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GTS1型探空仪与59型探空仪测得的逆温比较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比阳江高空站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使用GTS1电子探空仪)与59-701高空探测系统(使用59型探空仪)的观测资料,发现对流层以下出现逆温时,湿度随高度增高而突然大幅变小,湿度曲线变率比温度曲线变率更大。GTS1电子探空仪还能发现在个别情况下,逆温出现前,气温还有一小段时间(3~8 s)的明显下降过程,温度下降幅度约1~3℃后,逆温现象才出现,这是59型探空仪没有探测出来的。
作者
罗雄光
梁国锋
机构地区
阳江市气象局
出处
《广东气象》
2008年第A02期101-102,共2页
Guangdo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大气探测
逆温比较
GTS1型探空仪
59型探空仪
分类号
P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9
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575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28
1
张庆阳,张沅,李莉,田静.
大气探测技术发展概述[J]
.气象科技,2003,31(2):119-123.
被引量:22
2
林逸.
深圳特区大气探测事业发展历程[J]
.广东气象,2002,24(z2):49-46.
被引量:2
3
马舒庆,赵志强,邢毅.
VAISALA探空技术及中国探空技术的发展[J]
.气象科技,2005,33(5):390-393.
被引量:26
4
黄仪虹.
2007年汕头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J]
.广东气象,2008,30(1):53-55.
被引量:21
5
谢小敏,刘敏.
深圳一次罕见连续大雾天气的特点及成因[J]
.广东气象,2006,28(2):30-32.
被引量:27
6
汤强,许薇,温佳.
2006年汕头地区首场暴雨过程的v-3θ图结构特征[J]
.广东气象,2007,29(2):40-41.
被引量:13
7
陈子通,闫敬华,苏耀墀.
模式探空的评估分析及其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大气科学,2006,30(2):235-247.
被引量:17
8
刘红亚,薛纪善,沈桐立,庄世宇,朱国富.
探空气球漂移及其对数值预报影响的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2005,16(4):518-526.
被引量:29
9
卢帮维,廖新发.
探空记录出现信号点异常的原因及处理[J]
.广东气象,2008,30(3):57-58.
被引量:14
10
许兵甲,陈奕挺.
探空测风发报系统[J]
.广东气象,1998(1):35-3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09
1
林宗桂,林开平,陈翠敏,廖胜石,王庆国.
一次暴雨过程天气尺度云系演变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5,27(3):1-4.
被引量:24
2
朱星球,应冬梅.
2004年4月23日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2):56-59.
被引量:10
3
陈特固,曾侠,张江勇,刘爱君,钱光明,余克服.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J]
.广东气象,2007,29(1):5-10.
被引量:105
4
叶爱芬.
多普勒雷达VWP产品在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特征[J]
.广东气象,2007,29(1):19-21.
被引量:47
5
肖军,刘惠萍.
近40年来惠东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J]
.广东气象,2007,29(1):29-30.
被引量:36
6
陈明先,黄锋,翁晓勤.
东莞8.19强降雨天气过程特点及成因[J]
.广东气象,2007,29(1):36-38.
被引量:33
7
陈嘉玲,黄敏辉.
广州前汛期暴雨各层天气系统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2001,23(2):12-15.
被引量:23
8
钱光明,陈特固.
1998年:南部北部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J]
.广东气象,2000,22(1):14-15.
被引量:3
9
李晓丽,何文岳.
Micaps系统在舟山海雾预报中的应用[J]
.浙江气象,2001,22(4):29-32.
被引量:2
10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任贾文,王绍武,伍荣生,杨修群,王苏民,刘时银,董光荣,卢琦,黄镇国,杜碧兰,罗勇.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4-9.
被引量:310
共引文献
575
1
陈特固,曾侠,张江勇,刘爱君,钱光明,余克服.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J]
.广东气象,2007,29(1):5-10.
被引量:105
2
赵佩红.
新会气候资料的正态分布检验及正态化处理[J]
.广东气象,2007,29(1):27-28.
被引量:25
3
梁敏妍,黄潮光.
江门地区2、3月雾的分型预报[J]
.广东气象,2007,29(1):31-33.
被引量:17
4
林逸,力梅,刘振忠,康豪.
深圳市气象行业资源现状及加强行业管理的对策[J]
.广东气象,2007,29(1):42-44.
被引量:5
5
邹玉玲,王新,高凤姣,吕庆利.
L波段与59-701探测系统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J]
.山东气象,2006,26(2):49-50.
被引量:3
6
林巧美,陈裕强,陈映强,丁丽佳,罗碧瑜.
揭阳市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及其成因[J]
.气象科技,2008,36(5):587-591.
被引量:6
7
肖霞,郭振海,张文煜,郑飞,李万彪.
NCAR分析资料在大气边界层内误差的初步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5):475-483.
被引量:3
8
卢兆民,姜冬梅,赵敏芬,李丽平.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Zibo City[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6):18-22.
被引量:1
9
林秀芳,王岩,吴滨,林晶.
福建省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海峡科学,2012(7):44-46.
被引量:3
10
廖捷.
