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壮医未病先治学说初探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传统医药学历来重视“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医学观点,并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壮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对壮医未病先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壮医未病先治学说思想内涵进行了探讨,对丰富祖国传统医学内涵,促进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
覃文波
韦浩明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出处
《广西中医药》
2008年第4期55-57,共3页
Gu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传统医药学
壮医
未病先治
分类号
R291.8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89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10
1
覃保霖.壮医学术体系综论.内蒙古中医药,1985,(3):15-15.
2
黄汉儒.
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7.
被引量:151
3
覃文波,庞声航.
壮医毒论学说初探[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5):4-7.
被引量:17
4
周益.
巴马人长寿率何以居世界之冠[J]
.长寿,2005(1):12-13.
被引量:6
5
闭清艳.“干栏”建筑与壮族卫生保健.民族医药研究:内部资料,1987,(1):111-111.
6
王柏灿.
壮医药的壮族传统文化特征[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4):3-5.
被引量:11
7
覃保霖 覃自容.花山崖画与壮医气功.内蒙古中医药,1985,(2):29-29.
8
陈秀珍,曾振东,韦金育,吕琳.
壮医花山药佩防治感冒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5,4(6):16-18.
被引量:6
9
钟鸣,牙廷艺.
壮医目诊研究近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3):68-69.
被引量:8
10
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1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蒋廷瑜,邱钟崙,梁肇池,梁进葛.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78(9):25-34.
被引量:85
2
陶昌华.
目诊在临床上的应用[J]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4):186-187.
被引量:1
3
曾巍,梁忠.
虹膜诊断与五轮八廓[J]
.湖北中医杂志,1996,18(2):15-16.
被引量:6
4
黄汉儒.
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7.
被引量:151
5
黄瑾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
6
覃文波 黄汉儒.壮医发掘整理研究近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35):38-41.
7
覃文波.广西民族医药史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23):36-40.
8
黄汉儒 黄冬玲 容小翔.壮药源流初探——发掘整理中的壮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23-43.
9
班秀文.壮族医药学的防治特点——发掘整理中的壮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23-43.
10
班秀文.壮族医药学的防治特点--发掘整理中的壮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23-43.
共引文献
189
1
王美全,李凤珍,吴姗姗,黄凤慧,王琪,黄喜群,舒建龙.
壮医龙脊贴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12):57-60.
2
王美全,江洁梅,李江丽,韦海宁,卢沁伶,蒋桂江.
壮医关节操基础理论及操作规范[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9):55-58.
3
韦晓嵘,闫国跃,符标芳,李彤,白燕远,马艳,张淼.
瑶医观目诊病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及应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1):66-68.
被引量:2
4
林琴,黄美芳,蒋荞筱.
壮医三气养生操与壮医养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7):75-76.
被引量:5
5
蔡文威,秦祖杰,黎任权,黄栎,周慈,韦雨露.
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下壮医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措施[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8):20-22.
被引量:1
6
石春龙,黄姣琳,杨力强,韦安达.
壮医外治法在水道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3(3):494-496.
7
谢凤凤,朱华.
广西壮瑶医药发展衍生的新模式及现代研究方法[J]
.壮瑶药研究,2023(3):61-64.
8
陈乐伟,徐经洧,李日波,袁长深,韦安达.
基于“毒虚致病”理论概述壮医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3(3):343-345.
9
石春龙,杨力强,韦安达,何依依,彭泓杰.
基于壮医“毒虚致病论”浅谈眩晕的治疗[J]
.壮瑶药研究,2023(3):321-323.
10
冯静,尤遵强,倪秀悦,傅鹏.
基于CiteSpace分析“壮医药物竹罐”研究热点趋势[J]
.壮瑶药研究,2023(3):297-299.
同被引文献
135
1
谭俊,付小珍.
150例乙肝患者壮医目诊阳性征分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8):55-55.
被引量:7
2
宋宁.
壮医目诊诊断慢性胃炎350例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S1):92-93.
被引量:11
3
梁敏.
论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及壮族的形成[J]
.民族研究,1996(3):102-107.
被引量:11
4
王柏灿.
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理论渊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4):42-42.
被引量:14
5
王柏灿.
壮族饮食文化与壮族医药[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13(5):253-254.
被引量:12
6
黄汉儒.
壮族医药的发掘整理[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5,1(1):37-39.
