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15
Present Status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王焕玲
梁玉波
刘仁沿
许道艳
机构地区
大连水产学院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4-378,共5页
Fisheries Science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9Z163)
国家908专项项目(908-01-ZH3)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产毒藻类
污染贝类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c alga
contaminated shellfish
分类号
S944.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9
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366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1
参考文献
40
1
郑淑贞,林晓,林慧贞,陈海生.
香港海域毒性微藻Alexandium tamarense的麻痹性贝毒研究[J]
.广州化学,1994(2):27-31.
被引量:7
2
江天久,尹伊伟,陈菊芳,骆育敏,黄伟建,齐雨藻.
大亚湾麻痹性贝类毒素HPLC分析[J]
.海洋环境科学,2000,19(3):16-19.
被引量:18
3
陈杰,曹雅明,刘军,王述森,刘振林,王义新.
细胞毒性试验测定麻痹性贝毒素的检测方法[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994-995.
被引量:5
4
黄德强,暨卫东,高亚辉,陈维芬,李扬,林辉,蒋哲.
翡翠贻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及毒素积累的初步研究[J]
.台湾海峡,2003,22(4):426-430.
被引量:7
5
颜天,傅萌,李钧,于仁诚,周名江.
麻痹性贝毒PSP在紫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出[J]
.海洋与湖沼,2001,32(4):420-427.
被引量:35
6
刘洁生,彭志英,陈矿安.
石房蛤毒素外周降压作用的研究[J]
.海洋科学,1998,22(5):59-62.
被引量:4
7
萧嘉裕,陈礉安.
含有麻痹性贝毒的赤潮双鞭甲藻的群体动态,生命周期及毒素合成(英文)[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3):24-29.
被引量:8
8
罗辉武,向军俭,唐勇,杨红宇.
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间接与直接竞争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6):663-664.
被引量:12
9
钱宏林,梁松.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的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1999,18(3):69-74.
被引量:39
10
林元烧.
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厦门地区虾塘引起赤潮[J]
.台湾海峡,1996,15(1):16-18.
被引量:54
二级参考文献
259
1
赵文彬,黄浦昌,魏春青,林红玉.
一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实验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2,2(3):166-166.
被引量:3
2
梁松,钱宏林.
加强贝毒管理工作的探讨[J]
.海洋通报,1993,12(2):83-88.
被引量:3
3
欧阳怡然,陈逸华,于波.
嵊泗列岛养殖区的赤潮麻痹性贝毒检测[J]
.海洋环境科学,1993,12(1):42-45.
被引量:9
4
林永水,周近明,黎爱韶.
盐田水域多纹膝沟藻赤潮发生过程的生态学研究[J]
.热带海洋,1993,12(1):46-50.
被引量:10
5
刘仁沿,马德毅,梁玉波.
赤潮甲藻毒素麻痹性贝毒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2004,23(4):71-75.
被引量:3
6
聂利华,江天久,杨维东,刘洁生.
麻痹性贝毒在广州市售经济贝类中污染状况分析[J]
.卫生研究,2005,34(1):92-94.
被引量:10
7
唐焕文,韦小敏,谢佩意,黄彦妮,王清海.
三氯化铝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15(3):141-143.
被引量:6
8
CHANG-HAI WANG, YI-YUN WANG, YING-YING SUN, AND XIAN-TANG XIE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Liaoning, China.
Effect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on Toxin Production by Alexandrium tamarense[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16(4):340-347.
被引量:6
9
张启东.
黄骅沿海赤潮发生机制的初步探讨[J]
.海洋渔业,1994,16(2):63-68.
被引量:2
10
谢镜明,麦志勤,张展霞,马卿云,李晓燕.
深圳湾、大鹏湾海水和底泥中维生素B_1,B_(12)测定结果及初步分析[J]
.海洋与湖沼,1994,25(2):185-18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66
1
侯建军,黄辉,雷红灵,赖红艳,黄邦钦.
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J]
.中国水产科学,2007,14(6):950-960.
