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十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出处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第6期712-713,共2页
Chinese Medicine of Factory and Mine
共引文献63
1 李新华.孕期心理疏导对剖宫产率影响[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8):445-445.
2 梁洪玲.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297-297. 被引量:1
3 卢舒静.台州市路桥区2000-2007年剖宫产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2):132-133. 被引量:3
4 王军会.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J] .中原医刊,2004,31(19):13-14.
5 王素萍,孙卓湘,朱莉君.221例剖宫产指征回顾性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4):372-373. 被引量:1
6 王爱香.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0):22-23.
7 梁蜀敏,王琼.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6):373-375. 被引量:1
8 赵瑜.剖宫产与产科质量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51-52. 被引量:6
9 熊巨洋,杜玉开,陈汉平.武汉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298-300. 被引量:15
10 姜雯,叶玲玲.舟山市1995~200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6):44-44.
同被引文献42
1 屈树清.剖宫产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64-65. 被引量:2
2 孟洁,张改琴,吴清明.社会因素对剖宫产手术指征影响的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2). 被引量:15
3 陈凤霞.17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分析[J] .临床医学,2005,25(1):86-88. 被引量:9
4 郑平,黄醒华,王淑珍.35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3):142-145. 被引量:226
5 汪萍,苏悦,周学勤.妊娠期妇女对分娩方式选择的调查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5):80-81. 被引量:9
6 郑彤彤,包菲菲,章惠琴.臀位分娩方式的变化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57-1958. 被引量:6
7 吴丽萍,何仲.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85-2887. 被引量:12
8 庞淑兰,李学军,薛玲,关维俊,张瑜,崔建华(编校).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73-875. 被引量:54
9 吴彬,唐锦清.64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J] .华夏医学,2007,20(3):482-483. 被引量:2
10 Lumbiganon P,Laopaiboon M,et al.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2007-08[J].Lancet,2010,375:490-499.
引证文献4
1 文晓剑.剖宫产手术指征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31-532. 被引量:5
2 徐铭军.分娩镇痛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手段[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14(3):196-197. 被引量:27
3 李胜华,于布为.分娩镇痛现状与应对措施的思考[J] .上海医学,2014,37(6):533-535. 被引量:5
4 崔宝奎,赵尹霄,郭粉妮,马晓东,樊萍.医患之间信任度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B),2015,36(4):95-9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9
1 王玲.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68-3470. 被引量:88
2 侯秀珊.剖宫产手术指征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9(24):105-106. 被引量:1
3 张飞凤,李南宏,肖剑.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3):10-11. 被引量:1
4 曹冬如,吕晓杰,杨云龙,张小燕,张运平.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阴道助产率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3):254-255. 被引量:18
5 李胜华,于布为.分娩镇痛现状与应对措施的思考[J] .上海医学,2014,37(6):533-535. 被引量:5
6 王虹,刘雯爽,刘朝霞,徐同顺.全程护理干预对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4,36(20):3196-3198. 被引量:12
7 曹红旭,李伟伟,李燕.第二产程改良式体位与自由直立位分娩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122-123. 被引量:6
8 董玲娜,俞琦,叶君儿,裴金霞,钱香,冯莺.耳穴贴压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39-844. 被引量:42
9 崔宝奎,赵尹霄,郭粉妮,马晓东,樊萍.分娩镇痛对非选择性剖宫产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J] .人民军医,2015,58(11):1324-1325. 被引量:1
10 傅敬峰.综合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作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78-79.
1 李蓉,周宁渝.苏州市1980~1998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3):340-340.
2 杨传华,张桂华,冯爱华,赵方芳.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4):91-91. 被引量:5
3 朱立新.早产的治疗进展[J] .蛇志,2011,23(4):385-387.
4 李桂清,颜芳,张乃羚.早产临床原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9):85-85. 被引量:4
5 杨涛,孙燕华,雷劲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2010,16(28):118-119. 被引量:1
6 陈美娜.66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35-36. 被引量:1
7 梁娟,李维敏,王艳萍,周光萱,吴艳乔,朱军,代礼,缪蕾.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257-260. 被引量:432
8 王爱华.近年来妇科疾病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3):93-94. 被引量:1
9 王文英.沐川县近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2):14-15. 被引量:1
10 张清华.产后出血变化趋势分析[J] .安徽医学,2010,31(6):636-6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