被引量:4
7
宋宁.
壮医目诊的研究概要[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1):32-33.
被引量:5
8
宁在兰,容小翔.
壮医用药特点窥探[J]
.新疆中医药,1994,12(4):39-43.
被引量:10
9
曹冰,张秋滨.
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及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36-1536.
被引量:4
10
庞宇舟.
壮医药与中医药比较探析[J]
.广西中医药,2005,28(5):44-4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1
1
李凯风,覃文波.
壮族养生法浅谈[J]
.广西中医药,2009,32(5):54-55.
被引量:4
2
李凯风,覃文波.
壮族“治未病”民俗初探[J]
.广西中医药,2010,33(4):30-31.
被引量:2
3
钟鸣.
壮药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述评[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4):65-67.
被引量:13
4
刘宇,何国平,贺达仁.
发展传统中医对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成本的作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2593-2595.
被引量:3
5
张晶晶,彭红华,邹涵,秦丽清,李丽容,龙银玉.
广西骆越养生技法探析[J]
.大众科技,2018,20(9):96-97.
被引量:2
6
韦明婵,秦祖杰,林江,黄汉儒,容小翔,马艳,唐农.
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4):56-61.
被引量:23
7
刘佩,吉星云.
壮医目诊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0,42(11):1442-1444.
被引量:4
8
韦乃凤,韦杏,韦丽珍,诸葛日燕.
京族医药养生养老模式初探[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6(7):36-38.
被引量:3
9
曾芳芳,李凯风,刘红娟,向美英.
从壮族人民养生习俗中探析壮民体质[J]
.亚太传统医药,2022,18(11):10-13.
被引量:2
10
贺诗寓,潘明甫.
壮医药线点灸眼部穴区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J]
.中医外治杂志,2022,31(6):118-120.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侯喜安,周红海,黄杨竣,鲍梁培.
壮、瑶、苗族骨伤外用药特点对比浅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12):64-66.
2
翟阳,罗艺徽,梅小平,莫雪妮,王凯华,李岩,何晴愉.
壮药双路通脑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0):1-5.
被引量:8
3
李月桂,董志强,滕彩芳,黄爱书,李凤珍.
李凤珍主任医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16-118.
4
李岩,覃启京,梁慧荟,麻小梅,何青,李曼菲,朱亮,赖思嘉,杨鹤,王凯华.
壮通饮抑制NADPH氧化酶2对糖氧剥夺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亚太传统医药,2020(9):17-21.
被引量:5
5
朱洪毅,张小春,韦安达.
试论壮族民间舞蹈“舞法”与壮医疗法的关联[J]
.壮瑶药研究,2023(3):471-473.
6
伍媛,陈炜,劳祎林,陈静,吕燕,吴林.
从壮医“三道两路”论治老年性痴呆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2):101-103.
被引量:3
7
李清清,杨伟,伍媛,魏红倩,刘文,李雪珺.
通"水道"、"谷道"调先后天治疗脱肛的理论初探[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5):277-278.
8
李凯风,覃文波.
壮族“治未病”民俗初探[J]
.广西中医药,2010,33(4):30-31.
被引量:2
9
钟鸣.
壮药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述评[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4):65-67.
被引量:13
10
钟鸣.
壮药与养生保健[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3):72-74.
被引量:5
1
朱丽波.
中医“未病先治”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7).
被引量:2
2
已病而不治 所以为医家之法 未病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J]
.光明中医,2011,26(10):2139-2139.
被引量:1
3
苏玉芹.
中医技术在养生保健中的运用[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2):227-227.
4
李凯风,覃文波.
壮族“治未病”民俗初探[J]
.广西中医药,2010,33(4):30-31.
被引量:2
5
刘名军.
《伤寒论》的时间医学观点[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17-18.
被引量:2
6
吴晓晶,赵红波,胡旭珍,马巧玲,马治国,夏力萍.
回医“治未病”思想探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4):61-62.
被引量:4
7
郑学勇.
浅谈肺心病缓解期防治[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45-46.
被引量:7
8
刘泰.
试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脑中风“未病先治”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3):345-346.
被引量:5
9
余秋平,杨靖.
从真武汤用芍药看张仲景“阴中求阳”学术思想[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9):939-939.
被引量:5
10
薛公忱.
简析阴阳调和的思想内涵[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4):206-208.
被引量:4
广西中医药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