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中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的研讨
被引量: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弹性有限元分析及与国际上主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及其限值的比较后认为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用于“小震”下变形验算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偏大,难以满足第一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在综合考虑了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实际工程计算侧移角的统计资料以及小震下建筑结构的容许破坏程度等因素后,提出了可供修订规范参考的结构弹性层间侧移角限值。
作者
郭子雄
吕西林
王亚勇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
出处
《工程抗震》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抗震
变形
层间侧移角限值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8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220
同被引文献
258
1
陈再现,钟炜彭,王纪伟.
基于动力时程分析的模型更新混合模拟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2020(S02):137-142.
被引量:2
2
杨红,白绍良.
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级差设计法的实质[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22(z1):93-101.
被引量:8
3
张令心,郭丰雨.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研究述评[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3):51-56.
被引量:15
4
邓明科,梁兴文,张思海.
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延性性能的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09,30(S1):139-143.
被引量:4
5
李华伟,王文达.
ABAQUS二次开发在钢管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S1):353-358.
被引量:35
6
李梦珂,卢啸,陆新征,叶列平.
中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对比[J]
.工程力学,2015,32(6):52-61.
被引量:14
7
邓小刚.
多层钢筋砼框架房屋的震害预测方法[J]
.工程抗震,1993(1):28-33.
被引量:13
8
丁芸孙,朱坊云,刘庚启,赵彦斌,郭奕雄,李浩光.
厦门太古飞机维修基地154m跨机库网架的设计特点[J]
.空间结构,1996,2(1):30-36.
被引量:9
9
杜永峰,张恩海,李慧,吴永诚,赵国藩.
隔震结构“小震不坏”的动力可靠度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5):84-91.
被引量:16
10
孙克俭.
钢筋砼典则框架结构的位移延性与延性分析[J]
.建筑结构,1993,23(8):31-3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7
1
张伟,梁兴文.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J]
.建筑结构,2006,36(2):40-43.
被引量:2
2
郝进锋,李艳秋,刘艳晖,滕振超.
基于建筑性能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3):63-66.
被引量:9
3
王耀伟,黄宗明.
对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中层间位移角取值的认识[J]
.建筑结构,2006,36(7):21-24.
被引量:7
4
张思海,梁兴文,邓明科.
被动耗能减震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6,39(7):26-32.
被引量:20
5
毕全超,朱守芹,谢军.
非结构构件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1):4-6.
6
郑毅.
关于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探讨[J]
.有色金属设计,2008,35(3):23-27.
7
张伟.
T形平面布置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J]
.建筑结构,2009,39(3):43-46.
8
赵伯友,林伟,朱丹,贾洁,鄂颖男,李晶,刘金泉,宋海妍.
东航航线/STARCO大修机库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09,39(10):9-14.
被引量:7
9
刘鹏飞,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非线性黏滞阻尼减震结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J]
.世界地震工程,2009,25(4):167-173.
被引量:7
10
刘鹏飞,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基于性能的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基本框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4):153-15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20
1
张令心,姜冰,朱柏洁.
高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地震破坏等级评估方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20(S02):87-93.
被引量:4
2
鲁亮,叶雨立,夏婉秋,黄子恒.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20(S02):68-73.
被引量:9
3
潘华,王建峰,虞终军.
阿房宫文化馆项目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23,53(S01):135-139.
4
陈博文,任文杰,张松毅.
高层剪力墙结构层间有害位移计算方法[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1,43(5):43-48.
5
罗奇峰,石春香,曹炳政,杨树龙,熊华,李仕栋.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aseismic research in China in recent four years[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16(6):656-675.
6
干洪.
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21世纪展望[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2):1-6.
被引量:8
7
左琼,吴强,陈少林.
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瞬时输入能特性研究[J]
.工业建筑,2009,39(S1):186-189.
被引量:3
8
丁春花,周云,邓雪松,陈麟.
耗能减震加固结构的性能水准与设防目标[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4,26(6):35-40.
被引量:7
9
王常峰,朱东生.
双线性系统地震动瞬时能量研究[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20(4):54-59.
被引量:2
10
蔡健,周靖,禹奇才.
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研究进展[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5-73.
被引量:7
1
谭素杰,钟善桐,何若全.
非结构构件的刚度效应在抗震变形验算中的分析[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29(6):26-30.
被引量:1
2
郭子雄.
高层RC结构小震下变形验算若干问题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3):284-289.
被引量:2
3
肖冰.
加斜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探讨与工程实例[J]
.建筑技术开发,2005,32(8):15-15.
被引量:2
4
杨全庆,陈岩.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J]
.中国科技财富,2008(10):109-109.
被引量:2
5
陈业军,罗晓明.
浅谈我国结构抗震变形验算指标[J]
.科技风,2009(4X):71-71.
6
庞景兰.
建筑抗震设计新规定简析[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3):42-43.
7
吕西林,王亚勇,郭子雄.
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J]
.建筑科学,2002,18(1):11-15.
被引量:29
8
徐斌,程懋堃,张美励,钱稼茹.
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的框架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06,36(6):18-23.
被引量:19
9
段利文.
坡地“叠汤”建筑安全性分析[J]
.低碳世界,2017,7(6):143-144.
10
黄振国.
抗震变形验算中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J]
.中州建筑,1991(4):29-30.
被引量:1
工程抗震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