(6):110-116.
被引量:1
9
尕藏措,三智加,南加太,洛桑东智,扎西东主,更藏加.
藏医药防治高原病的研究现状与探索[J]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5):694-698.
被引量:9
10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李良品,廖佳玲.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5年度科研报告(上)[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1-14.
被引量:1
1
刘俊义,白福生.
五台山魂[J]
.五台山研究,2001(1):37-39.
2
方如康.
从水土不服说起[J]
.环境保护,1980,8(1):20-22.
3
陈丹江.
专家支招健康西藏游[J]
.安全与健康,2006(12S):51-51.
4
李秋实.
C市方志[J]
.东方艺术,2013(21):130-133.
5
杨春平.
品味彝族哑巴节[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0):186-186.
6
宋美娅.
情人节,是否遭遇水土不服[J]
.法律与生活,2009(3):39-40.
7
赵森雨.
我们的感恩与祝福——中秋节前国旗下的演讲[J]
.青少年日记,2010(11):21-21.
8
周小群.
旅游及探险中的避险与自救[J]
.安全与健康,2013(1):35-36.
9
崔欣.
罗布泊科考获三大新突破[J]
.丝绸之路,2011(5):9-11.
10
苏小包.
冰岛独行穿越“外星”之旅[J]
.风景名胜,2017,0(4):68-73.
中国藏学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