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并综合分析了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和特点,发现针灸治疗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诊疗标准、研究方法和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
蒋璘
张泓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4期43-44,共2页
China Modern Doctor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痛经
文献综述
分类号
R711.5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6
1
冀健民.
温针灸治疗功能性痛经41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07,29(6):539-539.
被引量:6
2
毕伟莲.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2):168-169.
被引量:14
3
段颖华,李艳慧.
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清PGE_2影响的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3):168-170.
被引量:29
4
董芬,于建光.
复方香附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J]
.山西中医,2007,23(1):79-79.
被引量:17
5
陆金霞,柯忠妹,马瑞芬,沈姚琴,王伟珍.
维生素K_3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2):120-120.
被引量:11
6
陈童贞,赵海艳,王承山.
神阙穴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07,29(1):73-73.
被引量:10
7
陈爱兰,吕连凤,徐正莉.
药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4):26-26.
被引量:9
8
刘战平.
压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50-1351.
被引量:14
9
徐辉.
酒精灌耳配合艾灸治疗痛经60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01-102.
被引量:7
10
郑兆俭.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78-79.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张晓华,方如丹.
少腹逐瘀汤合针灸治疗痛经65例临床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04,33(3):39-41.
被引量:7
2
王萍,张兰柱.
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287-2287.
被引量:88
3
张欣,岳国荣,刘东坡,冯光华,刘丹.
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3):21-21.
被引量:9
4
刘亚丽.
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K_3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85-1186.
被引量:17
5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2.
6
Jamieson DJ,Steege JF.The prevalence of dysmenorrhea,dy spareunia,pelvic pain,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rimary care practices.Obstet Gynecol,1996,87:55.
7
Davis AR,Westhoff CL.Primary dysmenorrhea,in adolescem girls and treatment with oral contraceptives.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01,14(1):3.
8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2.
9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共引文献
209
1
王燕飞,王德强,王艺文,盖晓丽,董志浩.
温针灸灸量考[J]
.中医外治杂志,2023,32(5):110-112.
2
黄洋玲,林石凤,区思雯,薛桃妹,倪秀悦,傅鹏.
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外治方法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3(3):372-376.
3
孙海珍,付明月.
腹针配合灸法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2019,0(12):53-55.
被引量:2
4
詹洪雯,金灵敏,杨孝芳,杨雯雯.
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Meta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6):45-48.
被引量:1
5
刘芳,火旭琳.
痛经的中医治疗[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8):197-197.
被引量:1
6
王天俊,王玲玲.
埋针疗法的选穴与针法[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70-71.
被引量:1
7
汤春琼,史红颍.
乌药散加味内服外敷治疗痛经70例[J]
.陕西中医,2008,29(7):777-778.
被引量:3
8
张雷,唐春荣,李大剑.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135-137.
被引量:7
9
陈靖红,谢感共.
灵龟八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2):82-84.
10
张鸿宇,王鸿度.
温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335-33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胡萍,陈尚杰.
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6):21-22.
被引量: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89.
3
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7.
4
王璐.
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6,38(6):16-18.
被引量:17
5
主苏云,李信春,马金琼.
温宫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21-24.
被引量:7
6
刘博雯,李兴亚,耿敏,李文倩.
加减温经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8):133-134.
被引量:2
7
阿努阿尔,雷正权.
重灸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28-29.
被引量:3
8
苏芳静.
温经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149-150.
被引量:18
9
王蕊蕊.
针刺血海穴配合艾灸盒温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28例临床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20):112-112.
被引量:7
10
李广琦,王利军.
郑氏“热补针法”治疗阳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60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38-3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孙海珍,付明月.
腹针配合灸法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2019,0(12):53-55.
被引量:2
2
曹春梅,刘春梅,黄丽华,陈伟,黎兴华.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28-129.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杨玉萍,林超岱,黄子恩.
腹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134-135.
2
李秀娟,林超岱.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综述[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7):77-78.
被引量:1
3
黄梅.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181-182.
被引量:1
4
任秀丽.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3,6(6):431-432.
被引量:17
5
罗玉琼,林超岱.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3):95-96.
被引量:1
6
周颖.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2):133-135.
被引量:2
7
禤品莲,禤其桂,谢家能,曹金杏.
随身灸配合生姜红糖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
.蛇志,2014,26(4):389-390.
被引量:1
8
叶艺.
艾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概况[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0):137-139.
被引量:13
9
滕红君.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外治法概述[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37-139.
被引量:1
10
黄红环,梁芳芳.
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治疗痛经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70-71.
被引量:1
1
郭艳春.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影响[J]
.甘肃科技,2001,17(6):59-59.
2
刘红敏,王豫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36例[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62-62.
被引量:2
3
杨秀清.
某县近五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45-546.
被引量:1
4
董晓霞,林晓华,王佐.
5年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4):247-249.
被引量:78
5
李秋敏,史爱丽.
阴道镜与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5):383-384.
被引量:5
6
郭燕,刘明娟,黄兆民.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二例[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87-89.
被引量:3
7
刘翠阳,孙迎春,董静.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单层缝合子宫切口627例临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5):511-511.
8
白永新,孙红,成泽东.
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144-146.
被引量:3
9
王敏侠,沈艳艳,陈柳君.
妊娠期贫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56-457.
被引量:12
10
张林爱.
幼、少女妇科病的诊治探讨(附165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幼卫生,2004,15(4):39-41.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