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现有的几种脉象仪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当前开发脉象仪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作者
张晓然
李素香
张勤善
机构地区
河南中医学院
焦作大学
出处
《中医研究》
2008年第5期3-6,共4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关键词
脉象仪
换能器
脉诊
客观化
分类号
R241.19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3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76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5
参考文献
16
1
费兆馥.现代中医脉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120.
2
金观昌,于淼,鲍乃铿.
PVDF多点脉搏波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9(8):117-120.
被引量:47
3
黄献平,李冰星.
BYS-14型心电脉象仪与MX-811型脉象仪的比较[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66-67.
被引量:20
4
李景唐 孙汉钧.MX-3型脉象仪的研究设计.医疗器械,1980,4(5):20-23.
5
费兆馥,孙汉钧,汤伟昌.智能化中医脉象检测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0217180.5
6
太加斌,沈旭波,李琳,刘文奇,朱德增,凌昌全.
脉图与病证关系研究中存在问题刍议[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1):10-13.
被引量:8
7
刘保延,胡镜清,谢雁鸣,何丽云.
中医药学现代个体诊疗体系建立的构想与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1):1-5.
被引量:37
8
关晓光,李宝琴.
简单的逆向追求与脉诊客观化的困惑[J]
.医学与哲学,1998,19(4):212-212.
被引量:3
9
李洪娟.
对现代中医脉诊研究的反思[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11-13.
被引量:12
10
吕汉兴,孙德保,程良铨,瞿坦.
中医专家系统辨证推理的决策模型[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9(6):67-7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63
1
费兆馥,殷文治,曹明珠.
阴虚火旺证脉象的初步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1982(7):1-3.
被引量:5
2
高丽,令晓明.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进展[J]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z1):724-726.
被引量:7
3
龚德平,高颖,唐涛.
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化中医诊断系统[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z1):132-134.
被引量:12
4
杜军平,涂序彦.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舌像特征提取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z1):150-152.
被引量:7
5
沈兰荪,王爱民,卫保国,王永刚,赵忠旭.
图像分析技术在舌诊客观化中的应用[J]
.电子学报,2001,29(z1):1762-1765.
被引量:62
6
卫保国,沈兰荪.
舌体胖瘦的自动分析[J]
.计算机工程,2004,30(11):25-26.
被引量:33
7
徐蕾,贺佳,孟虹,王忆勤,贺宪民,范思昌,郎庆波.
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9):1009-1012.
被引量:38
8
许家佗,周昌乐,方肇勤,张志枫,王志国,孙炀.
舌像颜色特征的计算机分析与识别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43-47.
被引量:51
9
张志枫,顾超,王志国,许家佗,周昌乐.
WZX舌色分析系统在胃病患者舌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52-55.
被引量:7
10
张新峰,沈兰荪,卫保国,蔡轶珩.
多类支撑向量机在中医舌质、舌苔分类和识别的应用研究[J]
.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9(5):110-113.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76
1
冯家强,黄新民.
病历档案对提高医疗外其它服务的重要性[J]
.档案与建设,2006(S1).
2
王忆勤,郭睿.
中医诊断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4):228-233.
被引量:4
3
林冬梅,张爱华,杨富龙,陈晓雷.
基于图像熵的脉搏波提取算法[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9):3731-3738.
被引量:3
4
黄惠刚.
也谈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现代化[J]
.国医论坛,2004,19(6):21-23.
被引量:1
5
郭红,黄永亨.
模糊专家系统外壳研制的探讨[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1):16-19.
被引量:1
6
郭红,黄永亨.
模糊中医专家系统外壳-FESS的设计[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3):20-24.
被引量:3
7
燕海霞,王忆勤,李福凤.
中医脉象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1):62-64.
被引量:62
8
齐天华,高文秀.
阵列式脉象采集探头的设计[J]
.微纳电子技术,2005,42(4):180-183.
被引量:2
9
李平,刘保延,文天才,王映辉,高颖,徐浩,倪青,胡镜清,梁志伟,张华,姜兆顺,文川,李少文,李建红,郑建营.
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组[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7-7.
被引量:27
10
杨丽娟,宋蛰存.
脉象分析系统的发展概况[J]
.中医药信息,2005,22(4):5-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05
1
贺妍,谢梦洲.
平和质、湿热质、阳虚质健康人群的脉象及脉图参数研究[J]
.名医,2020(8):97-98.
被引量:2
2
洪明晃.
新药临床研究中的一致性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1996,1(2):149-151.
被引量:3
3
柳文仪,赖仲平,郝喜书.
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仪对高血压病弦脉与非弦脉的研究[J]
.中医杂志,1993,34(11):684-685.
被引量:16
4
王燕.
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18-122.
被引量:13
5
郑小伟,潘礼庆,包素珍,刘俊,李荣群,宋红.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中医指套传感器脉象仪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17-118.