被引量:7
2
曹宾霞,王耀兵,赵水晶,关春江,郭皓,刘述锡,赵啸.
塔玛亚历山大藻溶藻细菌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86-189.
被引量:4
3
吴施卫,曾淼,卢大鹏,罗一丹,江天久.
广东近岸海域2005年春季的腹泻性贝毒素特征分析[J]
.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65-168.
被引量:13
4
林壮森,张焜,赵肃清,郑劼,黄宝华.
食品中生物毒素的ELISA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9,30(3):281-283.
被引量:12
5
唐勇,向军俭,陈耀强,贺文妃,王宏,邓宁,杨红宇.
赤潮藻毒素GTX_(2,3)免疫吸附生物条码检测方法的建立[J]
.免疫学杂志,2009,25(6):713-717.
6
励建荣,徐辉.
海水双壳贝类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5,26(z1):128-134.
被引量:21
7
唐静亮,胡颢琰,毛宏跃,赵盛龙,叶双根.
浙江省近岸海域富营养及赤潮发生特征初步探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99-102.
被引量:6
8
钱蓓蕾,徐捷,王媛,沈晓盛,顾润润.
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其评价[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2):89-92.
被引量:6
9
郑天凌,徐金森,徐美珠,胡忠.
微生物调控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实验研究[J]
.海洋学报,2003,25(S2):221-225.
被引量:5
10
CAOWenqing LINYuanshao FANGLuping.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dinoflagellate cysts in Xiamen Western Harbor[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4,23(2):347-3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82
1
温宇明,伍国强.
雪卡毒素中毒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3):74-75.
被引量:3
2
张松山,李庆鹏,靳静,哈益明.
麻痹性贝类毒素常规检测分析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3):763-769.
被引量:8
3
曾江宁,曾淦宁,黄韦艮,郑平,周青松,陈全震,高爱根.
赤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东海海洋,2004,22(2):40-47.
被引量:30
4
蒋幼民,张连生,赵文彬.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11-712.
被引量:8
5
李薇薇,胡红飞.
1例重症割香螺中毒病人的抢救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04,18(12):2158-2159.
被引量:1
6
李顺志,顾本学.
大面积养殖海区贝类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J]
.齐鲁渔业,1993,26(5):13-17.
被引量:7
7
林燕棠,杨美兰,陈瑞雯,胡石金,金桂英.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J]
.海洋与湖沼,1994,25(2):220-225.
被引量:47
8
齐雨藻,钱锋.
大鹏湾几种赤潮甲藻的分类学研究[J]
.海洋与湖沼,1994,25(2):206-210.
被引量:39
9
于兵,曹际娟,尤永莉,麻丽丹,于珂,赵昕,王殿夫.
ELISA与小白鼠生物法检测贝类中麻痹性贝毒的比较[J]
.检验检疫科学,2005,15(1):32-35.
被引量:17
10
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J]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3):359-365.
被引量:194
引证文献
15
1
韦钦胜,孙丕喜,徐宗军,王宗兴,臧家业.
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价及其监控体系技术研究的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3):48-51.
被引量:5
2
林华娟,秦小明,章超桦,长岛裕二.
扇贝中麻痹性毒素的提取与分离纯化[J]
.水产学报,2010,34(3):428-434.
被引量:5
3
陈雪昌,梅光明,郭远明,朱敬萍,张小军,孙秀梅,薛彬.
浙江沿岸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监测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40-45.
被引量:11
4
黄世玉,王雪虹,张丽莉.
磷浓度对2种有毒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力的影响[J]
.水生态学杂志,2012,33(1):107-111.
被引量:4
5
余新威,陈雨涔,王亚军,杜若童,方力,罗红宇.
温度、光照对微小亚历山大藻Z1产毒含量和组成的影响[J]
.海洋湖沼通报,2018(5):66-71.
被引量:3
6
邹瞿超,方佳如,苏凯麒,周洁,胡宁,裘利坚,王平.
