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煮散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述中药煮散的沿革以及现代研究,分析中药煮散的可行性。结果中药煮散具有使用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适于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
郑乾文
机构地区
福建厦门中医院药剂科
出处
《海峡药学》
2009年第1期146-147,共2页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关键词
中药煮散
现代研究
分类号
R969.3 [医药卫生—药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8
1
徐海波.
中药煮散源流考[J]
.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4):11-13.
被引量:41
2
黄礼之,宋民义,孙华山.
浅谈中药煮散剂的临床应用[J]
.陕西中医,2002,23(8):746-747.
被引量:12
3
吕桂月,李连信.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J]
.中成药,1989,11(3):9-10.
被引量:9
4
任大伟,董霄汉,张广强,梁生旺,杜天信.
中药煮散临床应用研究(二)——小青龙汤饮片煎剂与颗粒煎剂的化学成份对比分析[J]
.河南中医,1989(4):20-24.
被引量:11
5
张晓平.
中药袋煮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2):107-108.
被引量:9
6
陈永辉,琚玮.
麻杏石甘煮散的解热抗炎实验研究[J]
.中医研究,1995,8(5):20-21.
被引量:21
7
杜玉玲,高传玉.
冠心Ⅱ号方煮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J]
.黑龙江中医药,1996,25(3):8-9.
被引量:2
8
郭玉勤,王玉玺,邹存清.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8,29(3):207-20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吕桂月,李连信.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J]
.中成药,1989,11(3):9-10.
被引量:9
2
-.中药药剂学,第1版[M].上海:科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6,9,1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1995年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273,142,243.
4
张俊庭.共和国名医专家大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8.1180.
5
张晓平 胡文雅 等.小剂量参连袋煮散防治胃窦炎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8):101-102.
6
徐昌远,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年,24卷,2期,75页
7
李寿田,内蒙古中医药,1989年,8卷,3期,37页
8
黄黄,中国药学杂志,1989年,24卷,2期,74页
9
吕文海,中药材,1985年,4期,39页
10
刘中煜,中药通报,1983年,8卷,3期,23页
共引文献
88
1
吕建伟,曾雅兰,林柳云.
某院中药煮散处方阶段性使用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0):213-216.
被引量:1
2
穆兰澄,曹京梅,李冀湘,孙端端.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7):74-75.
被引量:43
3
刘威,何晓红,张晓宇,韩信昌,王刚.
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6):7-8.
被引量:35
4
秦素红,何瑶,罗妮妮,傅超美.
当归煮散临床应用最佳粒度的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3,4(5):8-11.
被引量:2
5
莫穗林,陈玉玲,李俊彪,梁天民.
丹芍汤配方颗粒剂与水蜜丸剂在体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药效学对比研究[J]
.中药材,2004,27(6):421-422.
6
赵景云.
汤剂传统饮片煎煮法工艺改进[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46-48.
被引量:3
7
邱洪贵.
浅谈煎膏剂制备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6):261-262.
被引量:4
8
贾传春,马力.
中药合剂制备工艺探讨[J]
.基层中药杂志,1995,9(2):15-16.
被引量:1
9
马宏伟,潘娜.
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85-786.
被引量:5
10
李德敏.
散剂中成药临床运用与新药开发[J]
.四川中医,2006,24(2):47-4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3
1
任大伟,董霄汉,张广强,梁生旺,杜天信.
中药煮散临床应用研究(二)——小青龙汤饮片煎剂与颗粒煎剂的化学成份对比分析[J]
.河南中医,1989(4):20-24.
被引量:11
2
穆兰澄,曹京梅,李冀湘,孙端端.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7):74-75.
被引量:43
3
刘威,何晓红,张晓宇,韩信昌,王刚.
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6):7-8.
被引量:35
4
王海燕,杨峻山.
牛蒡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3,28(12):911-917.
被引量:58
5
周青梁.
中药煮散使用的初步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1999,1(5):359-359.
被引量:1
6
宋辉,张周萍.
粉碎度对中药煎出量影响的探讨[J]
.中国药房,1994,5(1):48-48.
被引量:11
7
陈士林,苏钢强,邹健强,黄林芳,郭宝林,肖培根.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41-1146.
被引量:101
8
蒙光容,詹贵成,张淑远,谷钰,阎连山,陈浩.
中药汤剂的研究——不同粒度和制法对主成分煎(浸)出量的影响[J]
.中成药,1989,11(6):2-4.
