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以沈阳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众多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有力鉴证,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如何去发展遗存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历史遗存能更好得到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阐述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狭义的遗址类旅游资源提出了一些开发的模式与保护的措施。
作者
杨韬
谢持琳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7期102-102,共1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遗址
旅游资源
保护利用
分类号
F592.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石秀华.
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类型及其特征[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3-95.
被引量:5
2
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2000.
3
张溪,明世法.
西部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2):28-31.
被引量:5
4
徐嵩龄.
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兼评“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J]
.旅游学刊,2003,18(4):30-37.
被引量:91
5
梁明珠.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新探,2000(06).
6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1999.
7
阮仪三,严国泰.
历史名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J]
.城市规划,2003,27(4):48-51.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
鲍世行 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魏小安.关于旅游景区经营公司进入股票市场问题的初步讨论[J].旅游调研,1999,(9).
4
严国泰 等.遵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J].2001,:6-6.
5
邹珊刚 等.系境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1.
6
严国泰 等.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案例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7
魏徵 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
郑玉歆 张晓 郑玉歆主编.序言[J].张晓,郑玉歆主编.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6.
9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10
谢贵安.旅游风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42-143.
共引文献
140
1
张剑葳,高俊,王雄志,巨洒洒,席雅卿,王思渝,周小凤,金钰涵,杨佳帆,张茜,崔恺祎,疏沛原.
遗产的价值、保护、利用与围绕主体问题的讨论——首届遗产旅游联合工作坊笔谈[J]
.中国文化遗产,2020(1):45-56.
被引量:11
2
许荣泉.
浅谈IPV6[J]
.科技信息,2008(24):445-446.
被引量:30
3
黄群.
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对立还是双赢[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45-48.
4
徐楠,宋保平.
浅议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与保护[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3(4):65-68.
被引量:11
5
胡小红.
我国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6(24):231-232.
被引量:10
6
王哲.
简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J]
.神州,2014(3):268-268.
7
乔恩凤,朱江群.
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综述[J]
.大众商务,2010(14):49-49.
被引量:1
8
杨丽霞,喻学才.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2004,19(4):85-91.
被引量:88
9
谢茹.
关于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度的思考[J]
.当代财经,2004(10):24-29.
被引量:13
10
张朝枝,保继刚,徐红罡.
旅游发展与遗产管理研究: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视角——兼遗产资源管理研究评述[J]
.旅游学刊,2004,19(5):35-40.
被引量:79
1
代少烨.
莫让利益绑架染指古迹[J]
.品牌,2013(5):24-24.
2
王凡.
鉴证国宝的“国宝”──华夏辨画第一人徐邦达[J]
.国际人才交流,1999(7):45-47.
3
丁承运.
汉代琴制革故鼎新考——出土乐俑鉴证的沧桑巨变[J]
.紫禁城,2013(10):46-59.
被引量:14
4
罗本武.
加强鉴证与精选 提高志书质量[J]
.广西地方志,2006(2):88-89.
5
蒋明明.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文物藏品管理[J]
.文物工作,2002(5):44-47.
被引量:1
6
张泽民.
鉴证日军赛马场刺杀八路军战俘惨案[J]
.北京纪事,2015,0(8):48-51.
7
何飞.
中国近代史回顾中国发展及其趋势研究[J]
.大家,2011(10):12-12.
8
林子.
铜镜购藏要收好镜[J]
.中国拍卖,2009(7):74-75.
9
周锡.
中国帝皇画迹的鉴定[J]
.文艺研究,1998(6):114-126.
被引量:1
10
钟非凡,郑龙华.
郑龙华 历时三载 摄百位精英[J]
.三月风,2009,0(12):46-47.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