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农业视野中的新平花腰傣耕作方式评析——以水稻耕作方式为例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现代生态农业理论为指导,对新平花腰傣的水稻耕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符合自然生态法则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合理内涵,为新平花腰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作者
朱慧贤
机构地区
玉溪师范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462-6463,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新平花腰傣
生态农业
耕作方式
分类号
S157.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刘巽洁,牟正国.中国耕作制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郑军,史建民.
我国生态农业研究述评[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91-97.
被引量:21
3
陶贵学.新平花腰傣文化大观[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
陶贵学.中国云南新平花腰傣文化国际研讨会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王小利,马礼,张永华,隆荣文.
替代农业研究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94-98.
被引量:13
2
杨正礼.
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讨论[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4.
被引量:19
3
李季.
生态农业:一种思想体系传播的实证分析[J]
.生态学杂志,1993,12(3):63-67.
被引量:2
4
颜景辰,雷海章.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
.世界农业,2005(1):7-10.
被引量:51
5
张宁.
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经营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载体[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6):26-29.
被引量:6
6
杨文进.
略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农业的发展[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4,15(1):35-38.
被引量:1
7
张壬午,胡梅.
生态农业的理念与主要建设领域[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2):1-4.
被引量:4
8
李承宗,谢翠蓉.
生态农业研究的三个缺陷[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19(1):10-12.
被引量:6
9
黄进勇.
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376-379.
被引量:11
10
王建武,吴文良.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生态农业[J]
.开发研究,1995(6):39-4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5
1
戴优强.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生态农业[J]
.农技服务,2007,24(6):109-110.
被引量:4
2
郭中丽.
植物在新平花腰傣婚姻家庭礼仪中的象征意义[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3):170-172.
被引量:2
3
朱慧贤.
云南新平花腰傣的狩猎习俗与动物保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50-7052.
被引量:2
4
陈旭欣,王秀茹,赵廷宁.
面向高效农业的土地整理思路[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1):103-106.
被引量:1
5
张学超,王彩荣.
伊犁河谷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2):74-75.
被引量:4
6
朱慧贤.
花腰傣的劳动生产民俗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以捕鱼习俗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61-6162.
7
徐岩.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3):46-48.
被引量:2
8
周栋良.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述评[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49-14950.
被引量:3
9
周栋良.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38-42.
被引量:5
10
李银兵,黄琳.
格尔茨宗教思想视域下的花腰傣“祭社”[J]
.前沿,2010(9):146-149.
同被引文献
40
1
陈瑜.
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人口与经济,2001(S1):30-31.
被引量:8
2
王玉波.
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J]
.社会学研究,1995(4):49-55.
被引量:17
3
马志荣,朱玲.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J]
.西部论丛,2004(8):34-35.
被引量:1
4
王希恩.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
.民族研究,2000(6):8-16.
被引量:234
5
邹莉,谢宗强,欧晓昆.
云南省香格里拉大峡谷藏族神山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J]
.生物多样性,2005,13(1):51-57.
被引量:32
6
蒋颖荣,李湘云,李本书.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危机的伦理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3):10-16.
被引量:4
7
郑晓云.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
.思想战线,2005,31(6):76-81.
被引量:23
8
段世林.
佤族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15-20.
被引量:12
9
廖国强.
朴素而深邃:南方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探析[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49-53.
被引量:11
10
杨士杰.
论云南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与生态保护[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119-122.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王金亮,古静.
云南民族文化中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探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35-43.
被引量:6
2
张朝阳,陈大祥,陈金华,万发勇.
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方式的比较[J]
.农技服务,2011,28(2):142-1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何茂恒,王金亮,徐申,古静.
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内容与体系的构建[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5(1):20-23.
被引量:1
2
王藜颖,谷勇,吴昊,黄小波,王鲜艳.
独龙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61-1863.
被引量:5
3
徐增让,成升魁,邹秀萍,鲁春霞,高利伟.
澜沧江流域民族聚居区生态景观及生态文化的作用初探[J]
.资源科学,2014,36(2):224-232.
被引量:6
4
辛明金,任文涛,宋玉秋,蒋圣田,曾山,罗锡文.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45(2):175-179.
被引量:29
5
张月沛,刘锡博,马晓伟.
民族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西部皮革,2018,40(20):141-141.
6
王冀萍,何俊.
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
.西部林业科学,2021,50(5):124-128.
被引量:9
7
徐博,张云.
独龙族聚落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1):78-84.
1
杨小梅.
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策略分析[J]
.农技服务,2016,33(7):60-60.
2
周信锋,高勇,薛茜,仇桂珍.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05-106.
被引量:4
3
胡高山.
修水山区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2015,31(2):23-24.
被引量:1
4
政府助力农村能源建设[J]
.致富天地,2007(5):15-15.
5
赵昕.
农业期待可持续发展[J]
.农家致富,2014(3):4-5.
6
东方既晓.
高桥旁的“蒙面情人节”[J]
.今日民族,2005(1):41-42.
7
马世勤,刘柯三.
云南新平“满得啦”花腰傣农业休闲园规划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345-9347.
8
赵其真.
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
.经济论坛,2004(8):94-95.
被引量:5
9
郭书田.
中国生态农业的希望——黑龙江省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3):105-107.
被引量:4
10
黄国勤.
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7-47.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