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震灾害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中总结出,相对于城市地区,地震在农村地区发生的频率更高,破坏性更大的结论,并阐述了地震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作者
李高明
铁柏清
李杰峰
谢可军
李冀
杨佘维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南省农业厅农业环保站
出处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年第4期24-25,75,共3页
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地震
农村
生态系统
防御对策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14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1
陈建民.
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J]
.财经界,2007(11):54-62.
被引量:8
2
韩东银,魏英祖.
生态系统地震灾害及其深层机制[J]
.国际地震动态,2007,28(1):16-24.
被引量:16
3
王瑛,史培军,王静爱.
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82-89.
被引量:73
4
吴慧娟,曲琦,葛学礼,马东辉.
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与震后重建[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4,26(5):1-5.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高云学.
关于如何减轻我国村镇居住建筑地震灾害的建议[J]
.自然灾害学报,1995,4(1):47-50.
被引量:19
2
陈之荣.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模式[J].地球物理学报,1987,(4):389-398.
3
门可佩,赵兵.
有序性分析与强震预测[J]
.国际地震动态,1997,18(5):1-4.
被引量:9
4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1990年,Ms≥4.7)[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1..
6
云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云南农村乡镇2002年统计概要(内部用书)[Z].,2003..
7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2003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
RMS, What If the 1923 Earthquake Strikes Again? A Five Prefecture Tokyo Region Scenario[ M]. Risk Management Solution, Inc. ,1995.
9
陈英方.地震过程非线性物理模型研究的现状分析.地震科学中的非线性问题(2).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10
史培军.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7:37-42.
共引文献
119
1
刘方成,田文辉,郑辉,补国斌,宾佳.
土袋加筋橡胶砂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2,41(S02):3419-3432.
被引量:2
2
韩红帅,侯伯涛,池海雷.
注浆+静压桩在浅层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23(2):181-182.
3
王志涛,郭小东,李葱葱.
农村房屋震害特点及减灾对策浅析[J]
.建筑科学,2011,27(S2):90-94.
被引量:3
4
宋晓胜,郭小东,王志涛,王威.
面向村镇建筑的隔震技术研究进展[J]
.建筑科学,2011,27(S2):210-212.
被引量:1
5
居兴鹏,陆伟东,邓大利.
村镇木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J]
.建筑结构,2011,41(S2):466-468.
被引量:3
6
赵世伟,罗奇峰.
基于抽样调查的湖南四地区农村民居震害预测[J]
.结构工程师,2010,26(5):57-60.
被引量:2
7
吴体,吴松柏,张翼.
四川农居房屋悬挑部分的结构受力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32(1):84-86.
被引量:1
8
杨海丽.
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设防能力的基本对策[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3):91-92.
被引量:2
9
赵党书,曹净,赵惠敏,姜东均,杨飚.
云南农村建筑的抗震问题探讨[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32(5):161-163.
被引量:5
10
赵要军,陈安.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分析[J]
.灾害学,2007,22(4):124-127.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148
1
王宇波,朱正亮.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地震灾后重建问题思考[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1-3.
被引量:4
2
程颂,宋洪涛.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J]
.山地学报,2008,26(S1):65-69.
被引量:16
3
刘懿.
灾害教育——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审视[J]
.图书馆建设,2009(1):77-79.
被引量:7
4
邓玲,李晓燕.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3):11-15.
被引量:14
5
黄寰.
生态修复中的价值标尺与机制创新——汶川地震灾区生态价值补偿[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3):16-21.
被引量:2
6
佟贺丰.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J]
.科普研究,2008,3(4):22-26.
被引量:26
7
伍国春.
日本社区防灾减灾体制与应急能力建设模式[J]
.城市与减灾,2010(2):16-20.
被引量:32
8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923
9
齐瑜.
对减灾社区建设的思考[J]
.中国减灾,2005(4):17-19.
被引量:9
10
U.Tsunogai,H.Wakita,吕春来.
日本神户地震地下水化学前兆变化[J]
.世界地震译丛,1995,26(6):73-75.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
1
杨红露,刘冬梅,孙辉.
地震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重建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09,28(4):97-101.
被引量:10
2
沈茂英.
“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修复重建研究进程综述[J]
.四川林勘设计,2013(2):1-7.
被引量:4
3
张腾飞,苏桂武,齐文华,魏本勇,裴敏超.
民众灾害意识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科学计量学和文献内容分析的联合诊断[J]
.地震学报,2023,45(1):142-16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林青,曾军,马晶,王重,张涛,李珊,娄恺.
新疆地震断裂带次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97-2302.
被引量:11
2
武艳镯,秦纪洪,孙辉,王琴.
彭州市龙门山震后迹地植物群落生态恢复初探[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140-146.
被引量:5
3
吴聪,王金牛,卢涛,吴彦,吴宁.
汶川地震对龙门山地区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6):911-916.
被引量:25
4
林青,曾军,张涛,马晶,王重,娄恺.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古菌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33(2):454-463.
被引量:4
5
秦纪洪,武艳镯,孙辉,王琴.
彭州市龙门山不同地震裸地次生演替初期土壤酶活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55-59.
被引量:4
6
李志华,陈博,李吉跃,苏艳,何茜,李样爱,麦有民.
“5·12”汶川大地震后无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
.广东林业科技,2014,30(1):46-51.
被引量:3
7
廖峰,郑江坤,赵廷宁,史常青,郎登潇,王文武,付滟,任雨之.
柏木次生林震后滑坡迹地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6):1404-1410.
被引量:3
8
王玉云,刘子芳,赵兵,李大军,欧发刚,徐德江,钱静蓉,陈科.
芦山地震灾区生态补偿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2016,42(1):125-128.
9
何敏,杨文赟,孙学刚.
5·12汶川地震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影响及对策[J]
.南方农机,2018,49(12):217-220.
被引量:2
10
李孝永,杜国明,匡文慧.
九寨沟地震次生灾害风险及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2):301-308.
被引量:9
1
林碧仙.
浅谈建设项目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J]
.海峡科学,2008(2):42-44.
2
贾生元.
试论农村生态系统[J]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3,0(4):1-2.
被引量:1
3
周珊,伍静.
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影响及对策研究[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7):84-84.
4
秦忠林.
农村沼气建设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J]
.绿色科技,2009(10):20-21.
5
山夆.
违背生态规律的愚蠢行为[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10):64-64.
6
王照雯,宓永宁.
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7S):134-134.
7
唐颂.
浅述弹性城市理论对营建农村生态系统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16(7):00125-00125.
8
张磊,张银太.
天津:落实“十二五”环保规划 建设生态农村[J]
.环境保护,2012,40(9):60-62.
被引量:1
9
崔连军.
浅析生态学理论对农业景观规划的指导意义[J]
.农民致富之友,2010(9):49-49.
10
毛战坡,彭文启,李贵宝,周怀东.
利用生态技术治理农村水环境[J]
.中国水利,2004(7):32-33.
被引量:8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