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唐山大地震卫生防疫工作特点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被引量:9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8
1 吕可莅,范印舫,胡玉洲,等.唐山经验:灾区防疫至少要连续搞3年[N].燕赵都市报,2008-05-30(7).
2 徐应军,刘丽普.唐山经验:灾区群众全民动员群防群治[N].燕赵都市报,2008-05-29(7).
3 曹佳.汶川大地震后理县卫生防疫工作的情况和经验[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15-318. 被引量:11
4 曹佳.汶川大地震后理县卫生防疫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西南国防医药(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专集),2008,18(5):11-12.
5 牛文忠,范泉水,吴迁,张有植,王毅,陈海华,卢豪,张林,邓波,古良琪.汶川地震灾后茂县卫生防疫工作经验小结[J]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4):472-474. 被引量:6
6 曹广文.灾后防疫非朝夕之功,科学防疫是重中之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20-724. 被引量:16
7 张烨.增强军地联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N],中国国防报,2008-10-09(3).
8 张为 李江 王志阳 等.5·12汶川特大地震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西南国防医药(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专集),2008,18(5):1-3.
二级参考文献10
1 Waring S C, Brown B J. The threa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following natural disasters: a public health response[J]. Disaster Manag Response, 2005,3: 41-47.
2 Linseott A J. Natural disaster-a microbe' s paradise[J]. Clin Microb News, 2007,29 : 57-62.
3 Ligon B L. Infectious diseases that pose specific challenge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a review[J]. Semin Pediatr Infect Dis, 2006, 17:36-45.
4 常文军,张迁,朱诗应,阮芳铭,曹广文.汶川地震一个月后救援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25-728. 被引量:17
5 朱诗应,阮芳铭,常文军,张迁,曹广文.地震前后汶川映秀镇居民卫生防疫意识调查[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29-733. 被引量:4
6 常文军,张迁,朱诗应,阮芳铭,曹广文.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部队营地苍蝇密度、分布及其控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34-736. 被引量:6
7 阮芳铭,朱诗应,常文军,张迁,曹广文.汶川映秀镇地震后各种临时水源水的有机物污染调查[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37-740. 被引量:5
8 张迁,常文军,朱诗应,阮芳铭,曹广文.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41-743. 被引量:8
9 曹广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后对我国公共卫生防病应急系统的反思[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6):591-594. 被引量:18
10 曹广文.大力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动监测系统的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3):233-235.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30
1 庄则豪,王妍.泰宁水灾后防疫:我们要关注什么?[J] .海峡科学,2010(9):25-26.
2 缪晓辉,沈慧,陈国良.汶川大地震灾后卫生重建的思考[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17-719. 被引量:8
3 张迁,常文军,朱诗应,阮芳铭,曹广文.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41-743. 被引量:8
4 徐劼,曹广文.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可能的传染病及应对措施[J] .人民军医,2009,52(1):1-2. 被引量:3
5 殷旭东,范泉水,吴迁,牛文忠.军地卫生防疫力量联合组织指挥模式探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29-430. 被引量:6
6 牛文忠,殷旭东,吴迁,范泉水,王毅,张友植,陈海华,古良琪,邓波,卢豪,张林.地震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539-541. 被引量:6
7 刘仲文,蒲倩,毛晓英,杨树芬,邓周,陈平华.地震灾害后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效果初探[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39-141. 被引量:1
8 张世英.四川南坝镇灾民身体与心理症状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561-563. 被引量:3
9 刘竹,叶庆临,马林,窦丰满,何建邯,邓小华,廖骏,陈怀毅,肖霖,王莉,朱万任.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杀工作思路[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118-119. 被引量:1
10 张巍,万康林,阮玉华,马伟,蒋定国,贾铁武,毛乃颖,熊衍文,樊春祥,张晓光,鱼涛,田青.四川省汶川、理县部分地区地震后卫生状况及居民卫生需求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32-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4
1 李玉岩.地震灾后乡村地区的特点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16(6):216-216. 被引量:1
2 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23-25. 被引量:75
3 訾维廉.关于灾区疫区消毒杀虫工作之我见[J] .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2-4. 被引量:1
