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性化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个性化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培养模式应具有多样化和弹性化,教学方法应具开放性和主动性的具体设想与建议。
作者
于晓红
张慧
景志红
机构地区
北京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6,共3页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关键词
个性化
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299
引证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236
参考文献
3
1
李培根.
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7-18.
被引量:168
2
刘益平,黄山.
高等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江苏高教,2001(6):68-70.
被引量:4
3
张忠华.
个性化:当代大学发展的理想追求[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10):27-3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段发明,徐超富.
从实用性趋向个性化——试述高等教育大众化下教学观的变革历程[J]
.现代教育论丛,2005(5):45-51.
被引量:4
2
于绥贞.
面向21世纪,培养高层次人才[J]
.教育研究,1998,19(8):48-53.
被引量:8
3
朱继洲.
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1):77-80.
被引量:2
4
郭必裕.
对合并后综合性大学特色化建设的探讨[J]
.高教探索,2005(1):47-49.
被引量:2
5
彭正霞.
新型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遇与路径[J]
.兰州学刊,2005(4):317-318.
被引量:3
6
张继龙,严燕.
试论综合性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6):58-60.
被引量:11
7
衡延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J].无锡轻工大学高教研究通讯,1998,(2).
8
王英杰,刘慧珍.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刘宝存.
世界高等教育的个性化趋势述评[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4):102-107.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83
1
孙永龙.
创新教育理念在旅游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1):64-68.
被引量:5
2
毕庆生.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4):8-9.
被引量:18
3
吕朝阳.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实践”与“主动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62-63.
4
马春排,李天钢,李自毅,周秦武.
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103-105.
被引量:35
5
肖看,尹仕,严国萍.
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79-82.
被引量:65
6
徐岩,孙驭,张颖,金洁.
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考[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82-284.
被引量:4
7
张欣兰,肖云龙.
论主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三大障碍[J]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1):111-113.
被引量:6
8
张婷,肖云龙.
创造力教育:现代大学的一种必然选择[J]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2):15-17.
9
熊慎教.
与时俱进 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J]
.价格月刊,2007(7):94-96.
被引量:1
10
徐光伟,史有群,黄秋波,孙莉.
培养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07X):7-1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299
1
于胜.
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4):22-23.
被引量:3
2
卢三妹,曾海清.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分层与合作小组教学[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98-101.
被引量:18
3
刘登高.
在高职教育中引入模块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S1):106-107.
被引量:12
4
李叔龙,张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7):82-82.
被引量:7
5
孙华.
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J]
.教育学术月刊,2013(11):16-24.
被引量:4
6
井升华.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22-24.
被引量:293
7
文育林.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
.高等教育研究,1983,4(2):22-26.
被引量:27
8
朱曼.
个性化教育视域下转设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8):30-31.
被引量:2
9
戴先中.
我国自动化专业的特色、特点分析与发展前景初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3):1-5.
被引量:18
10
朱怡权.
关于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
.肇庆学院学报,2004,25(5):80-8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4
1
刘德君,张志义,陈广大,辛平,邓淇文.
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1):243-244.
被引量:1
2
纪毅,朱紫怡,韩明钰,胡贝尔,胡锦峰.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绘画教育模式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S01):380-386.
被引量:6
3
何永琴.
经管专业通用软件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4):95-98.
4
陈钟善.
个性化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日语教学新模式[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1):202-203.
5
吕芳婷.
试析现代化教育方法的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12(S1):37-38.
6
赵波,徐冬平,李俊霖.
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 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8):4-6.
被引量:5
7
宋旭.
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82-85.
被引量:35
8
陈振文,杜小燕,蒋辉,路静,吴艳花.
实验动物外科手术学个性化教学方法初探[J]
.实验动物科学,2009,26(6):83-85.
被引量:14
9
顿毅杰.
CDIO模式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职业时空,2010,6(3):132-133.
被引量:11
10
张雅君.
基于学生个性培养的心理学教学模式初探[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8(1):59-6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36
1
李杰,杨健科,鲁妮.
“体医融合”视角下高校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体育视野,2022(6):38-40.
被引量:2
2
李京阳,吴锦华,王成栋.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2):101-104.
被引量:2
3
齐鲲鹏,胡继胜,邱楠,李花.
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分层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改革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3):114-116.
被引量:1
4
张秀丽,高阳,刘兆欣.
“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6):65-66.
被引量:4
5
李梅红.
智能制造视域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7):3-8.
被引量:11
6
张庆辉,李占宏,赵捷,程莉,田海文,隋丽华,武羡慧.
岩石薄片实验教学对大学新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1,25(2):57-59.
7
魏晓文.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实践的思考[J]
.大家,2012(4):200-200.
8
王娜.
大学英语口语合作组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
.大家,2012(3):197-197.
9
王玉栋,王然芬.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三自主”的问题及对策[J]
.大家,2011(7):103-104.
10
易黎.
新时期推进“三自主”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中),2010(10):24-26.
1
戴革萍,王庆文.
论个性化人才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2002(4):9-9.
被引量:1
2
张明术.
让学生的个性闪光[J]
.中国石化教育,2001(2):9-10.
3
陈志文.
建构学校特色 实现可持续发展[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7):17-18.
4
周向丽.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陕西教育(教学),2013(1):118-118.
5
顾侠强.
关于我国远程教育的战略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02(2):23-27.
被引量:24
6
刘迎春.
信息网络与高校档案管理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5):112-113.
7
宋一栋.
浅谈高职生的职前心理教育[J]
.职业教育研究,2005(8):43-44.
被引量:11
8
彭继谦,吕福臣.
关于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
.煤炭高等教育,2000,18(2):18-20.
9
马会玲.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
.学周刊(中旬),2010(3):105-105.
被引量:1
10
范建丽,方辉平.
后MOOC时期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2015,25(12):88-92.
被引量:16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