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青海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运用区域经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青海发展特色经济要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龙头、以特色技术为依托的青海特色经济体系构架,以及构建这一体系的基本思路,并指出了这一特色经济体系对青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
马玉琴
机构地区
青海民族学院
出处
《现代商贸工业》
2008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关键词
青海
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体系
构建
分类号
F2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晓,赵志义.
试论青海文化资源与文化建设[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59-62.
被引量:2
2
刘同德.
青海应实施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1-5.
被引量:9
3
白永秀.
论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5-1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刘宗发 龚益鸣.论特色经济[N].光明日报,1999-12-24.
2
胡永科.中国西部概要青海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
戴松书.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0..
4
钮仲勋.中国边疆地理[M)[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白永秀,郭俊华.
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及模式选择[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4):18-24.
被引量:6
6
王元京.
西部特色经济的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探讨[J]
.经济学家,2001(2):19-25.
被引量:25
7
高筱梅,樊勇.
特色经济形成的机理探讨[J]
.经济问题探索,2003(10):88-91.
被引量:7
8
张丽君.
试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市场条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3):43-4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7
1
刘同德,张效娟.
青海产业结构定量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06(5):36-40.
被引量:4
2
朱永明,杨红英.
对西部边疆省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07(12):56-59.
3
于文静,沈玉芳.
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分析[J]
.北方经济,2008(4):54-55.
被引量:2
4
刘志生.
延安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问题与对策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3):104-107.
5
白慧姝,米文宝.
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J]
.农业科学研究,2008,29(2):84-88.
被引量:5
6
王建红.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4):93-98.
被引量:7
7
何邕健,刘同德.
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青海省为例[J]
.科学.经济.社会,2010,28(1):17-21.
被引量:1
8
何邕健,刘同德.
青海省农产品开发潜力空间分布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10(3):33-36.
被引量:1
9
郭俊华,卫玲.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路径选择[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6):99-105.
被引量:9
10
王蓓.
青海省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产业,2011(5):58-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杨榕.
青海应突出产业结构调整[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2):13-15.
被引量:2
2
鲁斌,于武义,梁基勇.
建立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青海地方产业结构[J]
.青海社会科学,1984(3):72-79.
被引量:1
3
张忠孝.
对青海经济发展方向的思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2):5-10.
被引量:1
4
沃赛.
对九十年代青海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
.青海民族研究,1993,4(1):21-25.
被引量:1
5
孙发平.
推进青海工业化进程的五大举措[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6-10.
被引量:2
6
杨有柏,马凤莲.
关于青海省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J]
.青海社会科学,2005(2):58-61.
被引量:1
7
杨春英.
以循环经济助推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1-5.
被引量:2
8
严琼,孙喜芸,吴红卫.
青海工业化水平的定位及其提升路径[J]
.青海社会科学,2006(5):52-55.
被引量:3
9
韩玉民.金融支持青海经济由"资源型"向"循环型"转变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9-07-27(A006).
10
薛美琴,田君.
青海省产业结构合理性评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1):35-3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井含伟.
对青海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75-78.
1
白宇.
行业技术创新路径探析[J]
.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0(12):430-430.
2
aping,laptop.net.cn.
我买我喜欢之戴尔特色技术篇[J]
.电脑与电信,2005(10):65-66.
3
姜山,李琦.
2004年意大利科技发展综述[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20(4):28-34.
4
肖向东.
加强东西合作 加快青海发展[J]
.青海人大,2006(2):49-50.
5
冉瑞芳.
祖传秘方药项目好 简单易行谁都能做[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15,0(9):23-23.
6
刘红梅.
青海人才工作的难点、成因分析及建议[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1):34-36.
7
冉瑞芳.
祖传秘方药项目 赠送学员1.5万元药品[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15,0(12):25-25.
8
祁乐瑛.
青海科技人员外流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14(1):42-43.
9
王元.
自信,自行!——“环湖赛”随想[J]
.党的生活(青海),2011(8):25-25.
10
封凌萍.
浅谈青海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优劣[J]
.青海电力,2003,22(3):1-4.
现代商贸工业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