被引量:6
6
燕海霞,王忆勤,李福凤.
中医脉象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1):62-64.
被引量:62
7
杨丽娟,宋蛰存.
脉象分析系统的发展概况[J]
.中医药信息,2005,22(4):5-6.
被引量:2
8
蒋健.
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性[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2):85-87.
被引量:31
9
栾建安,王纪宪,苏炳华,朱长青.
多类别多评估者的kappa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1995,12(6):20-22.
被引量:27
10
伍喜良,陆小左.
230例舌象图谱中舌色诊断结果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05,22(5):388-390.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2
1
奚唐敏,陈典红,史红斐.
指感压力可控的脉象信号采集装置[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2,23(3):299-303.
被引量:2
2
潘礼庆.
便携式无线脉象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6):58-59.
被引量:7
3
李晓彦,温泽淮,梁伟雄,许卫华,李素云,余学庆,王海峰.
评测中医临床医生观察舌象及脉象一致性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2):1153-1158.
被引量:10
4
李凤珠,魏红,刘明林.
肝癌患者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J]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被引量:8
5
边振,辛超,臧翠翠,金伟.
浅析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新思路[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70-71.
被引量:18
6
瞿昊宇,谢梦洲,王妍,贺妍,瞿年清,兰红勤,肖正文,谌海军.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67-70.
被引量:11
7
贾新颖,石刚,李虎阳,李京,赵鹏飞,马凯文,高文艳,林一帆.
急性发作期胆总管结石弦脉患者ERCP/EST取石前后脉象参数比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177-180.
被引量:6
8
李瑞昌,李庆磊,廖璠.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5,21(6X):197-199.
被引量:1
9
兰萌,林雪娟,朱龙.
基于脉象要素的脉诊仪研究思路[J]
.福建中医药,2022,53(3):8-10.
被引量:4
10
刘力,刘奇,苗玉清,杨晓航,乔海法,史宇兵.
关于脉诊客观化研究中脉搏波测量的思考[J]
.现代中医药,2023,43(5):7-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寇云,高秋,高文艳,刘俊丽,胡文平.
基于智能手机腕带充气式智能脉诊仪检测3种脉象结果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9):1015-1016.
被引量:2
2
曹东,易珺.
心音传感器在中医脉象信号采集中的应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1938-1939.
被引量:5
3
朱可蓥,许卫华.
关于降低针灸临床试验主观因素对结局指标影响的方法探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332-334.
被引量:4
4
谭从娥,王米渠,冯文哲.
不同职称中医师评判肾阳虚证的一致性[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9):1841-1842.
5
叶艳,秦丽萍,翟笑枫,彭涛,肖开银,黄枫,李柏.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脉象变化规律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5):265-267.
被引量:4
6
许轶君,高东雯,肖沪生,徐芳.
基于极速成像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客观化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7):1215-1219.
被引量:7
7
陈彦坤,刘琦,谢梦洲.
脉诊仪的研发和脉象图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2):172-174.
被引量:12
8
胡亮亮,王蕾,李媛媛,郭睿,钱鹏,王忆勤,燕海霞.
多点式脉象传感器研究新进展及思考[J]
.中医药导报,2019,25(2):46-48.
被引量:4
9
金永梅,翟笑枫,苏永华.
肝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21(4):44-45.
被引量:4
10
赵迎盼,陆芳,高蕊.
功能性胃肠病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与疗效评价的探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4):566-570.
被引量:3
1
汤伟昌,孙汉钧.
多路脉象检测方法和换能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5):319-320.
被引量:16
2
杨万雷,李钊,钟锋,贾丹辉,张艳,付润芳,冯国清.
息痛颗粒对小鼠的镇静作用[J]
.河南中医,2004,24(10):16-17.
3
王贻俊,蔡新吉.
ZMC—I型脉象换能器的设计[J]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9,11(4):2-4.
被引量:6
4
淤泽溥,杨秀英,李淑仪.
一种简易的镇静药物实验方法——抖笼换能器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1):31-35.
被引量:2
5
赵慧兰,赵敏.
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山东医药,2003,43(2):53-54.
被引量:1
6
赵慧兰.
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山东卫生,2006(5):56-57.
7
陈百泉,杜钢军,许启泰.
酸枣仁皂苷的镇静催眠作用[J]
.中药材,2002,25(6):429-430.
被引量:85
8
侯大宜,李建恒,张杏红.
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的镇静与催眠作用的研究[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8(2):1-3.
被引量:4
9
崔笛,陈钢,王良.
基于《内经》“盐胜血”理论探讨低盐饮食合活血化瘀法预防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54-55.
被引量:4
10
李智,马丽.
内皮素对兔离体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7(1):5-7.
被引量:4
中医研究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