小波分析在我国东部土壤湿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188-19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4
1
文芳一,李江.
使用L波段雷达放球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几点技巧[J]
.广西气象,2006,27(1):63-64.
被引量:16
2
黄梅艳.
谈谈如何避免高空观测记录错情[J]
.广西气象,2006,27(2):50-51.
被引量:4
3
符远溪.
雷雨天气预防数字探空仪突失应注意的问题[J]
.广西气象,2006,27(2):55-55.
被引量:2
4
汤杰旺.
L波段雷达故障个例及排除方法集锦[J]
.广西气象,2006,27(2):56-57.
被引量:16
5
吴兴洋,周处强,闵昌洪,张辉,李立平.
L波段控空雷达丢球对策[J]
.贵州气象,2006,30(4):35-37.
被引量:10
6
卢帮维,张运林.
701-C型雷达因本振不稳定造成的故障及其排除[J]
.广东气象,2006,28(3):72-73.
被引量:14
7
田小芹.
L波段(1型)雷达数据处理系统预审经验[J]
.陕西气象,2007(4):45-46.
被引量:1
8
邹玉玲,刘翠芝.
高空资料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2):90-92.
被引量:6
9
奉超.
浅谈L波段探空系统资料及在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84-87.
被引量:36
10
覃晓玲,黎洁波,韦丽英.
如何正确使用探空高度代替斜距的方法[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1):86-8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6
1
黄秀媚,卢乾,马佩强,罗雄光.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分析[J]
.广东气象,2009,31(3):56-57.
被引量:9
2
李茂,马佩强,张运林,谢近年,郑金新,李斌.
GTS1型数字探空仪信号突失的原因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30(4):40-41.
被引量:1
3
李茂,谢近年,马佩强,张运林.
东源探空站秒数据在探空异常情况下的应用[J]
.广东气象,2014,36(5):78-80.
被引量:3
4
许霞,陈存根.
空中水分对探空仪温度观测的影响[J]
.气象科技,2016,44(6):889-895.
被引量:4
5
李茂,张凤梅,秦荣显,赖晓华.
东源站雷暴天气近地面风对放球的影响[J]
.中低纬山地气象,2018,42(5):71-79.
6
李茂,秦荣显,卢帮维,张凤梅,陈伟浩.
高空和地面一体化观测资料的交互应用[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8,35(4):48-5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刘志欣,申延美,刘芝,王娜.
L波段探测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33-33.
2
刘娜,张维君,周铁桩.
L波段雷达GTS1-2电子探空仪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4):94-96.
3
李茂,马佩强,谢近年,张运林,郑金新,李斌.
探空仪探测高度的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4,31(2):42-44.
被引量:5
4
赵贤淑,陈捷雄.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及对策[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10):208-209.
被引量:1
5
朱彩霞.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错情分析及处理[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10):215-216.
6
李茂,谢近年,马佩强,张运林.
东源探空站秒数据在探空异常情况下的应用[J]
.广东气象,2014,36(5):78-80.
被引量:3
7
吴兴洋,潘徐燕,周处强,周成霞,柯利平.
高空全月观测数据文件质控技术[J]
.气象科技,2015,43(1):43-48.
被引量:7
8
高雅洁,刘奕辰,张玲,李阁.
基于C#的高空探测数据传输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2):90-93.
被引量:3
9
董福镇,钟凯仪,缪集群,王南燕.
评估适合清远高空气象探测的净举力[J]
.广东气象,2018,40(5):54-57.
10
李茂,张凤梅,秦荣显,赖晓华.
东源站雷暴天气近地面风对放球的影响[J]
.中低纬山地气象,2018,42(5):71-79.
1
吴福正,李婷.
59-701型和GTS1-GFE(L)型两种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差异比较[J]
.农业灾害研究,2015,5(1):44-45.
2
苏娟,张宇.
使用GTS1型探空仪的应注意的问题[J]
.广西气象,2003,24(4):63-63.
被引量:3
3
姚雯,马颖,高丽娜.
L波段与59-701探空系统相对湿度对比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2017,28(2):218-226.
被引量:19
4
陈永顺,蔡稳定.
L波段雷达高空探测前的注意事项[J]
.福建气象,2009(4):34-35.
被引量:6
5
王荣基,李君.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气压、高度观测数据分析[J]
.气象科技,2009,37(1):106-109.
被引量:33
6
覃晓玲,文芳一,周锦才.
浅谈GTS1型电子探空仪的检查维护方法[J]
.贵州气象,2013,37(A01):99-100.
被引量:3
7
赵美,黄文杰,于清平.
L波段高空探测数据偏差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87-288.
被引量:8
8
张立功,王汝忠,黄小明,王小伟.
L波段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简介[J]
.干旱气象,2002,20(4):30-32.
被引量:9
9
张立功,陈志斌,王勇,马文婷.
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对比观测分析[J]
.气象科技,2007,35(1):123-125.
被引量:42
10
王帆,田磊.
基于GTS1型探空仪的GPS测风技术[J]
.科技信息,2009(20).
被引量:2
广东气象
2008年 第A0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