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寻找“富于暗示的音义凑拍的诗”——论现代派的“纯诗”艺术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派的"纯诗"艺术探索是对新诗诞生以来诸种经验的沉淀与结晶,是在新诗"节奏"和"意象"这两个方向上所做努力的一次精彩交汇,从而初步地建立起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经验:深入地发掘诗歌意象美,在把握诗歌内在节奏也即情绪节奏的前提下,利用诗歌的种种外在节奏因素,以及节奏与意象的种种关系赋予诗歌各种语言张力,创造现代诗美。
作者
王书婷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现代派
纯诗
节奏
意象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1
梁宗岱.《论诗》,《涛与真·涛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2
梁宗岱:《谈诗》,《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95页。
3
梁宗岱.《保罗梵乐希评传》,《梁宗岱文集》卷3,译诗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第18页;第20-21页.
4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66页.
5
梁宗岱.《试论直觉与表现》,《梁宗岱文集》卷2,评论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页.
6
卞之琳.《人事固多乖纪念梁宗岱》,《卞之琳文集》中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7
[26]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上,但是据杜衡《望舒草@序》中说写于1927年夏的前些日子.参见杜衡《望舒草@序》,选自《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史精华@诗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8
戴望舒.《谈林庚的诗见和"四行诗"》[J].新诗,1936.
9
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卞之琳文集》中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9页.
10
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论新诗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苏珊娜·贝尔纳.生活的梦.读书,1982,(7).
2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M].,..
3
皎然.《诗式》[M].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页.
4
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5
戴望舒.《诗论零札》,《华侨日报》1944年2月.
6
戴望舒.《诗论零札》[J].现代,1932,2(1).
7
陈本益著,《汉语诗歌的节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8
杜衡.《<望舒草>序》,《望舒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共引文献
104
1
方兢.
论现代诗歌节奏的形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1(4):46-53.
被引量:2
2
李世新.
试论意境、妙悟中国文论范畴的中外文化因子[J]
.文艺理论研究,2004(4):48-53.
被引量:2
3
刘波.
《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5-18.
被引量:21
4
祁志祥.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用事”说[J]
.浙江社会科学,2004(6):179-186.
被引量:3
5
彭金山.
汪玉良抒情诗浅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4):137-140.
6
苏文菁.
魏晋南北朝的自然观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观[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34-141.
被引量:3
7
畅广元.
社会文化秩序与文学活动的价值[J]
.文学评论,2000(4):115-124.
被引量:7
8
陈伯海.
生命体验的审美超越──《人间词话》“出入”说索解[J]
.文艺理论研究,2002(1):2-12.
被引量:10
9
金丹元.
论魏晋时“虚静”的自觉及其在艺术思维中的位置[J]
.文艺理论研究,2002(6):45-51.
被引量:1
10
刘廷乾.
元杂剧本色当行辨[J]
.文学遗产,2002(4):86-97.
被引量:2
1
李春艳.
中国新诗的内在节奏探微[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3):45-47.
2
洪迪.
诗的意象化与抽象化[J]
.诗探索,2000(3):119-122.
3
王书婷.
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 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182-197.
被引量:1
4
彭德玉.
《女神》的艺术魅力──情绪节奏[J]
.文史杂志,1998(4):34-35.
被引量:1
5
安妮宝贝.
云上的日子[J]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8):1-1.
6
孙德廉.
浅说《呼兰河传》的语言张力[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5):27-29.
7
吴开晋.
生命感悟与现代诗美——读张默的诗[J]
.中外诗歌研究,2004(1):64-66.
8
蔡良骥.
论诗的体型[J]
.文艺理论研究,1994(3):42-50.
被引量:2
9
杨琛.
略论新诗的节奏与格律[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8):106-108.
10
邓清容.
《雷雨》潜台词艺术探微[J]
.青春岁月,2010,0(20):20-21.
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