被引量:11
9
李荣,胡成穆,钟明媚,李俊.
正交设计研究金银花绿原酸煎提工艺[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39-41.
被引量:21
10
张玉芳,琚玮,李雁,周振来.
煮散常用量标准化研究[J]
.河南中医,1996,16(4):253-25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8
1
毛茜,傅超美,林俊芝,刘婧,马雪玮,胡慧玲,张臻.
牛蒡子饮片与粉末煎煮过程中牛蒡苷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2,3(1):15-17.
被引量:1
2
付薛衡,傅超美,毛茜,林俊芝,秦素红.
红花速煎饮片与传统饮片化学成分对比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17-20.
3
林俊芝,傅超美,毛茜,刘婧,马雪玮,杨玲.
黄柏饮片与煮散颗粒在不同煎煮时间点盐酸小檗碱含量和干膏收率的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41-43.
被引量:26
4
贺颖,王志萍,王力宁,蒋文佳,曹学欢.
不同粉碎度对麻杏石甘汤煮散中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影响[J]
.中成药,2013,35(3):631-633.
被引量:13
5
郭锋.
“中药煮散”与饮片、超微粉不同粒度煎出率对比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94-95.
被引量:9
6
孙玉雯,刘起华,陈弘东,刘凤麟.
枳实煮散的粉碎粒度和煎煮工艺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54-357.
被引量:3
7
杨衍聚,朱卫星,罗霄,杨小催,张敏,曾莹莹,郭彩娥,龙国斌,郭小玲.
通痹活络汤煮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9,35(4):19-21.
被引量:2
8
王飞旋,刘西常,金鲁微,杨金萍,王振国.
以《圣济总录·伤寒门》为例论宋代煮散剂的传承与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2):272-27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蒲飞燕,杜鸿志,郭瑜婕,卢山.
苦参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J]
.时珍国医国药,2023,34(5):1093-1096.
被引量:2
2
徐晓秋,傅超美,季宁平,彭伟.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煮散颗粒煎煮工艺及其与传统饮片化学计量对比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2,3(6):20-22.
被引量:6
3
林丹明.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管理变革[J]
.现代计算机,2000,6(89):80-82.
被引量:1
4
廉莲,万国盛,贾伟利,高慧媛.
HPLC同时测定黄柏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94-97.
被引量:17
5
徐晓秋,傅超美,卢君蓉,盛菲亚,高飞,季宁平.
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效率比较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24-26.
被引量:10
6
王力宁,刘利明,陈金月,高冲,钟李英,姚勇志,蒙春雪.
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的临床研究[J]
.中医儿科杂志,2013,9(4):5-10.
被引量:10
7
庞利霞,王林.
中药煮散的传统用法和变迁[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315-316.
被引量:7
8
张定堃,杨明,林俊芝,韩丽,杨金辉.
中药散剂的制法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1-24.
被引量:19
9
文谨,刘起华,孙玉雯,彭智平,仝小林.
葛根煮散工艺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4,9(1):22-24.
被引量:2
10
刘起华,文谨,章军,彭智平,王松,仝小林.
根及根茎类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对比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2014,23(5):591-595.
被引量:16
1
袁松范.
非处方药物的沿革和发展[J]
.上海医药情报研究,1996(2):50-52.
2
赖昌生.
中药煮散推广应用初探[J]
.河北中医,2009,31(6):903-904.
被引量:10
3
王世彪,何继红.
建议发掘使用中药煮散剂型[J]
.中国药房,1990,1(5).
被引量:1
4
仝小林,张家成,穆兰澄,刘峰,张岩,周强,郭允,焦拥政.
恢复煮散 节省药材[J]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5):470-474.
被引量:64
5
刘起华,文谨,章军,彭智平,王松,仝小林.
根及根茎类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对比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2014,23(5):591-595.
被引量:16
6
何俊新.
从制剂沿革谈缓释布洛芬的优势[J]
.上海医药,1996(5):24-26.
7
高哲石.
精神分裂症及其药物治疗的沿革[J]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4):211-215.
被引量:13
8
陆修祜.
优琐的沿革及其新处方[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3):110-110.
9
王亚丹,杨建波,戴忠,马双成.
中药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2014,34(11):1928-1935.
被引量:137
10
李丹平.
湖北省地方药品标准沿革简述[J]
.中国药师,2000,3(6):384-384.
海峡药学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