4 于长水,庞作章,姜广起.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次生传染病的流行病学问题与对策[J] .口岸卫生控制,2005,10(1):1-3. 被引量:20
5 陈伟,曾光,程慧健,梅家模.江西省与洪灾有关的传染病疫情分析及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5):598-599. 被引量:5
6 唐振华,马德新,刘栓奎,张华,张士良.巴楚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措施与体会[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3):199-200. 被引量:22
7 王丽萍,张本,姜涛,徐广明,于振剑,王恩燕,郑琳.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17-520. 被引量:40
8 马家奇,杨功焕,施晓明.基于IT技术平台的中国疾病监测[J] .疾病监测,2006,21(1):1-3. 被引量:77
9 Dr.M.B.Parajuli,韦莉.尼泊尔鼠疫情况[J] .地方病译丛,1990,11(6):51-53. 被引量:1
10 刘劲松,刘亚平,唐煜辉.地震灾害后防病工作的探讨[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5):495-495.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9
1 杨长虹,许军红,刘伦浩,张静靖,蔺鸿,刘润友.四川地震重灾区疾病监测报告手机应急系统应用[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1):956-960. 被引量:1
2 王安辉,闫永平,门可,王波,邵中军,张磊,承海,王志忠,柯涛.汶川地震后青川县乔庄镇卫生防疫状况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5):443-446. 被引量:1
3 曹力.从灾害医学救援实践创新主动卫生防疫策略思路[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906-3907. 被引量:4
4 王丽芸,初建宇.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卫生防疫比较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69-4471. 被引量:8
5 高东旗.灾害医学救援中的传染病监控[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9):61-63. 被引量:4
6 李晓静,狄红月.灾后卫生防疫的应对策略[J] .天津护理,2014,22(4):359-360. 被引量:5
7 蔡伟,张勇,赵岩,韩伟,王建.浅谈震后出现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解决方案[J] .医学动物防制,2017,33(11):1166-1168. 被引量:1
8 曹佳.中国军队军事预防医学发展70年[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8):894-898. 被引量:2
9 马翔宇,张耀,郎海滨,周紫垣,王斌,罗教华,常徽,赵吉清,蒋业贵,刘国祥.我军参与尼泊尔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4):292-2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5
1 罗代勇,谢海东,徐凯节.武警某部赴尼泊尔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任务特点、防疫实践及建议[J] .武警医学,2020(7):642-644. 被引量:1
2 赵玉芹,刘玮,袁辉,刘晓青,姜芸.抚州市特大洪灾后公共卫生阶段性效果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6):707-709. 被引量:2
3 王畅,袁秀丽,秦晓明,刘驰,李培.绵阳“5·12”地震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7):116-118. 被引量:2
4 高东旗.灾害医学救援中的传染病监控[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9):61-63. 被引量:4
5 梁秀敏.彝良“9·7”地震中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及体会[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65-167. 被引量:2
6 胡晓华,吕传柱,黎敏,张华.海南省医疗卫生救灾物资储备点的最优选址[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76-979.
7 殷旭东,范泉水,殷健君,石清明,刘军霞,牛文忠.芦山地震灾后防疫形势的快速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1):101-102.
8 肖磊,谢莎丽.雅安地震所致公共卫生问题应急策略及健康教育的思考[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1):87-88. 被引量:2
9 艾守美,周启富,岳潇.“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传染病应急监测体会[J] .工企医刊,2014,27(3):763-764. 被引量:1
10 邓兵,马涛.突发自然灾害疫情应急防控措施探讨[J] .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1):1222-1224. 被引量:2
1 高志华,李建明,张艳丽,王鹤伟,杨莉莉,郎春凤,王亚楠.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心理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44-746. 被引量:1
2 尺素,夜明,张涛.韩今·延长的青春期[J] .东方养生,2006(12):44-47.
3 裘炯华.公立医院:公益与效益的权衡[J]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3(12):29-31.
4 吕安蓉,于芳,吴新忠.原州区1991—200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2):19-20.
5 晴天,一笑姻缘(摘).活着就好[J]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3):67-67.
6 马宁,喻达,刘民.大地震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1262-1265. 被引量:2
7 本刊编辑部,郑雅琴.我们离地震有多远——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主题纪念特稿[J] .人人健康,2006(7):11-12.
8 孙向晖,林媛,徐亨通.198本病历珍藏的情谊——407医院重温唐山大地震救治经历[J] .健康大视野(医术人生),2006(6):29-30.
9 麦家志.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方法及应用[J] .广西医学,2015,37(8):1151-1154. 被引量:3
10 于振剑,王丽萍,岳玲梅,王长奇,张凤阁,张本,王思臣,徐广明,姜涛,马文有,苗丽玲.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66-106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