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水稻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颖花总量与产量具有显著关系;(2)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关系不显著;(3)结实率除与栽培条件和气候有关外,与品种特性有关;(4)大穗型组合(200粒/穗以上)应以提高穗实粒数和延长后期叶片功能期为基础的优良株型为重点,提高籽粒的充实度。
作者
甘涛
陈大超
机构地区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南方农业》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水稻
库容量
颖花量
单穗重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172
1
刘奇华,李天,张建军.
生育前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67-1172.
被引量:20
2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2):1878-1883.
被引量:66
3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4
黄大辉,彭懿紫,黄天进,蔡巨广,莫永生,曾超珍.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的多重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2):100-103.
被引量:15
5
赵兰坡,尚庆昌,李春林.
松辽平原苏打盐碱土改良利用研究现状及问题[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S1):79-83.
被引量:81
6
杨仕华,程本义,沈伟峰.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J]
.杂交水稻,2004,19(5):1-5.
被引量:40
7
谢桂先,荣湘民,刘强,彭建伟,朱红梅,于方明.
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05-410.
被引量:28
8
王成瑷,张文香,寇洪萍,王伯伦,赵磊,赵秀哲,高连文,王凤玲.
吉林省水稻主推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480-487.
被引量:30
9
杨益花,张亚洁,苏祖芳.
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12(1):5-8.
被引量:70
10
袁伟玲,曹凑贵,程建平.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2):24-2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3
1
陈飘,李家文,黄彬香,胡莉婷,谭英,潘学标.
广西典型地区水稻产量形成要素分析[J]
.农学学报,2020,10(2):1-6.
被引量:11
2
左静红,李景鹏,杨福.
苏打盐碱稻区东稻4、长白9生育特性及穗部性状比较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131-135.
被引量:2
3
钟胜蓝,刘强,荣湘民,彭建伟,宋海星,丁哲利.
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9(3):51-53.
被引量:9
4
肖佳雷,王俊河,冯延江,王麒,曾宪楠,孙宇,宋春艳,王洪华,李玉清,孙广辉.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J]
.中国稻米,2010,16(2):19-21.
被引量:13
5
刘鑫,石建尧,程方民.
浙江省籼型单季杂交稻性状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0,51(3):515-518.
6
向秀媛,刘强,彭建伟,荣湘民,柴慧清,周旋.
不同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6):79-81.
被引量:7
7
左静红,李景鹏,杨福.
不同土壤类型对北方粳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3,32(1):59-63.
被引量:9
8
李树杏,向关伦,杨占烈,甘雨,郭慧.
杂交水稻‘协优385’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15-19.
被引量:11
9
王洁,曾波,雷财林,赵志超,王久林,程治军.
北方国家水稻区域试验近15年参试品种分析[J]
.作物杂志,2018(1):71-76.
被引量:16
10
李广贤,侯恒军,袁守江,张洪瑞,朱其松,孙召文,姜明松,周学标.
2010—2018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4):13-2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丁华,王婧,刘姣,张珣,杨洁.
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S01):339-343.
被引量:3
2
毛瑞清,曾良贵,黄益国,高静,陈玉梅,陈衡普.
杂交稻T优535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25-26.
被引量:5
3
丁哲利,彭建伟,刘强,荣湘民,田昌,张玉平.
不同地力水平下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0,16(2):30-33.
被引量:7
4
彭建伟,丁哲利,刘强,荣湘民,田昌,张玉平.
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2):224-228.
被引量:5
5
彭建伟,丁哲利,刘强,柴慧清,阎佩云,任可爱.
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90-195.
被引量:14
6
向秀媛,刘强,彭建伟,荣湘民,柴慧清,周旋.
不同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6):79-81.
被引量:7
7
吕艳杰,李开忠,杨德光,刘玉英.
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研究[J]
.玉米科学,2011,19(5):148-152.
被引量:15
8
易镇邪,傅莉斌,刘剑,陈平平,周文新,屠乃美.
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与施氮效应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1):13-15.
被引量:15
9
柴慧清,彭建伟,刘强,荣湘民,周旋,周虎.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114-120.
被引量:1
10
张亘稼.
论地方经济市场化统计[J]
.统计与社会,2000(2):26-27.
1
董云松,邱怀珊,赵庭周,刘其宁,苏振喜,吴学英,李石开.
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J]
.西南农业学报,1999,12(4):43-47.
被引量:3
2
宁波科学家育成籼、粳稻亚种问杂交稻高产新品种[J]
.生物学教学,2013(1):65-65.
3
薛香,杨忠强,岳海凤,郜庆炉.
小麦叶片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8(2):1-3.
被引量:3
4
樊继伟,李健,迟铭,杨波,刘金波,陈庭木,王宝祥,刘艳,潘启民.
水稻品种抗光氧化力及耐荫性的鉴定[J]
.农业科技通讯,2011(4):109-110.
被引量:2
5
程式华,曹立勇,陈深广,朱德峰,王熹,闵绍楷,翟虎渠.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80-284.
被引量:152
6
王富全,林朝明,高立松,黄志平,李志义,沈超,徐敬洪.
形态优良的杂交水稻强优恢复系蓉恢906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3,18(2):13-16.
被引量:2
7
郭志义,丁得亮,刘惠芬,夏宝森,乔东明,李金龙.
应用半矮生基因sd-1选育矮秆大库容量水稻新品系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6,11(3):46-50.
被引量:1
8
郭志义,丁得亮,刘惠芬,夏宝森,乔东明,丁广欣.
半矮生基因sd-1在选育矮秆大库容量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1996,3(2):12-16.
9
许旭明,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杨腾帮,梁康迳.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2):113-118.
被引量:9
南方农业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