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生态学语境下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的生态学》的旧唯物主义定向
被引量:11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4,共8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研究"的前期成果
课题编号07&ZD002
参考文献9
-
1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27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12-13页,第13页,第13页,第176页,第20页,第8页,第16页,第22页,第90页,第8页,第127页,第8页,第9页,第9页,第3页,第90页,第126页,第126、8页,第9页,第127页,第178页,第174页,第176页,第176页,第174-175页,第73页,第149页,第154页,第151页,第158页,第155页,第158页,第153页,第77页,第6页,第6-7页,第78页,第123-124页,第85页,第87页,第7页,第78页.
-
2吴晓明.卢卡奇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黑格尔主义定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7-23. 被引量:13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2页.
-
5卜祥记.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J].哲学动态,2006(5):28-33. 被引量:6
-
6卜祥记.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立场及其与鲍威尔的潜在差异——兼与罗燕明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战线,2004(6):19-26. 被引量:7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86、284-285页.
-
8卜祥记.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真正意义与“感性对象性原则”——兼与李毓章同志商榷[J].新疆社会科学,2005(3):6-14. 被引量:5
-
9《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第521页,第38页,第29页,第193页.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卜祥记.公正评价鲍威尔关于基督教起源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46-51. 被引量: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4[英]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2、55、58-59、59、67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86、284-285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25-527页.
-
7.《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8页.
-
8[波]兹维·罗森.《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7页,第170页,第177页,第170-171页.
-
9郑继先.《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在基督教神学动向中的表现》[A]..《世界宗教研究》第一集[C].,.第216页.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04页.
共引文献1115
-
1徐帅康.对形而上学的突破: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J].理论观察,2023(3):67-71.
-
2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3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4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5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6张琼.《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与否定[J].当代外国文学,2004,25(3):124-129. 被引量:8
-
7谭培文.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
8张志伟.需要的意蕴与表征[J].江汉论坛,2004(8):18-20. 被引量:1
-
9吴献成,刘纯,王洪浪.人的行为终极目标焉存探析[J].求索,2004(7):153-155. 被引量:2
-
10于海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J].求索,2004(7):159-16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8
-
1W.H.默迪,章建刚.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J].世界哲学,1999(2):12-18. 被引量:146
-
2申曙光,宝贡敏,蒋和平.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J].浙江社会科学,1994(1):49-53. 被引量:15
-
3郭剑仁.评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建构及其当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146-150. 被引量:17
-
4卜祥记.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J].哲学动态,2006(5):28-33. 被引量:6
-
5王雨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评析——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与生态政治哲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87-95. 被引量:19
-
6杜秀娟.论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辩护[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299-302. 被引量:2
-
7王铭霞.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理论学刊,2001,(2):40-42.
-
8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9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108.
-
10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11
-
1刘雅兰,卜祥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才能真正实践生态文明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9):59-66. 被引量:4
-
2万希平.从技术理性批判到社会制度批判——兼论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转换批判主题的逻辑意蕴[J].理论探讨,2009(1):64-67. 被引量:3
-
3卜祥记,孙丽娟.马克思社会学说的经济哲学分析及其当代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0(1):24-29. 被引量:4
-
4马英.生态地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态危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268-270. 被引量:1
-
5贾学军.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现状及评价[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9-14.
-
6贾学军.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现状及评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19-22.
-
7李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重建全新的自然观——兼谈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3):34-38.
-
8陆雪飞,潘加军.澄明与辨正:生态文明自然观的理论出场[J].学术论坛,2017,40(4):162-169. 被引量:1
-
9李凌波,苏百义.实践、历史和资本: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三个维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2(4):33-42. 被引量:2
-
10刘雅兰,卜祥记.历史、现实与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向度[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51(1):63-74.
二级引证文献15
-
1沈玉梅,张蕴慧.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草创唯物史观的中介[J].学术探索,2010(5):1-6. 被引量:1
-
2沈玉梅,张蕴慧.经济哲学视域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5. 被引量:1
-
3霍芳霞,王金霞.基于生态转向的社会发展路径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61-262.
-
4卜祥记,丁颖.感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成果与理论高度[J].云梦学刊,2016,37(2):49-64. 被引量:2
-
5征汉年.拓展与泛化:现代权利的科技影响因子[J].甘肃理论学刊,2016(2):101-117. 被引量:6
-
6范迎春.共享发展:马克思社会学说的当代表达[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6):58-62. 被引量:2
-
7陆雪飞,吴岩.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9,0(11):90-95. 被引量:5
-
8邓莹,孙道进.恩格斯共产主义三重界定的生态学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2):12-24. 被引量:3
-
9易善宇,尹湲湲.绿色转型过程中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2(11):147-163. 被引量:8
-
10孙百亮.生态危机的人性根源及其出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3(3):73-83.
-
1梁苗.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评析[J].生态经济,2013,29(12):36-41. 被引量:4
-
2王行坤.马克思与生态学[J].绿叶,2011(2):129-132.
-
3许婕.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重构——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J].学术交流,2013(11):5-8.
-
4贾学军.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现状及评价[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9-14.
-
5孙建平,刘爽.论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说的重新阐释[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5-8.
-
6刘巍,杨紫桂.福斯特的生态学理论初探[J].理论界,2008(3):113-114. 被引量:1
-
7约翰·B.福斯特,刘仁胜.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4(2):34-36. 被引量:54
-
8倪瑞华.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论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的哲学立场[J].天府新论,2009(1):15-21.
-
9鲁长安,陈超.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60-61.
-
10姜义飞.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三重维度[J].西安社会科学,2009,27(3):10-11.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