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价值观的激励等六个方面对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张力和外部推力两大动因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功能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以引导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
作者
孙从军
晁蓉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系
湖南大学图书馆
出处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1,共3页
Enterprise Economy
关键词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内在张力
产业集群外部推力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68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李婷,陈向东.
产业集群的学习模式及其创新特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147-149.
被引量:20
2
陈旭.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J]
.管理学报,2005,2(3):333-336.
被引量:50
3
刘锦英,聂鸣.
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
.经济经纬,2006,23(3):40-43.
被引量:26
4
钱平凡.
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4(2):33-38.
被引量:56
5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
.经济经纬,2002,19(2):18-21.
被引量:243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王缉慈,童昕.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被引量:193
2
邝国良,方少帆,林晓湧.
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模式下的技术扩散研究[J]
.特区经济,2004(9):41-43.
被引量:8
3
丘海雄,徐建牛.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J]
.管理世界,2004,20(10):36-46.
被引量:88
4
盛世豪.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几个问题[J]
.科研管理,1994,15(5):29-36.
被引量:6
5
[2]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30-235.
6
[2]Porter Michael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M].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11~12
7
Nunzia Carbonara, Innovation processes within geographical clusters:a cognitive approach[J].Technovation :2004(24):17 - 28.
8
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9
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125).
10
埃弗雷斯·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368
1
魏明.
职业教育“专业—产业”协同发展的跨组织集群管理机制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4):24-30.
被引量:5
2
李丽萍,刘乾,刘皞.
工业小镇的产业发展研究——以定州市钢网智造小镇为例[J]
.城镇建设,2019,0(7):7-7.
3
谢方,王礼力.
西部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分析——有关陕西户县纸箱产业集群的个案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65-68.
被引量:6
4
陈晓永.
京津冀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与产业集群空间分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6):49-56.
被引量:24
5
高世超,王美飞.
后发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新思路——以江苏省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为例[J]
.商业经济,2009(1):90-92.
6
李岚.
重视中小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培育及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9):24-27.
7
韦鹏飞.
豫西南经济隆起带空间定位与产业规划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24-27.
8
王发明.
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回顾、分析和启示[J]
.经济经纬,2009,26(5):60-63.
被引量:4
9
马庆栋,常景铎.
县域主导产业的生成分析[J]
.全国商情,2005(7):25-26.
被引量:2
10
薛东.
浙江微型个私经济留给我们的启示[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26-28.
同被引文献
15
1
李世东.
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被引量:101
2
李俭峰,苏立峰.
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4):56-60.
被引量:9
3
张宪平.
对当前城市竞争的分析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2):32-35.
被引量:3
4
王洪忠.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32-36.
被引量:7
5
刘锦英,聂鸣.
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
.经济经纬,2006,23(3):40-43.
被引量:26
6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魏后凯.
警惕“集群热”后的隐患[J]
.中国中小企业,2007(10):18-21.
被引量:3
8
张振刚,景诗龙.
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79-82.
被引量:43
9
陈双双,郑文哲.
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分析[J]
.经济论坛,2008(15):15-16.
被引量:2
10
刘世伟.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构建[J]
.商场现代化,2009(5):250-25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董园园.
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因素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9.
被引量:1
2
楚明钦.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培育机制及成长动力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12,25(4):21-25.
被引量:2
3
康学召,王明友.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中政府行为研究[J]
.中国发展,2012,12(5):24-2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琭琭.
家具产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J]
.大江周刊(论坛),2012(5):25-26.
2
王纪武,刘妮娜,张雨琦.
创新集聚区发展机制及空间对策的实证研究[J]
.规划师,2017,33(12):42-48.
被引量:8
3
俞梁英.
苏州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产业创新集聚区的路径探讨[J]
.时代金融,2019,0(27):18-19.
1
内需为主,还是外需为主——两者取舍决定改革与企业的长期走向[J]
.经济展望,2006(4):147-151.
2
单丹,伊娜.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J]
.企业导报,2012(7):292-292.
3
王锡俊,赵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比较优势分析[J]
.市场周刊,2005,18(1):126-127.
被引量:2
4
陈铁夫,夏松青.
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J]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41-42.
5
侯文元.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J]
.经贸实践,2016,0(9X):118-118.
被引量:1
6
易珏.
甲子之年新跨越[J]
.中国经济信息,2011(15):29-31.
7
宋一.
生产方式视域中的资本与人的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15,31(7):11-14.
8
李明轩,孙欢.
区域创新体系基础研究[J]
.内蒙古统计,2014(3):58-59.
9
于刃刚,戴宏伟.
生产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及启示[J]
.世界经济,1999,22(6):48-51.
被引量:11
10
沈建新.
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选择(下篇)[J]
.上海综合经济,2004(3):4-6.
被引量:1
企业经济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