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性状分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对是空秆率、千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行粒数、千粒重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
作者
魏文武
易泽林
陈绍云
机构地区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西农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西农单交2号
种植密度
产量分析
植株性状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0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周文伟,李桂芝,李俊杰,宋万友,张豫成.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对密度的反应评价[J]
.玉米科学,2004,12(z2):63-65.
被引量:30
2
刘霞,李宗新,王庆成,刘开昌.
种植密度对不同粒型玉米品种子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6):75-78.
被引量:79
3
马兴林,关义新,逄焕成,王庆祥,凌碧莹.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5,13(3):84-86.
被引量:81
4
樊明,李小惠,冯海萍.
种植密度对玉米雌雄穗开花进度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世界,2006(10):26-27.
被引量:9
5
宋碧,刘德凤,彭玉淑,周启江.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82-2084.
被引量:34
6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刘鹏飞.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6,4(4):43-46.
被引量:140
7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z1):34-38.
被引量:89
二级参考文献
65
1
董家璞,柳家友,张运栋,张富才,田慧鹏.
豫玉七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
.河南农业科学,1993,22(6):8-10.
被引量:3
2
常强,马兴林,关义新,林治安.
种植密度对不同地点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子粒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4):73-76.
被引量:14
3
郑沅,李维典,可成友.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益栽培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24(1):22-28.
被引量:2
4
兰发盛,黄宜祥,李秀军,杨代福,罗兴树,李果成.
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98-602.
被引量:2
5
黄宜祥,兰发盛.
四川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02-508.
被引量:10
6
孟鸿道,徐波.
夏玉米掖单12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1993(3):19-20.
被引量:1
7
韦瑞良,张慧娟,罗凤仙,卢克文,林红.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型探讨[J]
.广西农业科学,1994,26(5):195-198.
被引量:2
8
吴建宇,徐翠莲,任和平,苏祯禄,台国琴.
玉米不同收获期的子粒品质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28(1):92-94.
被引量:40
9
李树田,朱连芝,李艳玲.
旱作玉米吨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1):32-39.
被引量:3
10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马国胜.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高产潜力及特征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2):48-51.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403
1
赵阳佳,王晔,张震东,南张杰,谢皓,李润枝.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0,45(1):17-20.
被引量:14
2
王璞,王启现,鲁来清,申丽霞,张红芳.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J]
.玉米科学,2004,12(z2):45-49.
被引量:1
3
张新,王振华.
国审玉米郑单14播期、密度与高产机理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76-78.
被引量:1
4
关义新,马兴林,凌碧莹.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被引量:31
5
马兴林,许建新,林治安,关义新,凌碧莹,王庆祥.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产量及子粒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7-110.
被引量:6
6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邰书静.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z1):124-127.
被引量:23
7
刘霞,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张慧.
粒重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子粒灌浆参数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1):90-95.
被引量:14
8
胡萌,魏湜,杨猛,矫海波,魏玲,王燚,吉彪.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1):103-107.
被引量:62
9
张宇,景希强,王延波,李磊鑫,杨沫,傅俊,张宝石.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77-80.
被引量:12
10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侯宗运,刘兴二,刘武仁.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2):85-8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8
1
聂晓文,肖莉,龙静,葛刚,郭国雄.
杂交玉米黔兴201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0-9490.
被引量:8
2
石继文,尹华,蒋明华,罗瑞.
杂交玉米贵单8号密度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44-144.
被引量:6
3
黄立君,张红,虎秀荣,郭永华,李茂廷.
郑单958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初报[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5-16.
被引量:6
4
齐建英.
玉米耐密品种栽培密度试验报告[J]
.现代农业,2013(12):50-51.
被引量:2
5
郭天英,赵诗灿,樊进,左长萍,杨文俊,宋碧,张荣达,唐义.
贵州玉米耐瘠品种筛选初探[J]
.耕作与栽培,2014,34(4):53-55.
被引量:7
6
龙九洲,李云珍,李星,伍名龙,余彬情.
贵州黔东南杂交玉米品种选择与栽培密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9-59.
被引量:2
7
王光东,涂榜勤,田茂仁,段正凤,严圣.
品种和密度对贵州玉米杂交种金玉838、贵单8号和金玉819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6,33(1):8-9.
被引量:1
8
樊志锋,高春梅,郝建锋,孙义,马旭恒.
玉米品种登海3721适宜密度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24):18-2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黄青松.
种植密度对扎单202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云南农业,2011(12):20-21.
2
龙九洲,李云珍,李星,伍名龙,余彬情.
贵州黔东南杂交玉米品种选择与栽培密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9-59.
被引量:2
3
刘元士,刘芬,陈军.
遵义市寡日照条件下9个玉米品种栽培密度试验[J]
.南方农业,2023,17(20):133-1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龙九洲,李星,马荣江,万文勇.
不同玉米品种(组合)在黔东南州的比较试验[J]
.农技服务,2020,37(12):13-14.
2
刘元士,刘芬,陈军.
遵义市寡日照条件下9个玉米品种栽培密度试验[J]
.南方农业,2023,17(20):133-135.
被引量:1
3
段连东.
缓控释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11):133-135.
1
李永亮,贾鸿艳.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4(12):18-19.
2
钱兆国,吴科,王瑞霞,牟秋焕,孙宪印.
节水条件下不同播期密度设计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124-129.
被引量:6
3
李龙.
小麦缩垄增行栽培技术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34-36.
被引量:4
4
卫丽,熊友才,Baoluo Ma,马超,张慧琴,邵阳,李朴芳,程正国,王同朝.
不同群体结构夏玉米灌浆期光合特征和产量变化[J]
.生态学报,2011,31(9):2524-2531.
被引量:31
5
田志刚,田俊芹,李林英,曹治彦,张耀辉.
邢抗6号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19-21.
被引量:3
6
张玉艳,宋丽双,谭淑玲.
玉米新品种利合16号肥料使用效果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85-85.
被引量:1
7
郑晓微,吴树业,刘姗,范小娟,王建军.
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41-45.
被引量:11
8
戴清堂,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陈家吉.
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7号高产栽培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10,24(6):345-347.
被引量:1
9
胡法龙,郑桂萍,于洪明,马艳,王声旭,赵洋,蔡永胜,李晓蕾.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93-97.
被引量:9
10
韦思梅,韦应红,王万平,李翠生,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李正强.
不同带幅对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6,36(1):20-21.
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