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蝗虫触角感受器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蝗虫触角感受器及其生态学意义陈湖海康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蝗虫触角感受器形态分布生态学触角是昆虫感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着嗅觉、触觉、味觉及感受气流、CO2、湿度和温度等功能,左右着其选择食物、取食、躲避危险、寻觅配偶及...
作者
陈湖海
康乐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6-49,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蝗虫
触角
感受器
形态
生态学
分类号
Q969.265.2 [生物学—昆虫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4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96
参考文献
3
1
许培查,昆虫学研究,1994年,1期,196页
2
郭郛,中国飞蝗生物学,1991年,154页
3
黄新培(译),昆虫化学生态学,1990年,3页
同被引文献
394
1
吴珍泉,陈星文,徐祖进,朱国庆.
龙眼主要害虫卵的新天敌——中华微刺盲蝽[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3):382-383.
被引量:26
2
张峰,张钟宁.
各型桃蚜触角感器的比较研究[J]
.昆虫学报,2000,43(S1):131-136.
被引量:13
3
余金咏,吴伟坚,梁广文.
中华微刺盲蝽研究概述(半翅目:盲蝽科)[J]
.武夷科学,2002,18(1):272-275.
被引量:3
4
王浩杰,邵林,舒金平,申珂,肖锴,李国清,徐天森.
源于人尿的黄脊竹蝗取食刺激剂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33(2):115-118.
被引量:8
5
路常宽,王晓勤,张巨山,赵铁栋.
苹毛丽金龟对植物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J]
.昆虫学报,2009,52(12):1379-1384.
被引量:18
6
唐昭华,王保海,王成明,袁维红.
西藏飞蝗蝗卵的孵化[J]
.西藏农业科技,1991,0(4):22-27.
被引量:3
7
金鑫,张善干,张龙.
东亚飞蝗四种类型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昆虫纲,直翅目)(英文)[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3):300-305.
被引量:38
8
姚永生,原国辉,罗梅浩.
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J]
.华北农学报,2004,19(3):96-99.
被引量:32
9
张晓军,高长启,孙守慧,宋丽文.
青杨天牛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2004,33(6):35-38.
被引量:10
10
吴才宏.
棉铃虫雄蛾触角的毛形感器对其性信息素组分及类似物的反应[J]
.昆虫学报,1993,36(4):385-389.
被引量:80
引证文献
26
1
周旭凌,胡增丽,张未仲,赵龙龙,李捷,李庆亮,刘朝红,韩凤,杜海燕.
金龟子对植物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85-90.
被引量:2
2
姚永生,原国辉,罗梅浩.
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J]
.华北农学报,2004,19(3):96-99.
被引量:32
3
张振飞,吴伟坚,梁广文.
越北腹露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昆虫知识,2005,42(4):431-434.
被引量:11
4
高泽正,吴伟坚,梁广文.
中华微刺盲蝽触角环境扫描电镜观察[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18-20.
被引量:15
5
张杰,张龙.
东亚飞蝗前翅感受器的类型与分布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6,21(B10):122-126.
被引量:2
6
林克剑,吴孔明,张永军,郭予元.
B型烟粉虱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及对寄主植物气味的嗅觉行为反应[J]
.植物保护学报,2007,34(4):379-386.
被引量:28
7
向玉勇,杨茂发,李子忠.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四川动物,2009,28(3):390-393.
被引量:10
8
刘迅,农向群,张泽华,李照会.
德国小蠊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昆虫知识,2009,46(5):755-760.
9
鲁冲,朱芬,陈利珍,周丽君,雷朝亮.
中黑盲蝽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J]
.昆虫知识,2009,46(6):879-882.
被引量:8
10
郑丽霞,吴伟坚,符悦冠.
螺旋粉虱成虫触角的感器[J]
.昆虫知识,2010,47(3):525-52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96
1
周旭凌,胡增丽,张未仲,赵龙龙,李捷,李庆亮,刘朝红,韩凤,杜海燕.
金龟子对植物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85-90.
被引量:2
2
艾薇,张晶,王有慧,曹凯红,陈媛,李勇辉,柳青.
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4,44(4):132-138.
3
魏秀红,王立祥,马寿鹏,李燕,齐丽君.
酒泉市不同生境人工引进大斑啄木鸟控制光肩星天牛效果比较[J]
.应用昆虫学报,2023,60(1):264-274.
被引量:2
4
朱雪姣,马涛,张蒙,杨兴翠,温秀军,孙朝晖,李亦震.
迟眼蕈蚊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403-408.
被引量:3
5
姚永生,原国辉,罗梅浩.
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J]
.华北农学报,2004,19(3):96-99.
被引量:32
6
刘淼,任炳忠.
中华蚱蜢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6-8.
被引量:4
7
卢芙萍,赵冬香,马恩波.
海南岛蝗虫研究现状与展望[J]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1):53-59.
被引量:10
8
张杰,张龙.
东亚飞蝗前翅感受器的类型与分布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6,21(B10):122-126.
被引量:2
9
滑会然,任国栋,尹健.
弯胫大轴甲形态再描记与扫描电镜观察[J]
.昆虫知识,2006,43(6):839-843.
被引量:2
10
徐艳,石福明.
黄脊雷篦蝗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1):32-36.
被引量:2
1
杜静梅,袁海滨,任炳忠.
蝗虫触角感受器研究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50-53.
被引量:1
2
郝锡联,任炳忠,刘春雨.
两种牧草蝗触角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21-23.
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