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强大学生爱校情感培养的路径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爱校情感是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是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幸福感和荣誉感的高度统一,其形成是一个培养与升华的过程。本文从育人理念、育人路径、育人环境等方面,探索培养在校大学生爱校情感的有效路径。
作者
胡小东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86-288,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爱校情感
培养路径
教育理念
教育环境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小柳佐和子.中国大学生对大学满意度调查[D].复旦大学2001届硕士学位论文:78-79,
2
罗利佳,方熹.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解读及构建[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104-108.
被引量:18
3
吕秀美,刘波.
树立“以学生为本”思想 创新大学生管理理念[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83-84.
被引量:4
4
张明.
对培养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方式有效途径的探讨[J]
.世纪桥,2007(4):115-11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玉嵩.
谈当前大学生知耻教育的重要性[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4):26-27.
被引量:10
2
吴卿艳.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理念[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3):71-74.
被引量:41
3
王淑莉.
“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B):181-181.
被引量:10
4
王健飞.
应重视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77-178.
被引量:7
5
万捷.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的行动指南[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6(4):17-17.
被引量:2
6
张再兴.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4):38-39.
被引量:10
7
吴菲菲.
高校管理中人本管理思想的构建[J]
.前沿,2006(9):82-84.
被引量:8
8
肖力.
论高校管理的“以人为本”思想[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5(5):89-9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0
1
贺枢.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2).
被引量:1
2
张宏,宋烨.
高校党政管理部门管理理念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4):70-71.
3
徐国定,牛芳.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J]
.中国轻工教育,2008,11(4):45-47.
被引量:5
4
彭柏林,皮毅华.
论高教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与内容[J]
.云梦学刊,2009,30(1):123-126.
被引量:12
5
黄国铭.
谈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39-42.
被引量:3
6
李凤,闫冬景.
高校管理理念创新性研究初探[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7):160-161.
被引量:1
7
陈晓霞.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心论”的研究[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5):116-118.
被引量:1
8
田甜.
论大学生管理工作[J]
.中国科技博览,2010(19):168-168.
9
张睿锟.
高校师范生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54-55.
10
王刚,李锦平.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
.甘肃社会科学,2011(5):224-227.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1
1
张瑛玮,王东.
对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11-413.
被引量:3
2
贾华格.
大学生母校情结培养的学生工作视角[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被引量:5
3
宝贡敏,徐碧祥.
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1):39-45.
被引量:138
4
王璐,阙海宝.
母校敬意:一种濒临灭绝的学生情感[J]
.教育与职业,2007(19):42-43.
被引量:8
5
魏钧,陈中原,张勉.
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948-955.
被引量:104
6
贺君.
大学生对母校情感淡薄的理性思考[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23(3):109-111.
被引量:6
7
杨维,符少辉.
农业院校学生的学校认同危机及化解[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63-66.
被引量:7
8
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森.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5):152-157.
被引量:172
9
何博.
认同的本质及其层次性[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1):61-65.
被引量:26
10
王恒.
师范院校学生学校品牌认同: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北京某师范院校的调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35-3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关少化,冯少丽.
母校情感与大学校园文化重建——某大学2012级毕业生留言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33):252-252.
被引量:2
2
孟斌,套格申扎布.
新生爱校情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1):47-48.
3
董朝宗.
大学生学校认同研究现状与发展[J]
.时代教育,2015,0(19):7-9.
被引量:4
4
任艳萍.
高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原因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16,19(1):49-51.
被引量:4
5
张良.
以“家”文化培育大学生“爱校情怀”的探索与实践[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197-198.
被引量:1
6
张若琳,周超,陈杰.
大学生爱校情结的调查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9(3):160-16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任艳萍.
高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原因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16,19(1):49-51.
被引量:4
2
李一可,李亚芳.
高校校友母校认同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7(4):70-75.
被引量:3
3
刘媛媛,王思冰,陈慧敏,庄园,陈俊旗.
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5):79-81.
被引量:4
4
贾淑珍.
如何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爱校情感[J]
.现代交际,2018(19):153-154.
5
李天畅,余佳.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J]
.求知导刊,2016(20):49-49.
被引量:1
6
程雪,田甜,周仪轩.
影响“双培学生”学校认同感的因素研究[J]
.智库时代,2018(39):76-77.
7
石宏畅,林培元.
大学生参与母校的网络投票行为的调查分析——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19,0(10):220-221.
8
杨睿,刘芹瑕,王晓刚,蔡雪丽.
民族高校大学生学校认同对学习动机的作用机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5):742-746.
被引量:5
9
李婉莲.
民办高校专升本学生学校认同教育路径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1(8):143-144.
10
孙梦瑶.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对策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11).
被引量:1
1
何蔚超,高希.
新时期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5(12).
2
韩冬雪.
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路径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8):166-167.
被引量:2
3
陈彪.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育人路径研究[J]
.青年时代,2016,0(16):147-147.
4
张建华.
论高职院校多元文化的育人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2):88-89.
被引量:3
5
高斌,类延旭,方仲奇.
新时期高校服务育人路径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16-18.
被引量:16
6
刘尧飞,夏慧明.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探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51-53.
被引量:3
7
李勇,何燕.
立德树人宗旨下的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思考[J]
.学园,2016,0(5):43-44.
被引量:2
8
林国强.
实践教学:高职“立德明法”育人路径摭析[J]
.高教学刊,2015,1(16):179-180.
9
王燕芳.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育人路径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A05):74-75.
被引量:1
10
卢秀平.
校园氛围:育人路径新突破——以肇庆学院为例[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9):116-1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