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
被引量: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科普政策的演变历程,重点分析了科普研究的现状,涉及科普目标、科普主体、科普的市场化、科普定位等内容,最后简单点评我国科普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
作者
朱效民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3,共5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科普
政策
改革开放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277
引证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30
参考文献
9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z].
2
中共中央中宣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z].
3
温家宝.在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6-2.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60.
5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004:20.
6
吴国盛.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N].科技日报,2000-09-22.
7
刘华杰.
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J]
.南京社会科学,2002(10):15-20.
被引量:48
8
吴国盛.关于我国科普事业宏观战略问题的思考[N].科学时报,2001-04-03.
9
佟贺丰.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J]
.科普研究,2008,3(4):22-26.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朱效民,赵立新,曾国屏,朱幼文,李大光.
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大家谈[J]
.中国科技论坛,2007(3):3-4.
被引量:11
2
[2]章道义.中国科普:一个世纪的简要回顾(代序)[M]//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27.
3
[5]赵立新,佟贺丰.国际科普形势与发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4
刘华杰.大科学时代的科普理念[N].《光明日报》,2000年11月2日.
5
Cole,S.,Making Science: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
Fridman S.M.,et al.(ed.).Communicating Uncertainty:Media Coverage of New and Controversial Scienc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99.
7
Gregory J.,et al,Handbook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IOP Publishing Ltd.,1998.
8
本书编写组,《公众理解科学: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9
赛佛林、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1999年。
10
吴国盛等,《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报告》,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2001年10月。
共引文献
80
1
李黎,孙文彬,汤书昆.
当代中国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J]
.科普研究,2021,16(3):37-46.
被引量:18
2
章梅芳,张馨予,李正伟.
新中国林业科普历史回顾——以林业科教影片为考察对象[J]
.科普研究,2021,16(3):13-21.
被引量:1
3
张婷,郑保章,王续琨.
当代科学传播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知识领域——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尝试性研究[J]
.科普研究,2008,3(2):11-16.
被引量:2
4
陈文勇.
公众“库存知识”范式的初步探究[J]
.科学学研究,2005,23(6):726-731.
5
李尧鹏.
近十年中国大陆科技新闻传播研究述评——以对《中国期刊网》1995-2004年有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为依据[J]
.新闻大学,2005(4):23-27.
被引量:4
6
姜昕.
归去来兮:新闻学与科学传播研究之关系[J]
.新闻界,2007(2):55-56.
7
翟杰全.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8):68-71.
被引量:24
8
张婷,郑保章,王续琨.
科学传播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J]
.新闻记者,2007(9):17-19.
被引量:2
9
翟杰全,张丛丛.
科技传播研究:“普及范式”和“创新范式”[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9-11.
被引量:13
10
胡晓梅.
科学传播与网络[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85-8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77
1
陶桂兰,陈鸿颜.
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01):177-177.
被引量:5
2
王丽慧,王唯滢,尚甲,王挺.
我国科普政策的演进分析:从科学知识普及到科学素质提升[J]
.科普研究,2023,18(1):78-86.
被引量:15
3
李秀菊,林利琴.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J]
.科普研究,2021,16(4):52-57.
被引量:14
4
何薇,张超,任磊,黄乐乐.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J]
.科普研究,2021,16(2):5-17.
被引量:64
5
张仲梁.
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6):44-50.
被引量:4
6
桂小玲.
新形势下中国科普期刊发展的战略选择[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z1):1-3.
被引量:2
7
郑丹,高金辉.
从科学技术普及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中国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举措的历史考察[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1):79-84.
被引量:7
8
佟贺丰.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J]
.科普研究,2008,3(4):22-26.
被引量:26
9
佟贺丰.
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J]
.科普研究,2007,2(4):34-37.
被引量:7
10
尹霖,张平淡.
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J]
.科普研究,2007,2(5):34-41.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39
1
郎晓波.
当前杭州市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提升机制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81-85.
被引量:1
2
李福鹏,姜萍.
科学传播中科学家缺席的原因探析——以“蕉癌”事件为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6):61-64.
被引量:19
3
刘小玲,李健民.
中国公众科学素质基准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11):116-120.
被引量:2
4
宝胜.
基于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科普工作策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9):38-40.
被引量:10
5
李伟伟.
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责任缺失的原因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6):150-152.
被引量:2
6
冯雅蕾,张礼建.
试析建国以来我国地方性科普政策演化特征[J]
.价值工程,2011,30(32):324-325.
7
骆团结,李慧.
地质公园网络科普辞典设计与创作思考[J]
.国土资源情报,2012(4):51-56.
8
汤书昆,方媛媛,林世渊.
后ECFA时期海峡两岸科普交流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244-249.
被引量:1
9
田洪娜,王佰才,郑雪林.
智能机器人在科普中的应用[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2(6):22-24.
被引量:1
10
王守文,徐顽强.
科技类基金会发展现状、动因与趋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5):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0
1
黄庆发,钟声贤.
探析融媒体环境下科普期刊的品牌建设——以《农村新技术》为例[J]
.新闻潮,2020(9):23-25.
被引量:8
2
王丽慧,王唯滢,尚甲,王挺.
我国科普政策的演进分析:从科学知识普及到科学素质提升[J]
.科普研究,2023,18(1):78-86.
被引量:15
3
吴祖赟,李思瑾,汤书昆,朱洪启.
新需求视角下农村科普供需匹配及路径优化研究[J]
.科普研究,2023,18(1):34-41.
被引量:6
4
朱昱坤,聂馥玲,李正伟.
日本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本土化探索及对我国的启发[J]
.科普研究,2021,16(2):42-50.
被引量:1
5
杨莉娟,杨陈,朱丹.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培养科学传播能力[J]
.编辑学报,2019,31(S02):242-245.
被引量:4
6
周立军,李亦菲.
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基准结构的分析[J]
.科普研究,2015,10(1):74-82.
被引量:1
7
欧栩华.
我国科普事业的现状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5):183-184.
被引量:7
8
李世东,缪作清,高卫东.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4):433-440.
被引量:84
9
雷选标.
新媒体背景下环保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探析[J]
.学会,2013(8):55-58.
被引量:1
10
周新成.
韶关市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的现状与培养[J]
.韶关学院学报,2014,35(3):15-19.
被引量:3
1
朱效民.
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J]
.新华文摘,2009(5):137-140.
2
余维运.
韩国科普政策体系及其演变[J]
.才智,2010,0(13):243-243.
被引量:4
3
研究论文英文摘要[J]
.科普研究,2016,11(5):97-102.
4
研究论文英文摘要[J]
.科普研究,2016,11(6):100-103.
5
研究论文英文摘要[J]
.科普研究,2016,11(4):94-98.
6
我国科普研究系列图书出版已初具规模[J]
.硅谷,2012(16):194-194.
7
英文摘要[J]
.科普研究,2017,12(2):105-110.
8
参考文献要求[J]
.科普研究,2014,9(6):42-42.
9
谢小军.
以《科普研究》为案例谈学术期刊的战略发展[J]
.今日科苑,2008(11):97-97.
10
王洪鹏.
世事洞明皆学问 学术随笔亦文章——读《〈科普研究〉文丛·科普学术随笔选(1982~2011)》[J]
.中国科技教育,2011(8):78-79.
中国科技论坛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