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在产业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介绍熵概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构建了产业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模型,研究了产业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机理,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产业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正向演化的建议。
作者
张文龙
余锦龙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1,126,共5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熵
耗散结构
产业生态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23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6
参考文献
12
1
张妍,杨志峰,何孟常,胡廷兰.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8):1127-1134.
被引量:80
2
崔和瑞,赵黎明,薛庆林.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1):60-65.
被引量:18
3
尼科里斯 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4
刘艳梅,姜振寰.
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1):88-91.
被引量:77
5
曾月新.
熵概念的跨学科发展[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1):42-45.
被引量:20
6
普里高津.从存在到演化[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7
杨秀虹,李适宇.
耗散结构理论在环境承受阈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
.环境科学学报,2000,20(6):785-789.
被引量:15
8
I·普里高津,G·尼科里斯.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9
张庆普,胡运权.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特征和演化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3,2(2):37-41.
被引量:4
10
李新春,孙艳.
矿山企业耗散结构形成及突变分析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1,15(4):70-7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崔和瑞,赵黎明.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及实现模式[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310-313.
被引量:6
2
王欣.
虚拟企业与耗散结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4):69-71.
被引量:5
3
潘玉君.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应用理论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1997,12(3):79-83.
被引量:18
4
曾月新.
熵概念的跨学科发展[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1):42-45.
被引量:20
5
沈小峰,湛垦华.
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然辩证法[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2(2):37-43.
被引量:16
6
陈业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环境质量研究进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7
(美)H.T.奥德姆 蒋有绪等(译).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8
张坤民 朱达.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02-442.
9
杰里夫里夫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0
尼科里斯 罗久里(译).探索复杂性[M].四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223
1
杨瑚,蔡雪玲.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主要节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8-113.
2
韩大海,徐效坡.
我国省级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4):2-6.
被引量:6
3
吴良林,周永章,卢远.
喀斯特山区环境耗散结构演化与生态重建策略探讨[J]
.贵州科学,2008,26(3):52-57.
被引量:2
4
范海洲,唐德善.
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开放式创新[J]
.江苏商论,2009(4):119-120.
5
王媛,张宏伟,杨会民,刘冠飞.
信息熵在水污染物总量区域公平分配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09,39(9):1103-1107.
被引量:27
6
庄倩,张萌.
从熵的角度看企业管理[J]
.管理观察,2008(15):78-79.
7
刘勤,曹丰,闫妍.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开放程度研究[J]
.管理观察,2008(Z1):334-335.
8
梁素红.
基于信息熵的漳州市生态水平评价[J]
.海峡科学,2012(6):29-32.
被引量:1
9
程扬,柯兴,段宁.
区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应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3):49-51.
被引量:2
10
宇鹏.
灰色关联决策法在SEA替代方案比选中的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6):72-75.
同被引文献
139
1
卓优,黄小雯,刘洋.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204-204.
被引量:2
2
丁超勋,秦立公.
物流产业的生态化整合路径与演化[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277-281.
被引量:8
3
杨新海.
耗散结构与心理训练[J]
.浙江体育科学,1988,0(1):27-31.
被引量:3
4
苗红,韩文秀,李全生.
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的高等教育系统管理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65-67.
被引量:11
5
崔和瑞,赵黎明,薛庆林.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1):60-65.
被引量:18
6
徐大伟,王子彦,郭莉.
工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J]
.管理科学,2004,17(6):51-56.
被引量:30
7
袁宇杰.
旅游流的研究及旅游“双流”系统的构建[J]
.旅游科学,2005,19(1):6-11.
被引量:17
8
何继善,戴卫明.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6-132.
被引量:95
9
陈银法,叶金国.
产业系统演化与主导产业的产生、发展——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阐释[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24(2):46-50.
被引量:12
10
张妍,杨志峰,何孟常,胡廷兰.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8):1127-1134.
被引量:80
引证文献
13
1
韩冬梅,戴铁军.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2009(45):44-47.
被引量:1
2
袁飚,陈雪梅.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产业链形成机理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31(6):101-105.
被引量:10
3
魏颖,马耀峰,高军.
基于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和西部三大典型区为例[J]
.旅游论坛,2010,3(6):778-781.
被引量:5
4
王苗.
熵及耗散结构理论与图书馆开放式创新[J]
.甘肃科技,2011,27(11):95-96.
被引量:1
5
周凌云,穆东,喻小贤.
区域物流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方向辨别——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27-33.
被引量:9
6
鄢晓非,魏晓平,王新宇.
基于熵理论的煤炭开发进入退出系统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14,16(6):49-54.
7
汪传雷,朱绍平,陈娇,蒋孝成.
基于DICE模式的电子商务物流生态圈系统构建以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2):135-141.
被引量:16
8
谢茂拾.
长三角都市圈精益城市就业集成模式研究——基于劳动力空间分布演化的视角[J]
.华东经济管理,2017,31(2):89-99.
被引量:2
9
穆献中,徐鹏,胡广文,余漱石.
耗散理论视域下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45-51.
被引量:6
10
王群.
再论把公众参与带回刑法立法——从社科话语到耗散结构的价值再发现[J]
.理论月刊,2021(7):126-13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王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刑法第330条之反思——以刑罚功能的实现为视角[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3(10):60-70.
被引量:1
2
王献玲.
耗散结构理论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
.高考,2023(24):168-170.
3
袁飚,陈雪梅.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产业链形成机理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31(6):101-105.
被引量:10
4
张诚,陈晓萌.
基于熵理论的铁路物流系统耗散结构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2):30-32.
被引量:2
5
刘明广.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分析[J]
.商业时代,2012(8):127-128.
被引量:7
6
叶莉.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综述[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25(4):84-90.
被引量:2
7
伍百军.
文化旅游: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J]
.旅游研究,2012,4(4):40-43.
被引量:3
8
徐士琴,刘国山,李春发,韩继业.
基于变分不等式的生态工业链网络均衡问题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13,22(2):8-19.
被引量:5
9
李冬燕,李晓,李英.
生态产业链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262-265.
被引量:9
10
程永伟,龚英.
我国物流业的产业联动发展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1-7.
被引量:11
1
李继军,陈宝书.
论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耗散结构特征[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1(1):15-17.
被引量:3
2
马继民.
循环经济理念在甘肃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初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5):116-118.
3
王瑛,刘丽.
工业生态:环境管理的新思维[J]
.科学与社会,1997(2):9-13.
4
秦远建,刘沛沛.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生态研究[J]
.汽车工业研究,2007(3):2-6.
被引量:2
5
李国.
略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制度创新[J]
.改革与开放,2009(11X):103-104.
被引量:3
6
侯汉坡,田力.
项目管理方法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应用初探[J]
.商场现代化,2007(03Z):241-242.
7
张真.
熵概念及其对经济学问题的认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8):67-71.
被引量:3
8
王龙妹,李崇阳.
三次产业系统耗散结构国内外对比实证分析[J]
.发展研究,1997,14(9):43-45.
9
孟薇,钱省三.
关于产业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
.商业研究,2006(23):30-32.
被引量:2
10
顾林.
管理会计应用初探[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8-89.
社会科学家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