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论述了人格、健康人格及健康人格培养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人格培养模式:以优秀的人文课程教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尚引导人,以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感染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
陈竞秀
机构地区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广州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20期48-49,共2页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沙海燕,柳晨.
普通高校普及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现况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96-97.
被引量:13
2
王栋民.
认识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05(7):60-62.
被引量:18
3
钟万林,唐世刚.
浅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3):80-83.
被引量:7
4
李鸿生.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完善[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74-75.
被引量:8
5
唐莹,张静平,余晓波.
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24-226.
被引量:19
6
张红旗.
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培养[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21-12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何泽民.
建立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初探[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31-632.
被引量:8
2
齐爱兰.
大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4):82-87.
被引量:16
3
李庆平.构建独特的文化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4—12—28(6).
4
李曜明.写在“笔谈”征文前面的话[N].中国教育报,2004—09—21(6).
5
Augustr H, Fortin VL, Kathetine Getgen Barnett. Medical School Curricula in Spirituality and Medicine[J]. JAMA,2004,291(23) : 2883.
6
王大贤.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1(2):30-30.
7
Ann Arbor. Education resources-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J]. TED, 1993,58(6): 75-76.
8
Heather A Cutlet.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J].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Journal, 2003,22(2) : 167.
9
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0
张庆远.与青年学生谈人生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
68
1
刘慧,朱念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同伴教育和“SMART”原则[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5):46-47.
2
刘书博.
中国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8):22-24.
被引量:1
3
王锋雷.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以绍兴越秀校园文化建设为个案展开[J]
.文教资料,2007(11):25-27.
被引量:1
4
王运慧.
不可缺失的大学生人格教育[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3):161-162.
被引量:5
5
张伟.
论高校健康教育科学的发展方向[J]
.黑河教育,2010(4):7-7.
被引量:1
6
徐兴丽.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J]
.思想教育研究,2009(S1):59-61.
被引量:2
7
陈杰.
个性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0):391-392.
8
舒爱萍,张娟.
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人格教育[J]
.天府新论,2005(B11):45-46.
被引量:2
9
张瑞雪.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6(9):20-21.
被引量:5
10
李艳芳.
论大学生健康人格[J]
.科教文汇,2007(01X):34-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8
1
夏唯畏,程单剑.
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新思路[J]
.沧桑,2007,0(6):191-192.
被引量:2
2
蒋奖,许燕.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87-90.
被引量:20
3
彭拥兵.
论校园暴力及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机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15-119.
被引量:5
4
陈东.
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0(2):3-7.
被引量:51
5
石峰.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0-83.
被引量:16
6
管剑.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初探[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B08):116-119.
被引量:4
7
刘密,龙立荣,祖伟.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333-337.
被引量:67
8
曹颖.
试论思想政治课人格培养的独特功能[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2):99-100.
被引量:5
9
肖辉馨.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初探[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0
[美]里赫曼.人格理论[M].高峰强,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引证文献
10
1
王红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6):46-47.
被引量:2
2
齐勇,彭萍.
新时期大学生人格塑造与优化途径浅探[J]
.世纪桥,2009(19):123-124.
3
李鹏,宋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教育[J]
.学理论,2009(32):253-254.
被引量:5
4
闵建杰.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1(11):56-58.
被引量:1
5
胡赟.
论大学生社区人格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2):9-9.
6
曾天德,陈虹.
大学生廉政心理生成机制及其教育对策[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3):139-142.
被引量:1
7
赵丽.
青年志愿服务——拓宽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J]
.科教导刊,2012(1):216-217.
8
陈瑞莉.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10):158-160.
被引量:1
9
孙雪丽.
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问题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0(12X):280-280.
被引量:1
10
宿玉,李兴兴,胡静娴,刘维婷.
青马工程公益服务体系对医学院青年学生人格的塑造及志愿精神的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5):178-1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滕文庆,马晓琳,姜瑛,白冰.
辅导员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探究[J]
.南方论刊,2011(3):72-73.
2
郑楠.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J]
.科教文汇,2012(11):196-197.
被引量:5
3
周长茂,杨青舟.
规范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实效性[J]
.前沿,2013(4):188-189.
被引量:1
4
鲍怡菁.
高职高专学生的乐观主义及健全人格培养探究[J]
.科教导刊,2013(27):181-181.
5
李月月,魏刚.
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初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4):112-113.
被引量:4
6
武晓灿,陈桂刚,姜立国,刘凡瑀,高雪梅.
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2):40-41.
7
钱涌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5).
被引量:4
8
周玉华.
论诗词吟诵大赛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情境化运用[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12):124-126.
被引量:1
9
张也,侯健俣.
新时期医学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及路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8,36(7):5-6.
被引量:3
10
王张宇泽.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J]
.改革与开放,2020(1):97-99.
1
陆丹.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S2):151-153.
被引量:3
2
胡晓霞.
利用高中政治课加强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探析[J]
.赤子,2015(3Z).
被引量:2
3
王儒芳,陈玉兰.
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模式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09(12):97-98.
4
顾国钧.
高中生健康人格培养初探[J]
.中学教育,2000(8):24-25.
5
严志芳.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
.中学教学参考,2009(10):10-11.
6
王晓丹.
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J]
.科技信息,2008(23):186-186.
被引量:1
7
吕京生,李梅,李静洁.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4):72-75.
8
寇宇.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性思考[J]
.新西部(理论版),2008(3):138-138.
被引量:3
9
罗华文.
关于优秀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J]
.科学咨询,2005(12S):36-38.
被引量:1
10
金欣.
略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J]
.前沿,2002(10):76-77.
被引量: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