基于移动终端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现场快速检测系统设计[J]
.传感技术学报,2015,28(9):1269-1274.
被引量:1
7
刘仁沿,刘磊,梁玉波,于姬,许道艳,韦宁,杨琳,郭皓.
我国近海有毒微藻及其毒素的分布危害和风险评估[J]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5):787-800.
被引量:24
8
陈雪昌,金雷,何依娜,顾捷,孙秀梅,陈瑜,金衍健,许丹.
浙江省乐清湾北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5):127-128.
被引量:2
9
汪洋,李樾,冯悦,张阿梅,夏雪山,刘丽.
蓝藻毒素的类型及其产毒基因[J]
.生态学杂志,2017,36(2):517-523.
被引量:8
10
曹磊,王方园,刘书谐,张根芳.
三角帆蚌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9):35-3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林华娟,长岛裕二,章超桦,秦小明.
铜铸熟若蟹中麻痹性毒素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
.水产学报,2011,35(10):1540-1546.
被引量:1
2
陈舒奕,郑晶,郑麟毅,肖颖.
欧盟贝类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农业,2011(12):44-47.
被引量:2
3
高春蕾,庞敏,GINKEL Van Roel,SELWOOD Andy,王宗灵,朱明远.
采用改良的方法从贻贝肝胰腺中提取与净化麻痹性贝毒[J]
.海洋科学进展,2011,29(A01):95-102.
被引量:1
4
霍礼辉,林志华,朱东丽,刘广绪,陈彩芳.
单一与混合重金属在泥蚶体内的累积特征[J]
.海洋科学,2012,36(3):54-60.
被引量:7
5
尤炬炬,何依娜,钟志,鲍静姣.
舟山市初级水产品质量监测与评价[J]
.河北渔业,2012(7):10-12.
6
姜沛宏,章超桦,秦小明,卢虹玉,林华娟,梁颖瑜.
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膝沟藻毒素[J]
.食品科学,2013,34(2):170-174.
被引量:4
7
汤俊杰,段振华,杨丽娟.
扇贝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2013,34(5):191-194.
被引量:9
8
李昌伟,冯超,江天久.
N、P、Fe、Mn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2014,33(3):341-345.
被引量:5
9
张磊,张磊.
汞在胶州湾北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5):191-195.
被引量:1
10
崔正国,陈碧鹃,曲克明,夏斌,梁峻,赵学伟.
底播菲律宾蛤仔养殖区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评估——以胶州湾为例[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42-49.
被引量:2
1
宋伦,宋广军,王年斌,刘世才.
黄渤海贝毒机理及产毒藻类的研究现状[J]
.水产科学,2013,32(7):428-434.
被引量:9
2
关春江,矫晓阳.
贝毒监测与预报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J]
.水产科学,2002,21(3):40-42.
被引量:3
3
商兴芳,杨维东,刘洁生,张剑军,李宏业.
腹泻性贝毒在翡翠贻贝中的积累、排出及其对HSP70表达的影响[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9,30(5):571-575.
被引量:3
4
刘莹,陈溪,崔晗,黄大亮,张晓林.
贝类毒素检测中两种筛选方法的比较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495-501.
被引量:3
5
黄云峰,冯佳和,江天久.
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研究[J]
.海洋与渔业,2006(2):9-11.
被引量:1
6
华泽爱.
西加鱼毒的毒素研究概况[J]
.海洋环境科学,1994,13(1):57-63.
被引量:5
7
林剑.
小山羊卖鱼[J]
.学苑创造(A版),2010(6):42-43.
8
李诺.
毒贝与贝毒[J]
.海洋渔业,1983,5(4):181-182.
被引量:2
9
唐倩囡,曹琳琳,吴真真,程绍杰,张继千.
贝类低温储存后对腹泻性贝毒检疫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7):1722-1723.
被引量:1
10
汤健.
毛白杨桑天牛的生活习性及防治[J]
.北京园林,2002,18(2):33-34.
水产科学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