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使用连二亚硫酸钠降低扑热息痛中杂质的探索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利用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性处理扑热息痛脱色过程中活性炭带入的氧化物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用1%连二亚硫酸钠浸泡活性炭1h,再进行扑热息痛粗品精制脱色是最理想的。
作者
陈乐勤
机构地区
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杭州化工》
CAS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H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关键词
扑热息痛
连二亚硫酸钠
活性炭
分类号
TQ463.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TS745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徐金保,徐骊.
国产对乙酰氨基酚红光物质与国外样品的质量对比[J]
.中国药品标准,2004,5(6):24-25.
被引量:2
2
张伦.
扑热息痛市场分析[J]
.中国药房,2002,13(1):11-12.
被引量:20
3
陈蔚.
活性炭应用于扑热息痛精制的研究[J]
.林产化工通讯,2001,35(4):31-3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1]Anal absTn 1973 24 2241
共引文献
20
1
阚淑月.
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安全性[J]
.中国药业,2004,13(10):53-54.
被引量:4
2
郑巍巍,傅红兴,郑艳.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制备[J]
.医药导报,2004,23(12):939-940.
被引量:3
3
阚淑月,黄祥.
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及中毒救治方法[J]
.医药导报,2005,24(2):164-166.
被引量:14
4
潘霖,杨一坤,张莉,齐刚.
不同基质对对乙酰氨基酚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
.天津药学,2006,18(4):4-5.
被引量:3
5
陈光勇,陈旭冰,刘光明.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进展[J]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1):114-117.
被引量:16
6
陈乐勤.
连二亚硫酸钠用于降低扑热息痛中杂质的研究[J]
.化工文摘,2008(4):31-31.
被引量:2
7
王晓辉,李丽,申去非,张莉,齐刚.
不同剂型扑热息痛离体透皮吸收效果研究[J]
.中国药房,2008,19(28):2189-2191.
被引量:8
8
王晓辉,王刚,张莉,申去非,陈莉.
不同微型药物载体对扑热息痛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J]
.武警医学,2009,20(3):235-237.
9
严雪港(综述),鲍同柱(审校).
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现状及作用机制[J]
.医学综述,2009,15(8):1199-1202.
被引量:3
10
郑俊凤,刘永祥,卢红梅,杨斌峰,陈科茂.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J]
.浙江化工,2009,40(6):5-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
1
杨丽萍.
扑热息痛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的改进[J]
.化工中间体(科技.产业版),2004,1(5):45-48.
被引量:1
2
方岩雄,牛凯,熊凌姝,丁学杰,杨辉荣,杨锦宗.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与生产[J]
.精细化工,1997,14(5):49-51.
被引量:19
3
陈乐勤.
连二亚硫酸钠用于降低扑热息痛中杂质的研究[J]
.化工文摘,2008(4):31-31.
被引量:2
4
王晓辉,李丽,申去非,张莉,齐刚.
不同剂型扑热息痛离体透皮吸收效果研究[J]
.中国药房,2008,19(28):2189-2191.
被引量:8
5
郑俊凤,刘永祥,卢红梅,杨斌峰,陈科茂.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J]
.浙江化工,2009,40(6):5-6.
被引量:5
6
肖伟平,陈金鹏.
扑热息痛稳定性的研究[J]
.广东科技,1999,8(1):21-22.
被引量:1
7
徐根良,官宝红.
扑热息痛废水治理技术初步研究[J]
.水处理技术,1999,25(3):178-182.
被引量:11
8
严新焕,许丹倩,怀哲明,徐振元.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1):32-33.
被引量:11
9
王佳裕,戴启洲,鱼杰,颜亦舟,陈建孟.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扑热息痛的机制研究[J]
.环境科学,2013,34(4):1402-1410.
被引量:20
10
陈蔚.
活性炭应用于扑热息痛精制的研究[J]
.林产化工通讯,2001,35(4):31-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雪锋.
扑热息痛活性炭脱色工艺指标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4):102-1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马宁宁,刘晓莲.
对乙酰氨基酚杂质去除工艺的研究[J]
.煤炭与化工,2021,44(8):136-138.
2
支永强,刘晓莲,马宁宁,韩啸,杨藏军,王俊凯,代国爱,郝新庭.
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杂质含量[J]
.煤炭与化工,2022,45(5):140-142.
被引量:1
1
陈乐勤.
连二亚硫酸钠用于降低扑热息痛中杂质的研究[J]
.化工文摘,2008(4):31-31.
被引量:2
2
邸泽梅,祖庸.
提高胱氨酸产率的工艺改进[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6):651-654.
3
林静吟.
合成三甲基氢醌的工艺改进[J]
.广东药学,1997,7(2):30-30.
被引量:2
4
李传禄.
利用氮肥厂废料制保险粉[J]
.中外医疗,2000,23(3):31-31.
5
张淑琼.
用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水样中异丙威含量[J]
.现代农药,2006,5(3):28-30.
6
王兴华,丁丽香,申立新,史大峰.
化学沉降法回收核黄素母液[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8):68-68.
7
吴广铎,宋向前,王萍.
环氧大豆油合成工艺的研究[J]
.塑料助剂,2008(5):35-38.
被引量:11
8
张淑琼.
化学发光法测定雷贝啦唑、奥美啦唑[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87-89.
被引量:1
9
周小健,惠爱玲,王园.
银杏内酯B的1,4-二氢吡啶酸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J]
.安徽化工,2013,39(1):48-49.
被引量:1
10
王敏.
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新工艺[J]
.福建茶叶,2002(2):21-21.
被引量:2
杭州化工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