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富硒灵芝茶菌保健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富硒灵芝和茶叶为原料,接入红茶菌,经发酵制成风味独特的保健饮料。结果表明,当砂糖加量5%时,富硒灵芝加量不宜大于3%,富硒灵芝与绿茶配比品质更佳。发酵时红茶菌的接种量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8d。
作者
田广文
陈德育
杨祥
机构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食用菌》
2009年第2期55-56,共2页
Edible Fungi
关键词
富硒灵芝
茶叶
红茶菌
保健饮料
分类号
TS275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6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18
同被引文献
17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17
1
陈海英,杨红兵,韩晓辉,石玉娥.
富硒灵芝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
.四川中医,2006,24(9):7-8.
被引量:8
2
罗俊,林志彬.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学学报,2002,37(7):574-578.
被引量:155
3
Chaljumnus Sirilux,Panichajakul Sanha,Picha Pomtipa. Purification and charaetefization of polysaeehafides isolated from fruiting body and myeelium of Ganoderma lueidum[J]. Mierob Util. Renewable Resour, 1995(9) : 271-281.
4
李晓红,叶美燕,陈永恒.
灵芝、灵芝孢子粉的药用价值及主要栽培技术[J]
.农业网络信息,2007(8):167-168.
被引量:7
5
赵镭,杜明,张美莉,吴继红,赵振东,佟霁云,肖丽霞,胡小松.
硒在富硒灵芝中的分布[J]
.中国食品学报,2005,5(4):119-123.
被引量:25
6
王俊,黄明,徐幸莲,周光宏.
硒及富硒功能食品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3,31(2):53-56.
被引量:77
7
王冬梅,郭书贤,王庆洁,乔木.
芦荟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2008,27(1):82-85.
被引量:23
8
杜青平,袁保红.
红枣红茶菌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J]
.食品科技,2002,27(8):43-44.
被引量:18
9
左勇,周健.
红茶菌酒饮料的研究[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40(2):25-27.
被引量:6
10
罗平.饮料分析与检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126
1
于淑娟,高大维,李国基.
超声波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机理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2):123-127.
被引量:72
2
丁莉,武芸,尚红喜.
植物体内含硒生物大分子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1-4.
被引量:18
3
吴薇,盖宝川,籍保平.
不同碳源中红茶菌菌种生长情况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4,25(9):147-149.
被引量:14
4
王江海,袁建平,徐世平,刘昕.
薄层色谱-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J]
.中国食品学报,2004,4(3):76-79.
被引量:31
5
薛泰麟,侯少范,谭见安,刘更另.
硒在高等植物体内的抗氧化作用——Ⅱ.非酶机制的探讨[J]
.科学通报,1993,38(4):356-358.
被引量:25
6
黄伟光,戴文英.
灵芝菌的药效[J]
.中国食用菌,1993,12(3):15-18.
被引量:28
7
吴珍和,陈德明.
平菇和香菇的富硒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学报,1989,5(4):91-95.
被引量:7
8
徐瑞兴,周玉兰,肖平.
硒麦芽中硒的存在形态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1989,10(4):7-9.
被引量:5
9
侯少范,薛泰麟,谭见安.
高等植物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其功能[J]
.科学通报,1994,39(6):553-556.
被引量:39
10
蒋立科,巴宇青,詹万贵.
蜜蜂合成有机硒对酿蜜的影响[J]
.食品科学,1994,15(7):45-4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418
1
胡永正,沈秋霞,文晓慧,李尚泽,秦婷婷,王雪缘,李明元.
红茶菌发酵液结合斑鸠占叶汁制作果冻的工艺优化[J]
.食品科技,2020,45(1):140-145.
被引量:5
2
刘晶晶,康升云.
硒元素生物作用机理及富硒农产品开发利用[J]
.基层农技推广,2021(8):102-105.
被引量:5
3
戴亚明.
硒、碲氢化物发生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11):901-905.
被引量:11
4
铁梅,费金岩,李闯,李华为,臧树良.
金针菇富硒特性的研究[J]
.食用菌,2006,28(z1):20-21.
被引量:5
5
王庆华,黄伟,李前勇,贺永建,张德志,胥清芳.
中国富硒食品的生产现状及趋势[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3):7-10.
被引量:51
6
乔瑞云,国燕,张跃华.
紫芝汤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毒蘑菇中毒37例[J]
.陕西中医,2008,29(8):1028-1029.
被引量:2
7
刘香.
粪便中灵芝孢子与酵母样真菌的鉴别诊断[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
8
陈秀清,杨润贤.
功能性饮料红茶菌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9,32(2):12-13.
被引量:3
9
付立忠,吴学谦,李明焱,程俊文,贺亮,吴庆其,李海波,魏海龙,曹群.
灵芝品种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分析与评价[J]
.中国食用菌,2009,28(4):38-40.
被引量:33
10
陈志杰,袁书林.
食(药)用真菌富硒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9,28(6):9-11.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74
1
周才碧,刘丽明,宋加艳,黄娟,宋丽莎,周小露.
一种浓香型茶醋研制[J]
.食品工业,2020,0(2):8-11.
被引量:4
2
赵镭,胡小松.
富硒灵芝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3,22(3):35-36.
被引量:19
3
王芳,林克惠.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4):417-422.
被引量:27
4
林戎斌,陈济琛,郑永标,蔡海松,林新坚.
三种药用菌发酵茶的最适茶培养基[J]
.食用菌学报,2004,11(3):38-42.
被引量:8
5
崔乔,尚德静.
灵芝硒多糖SeGLP-2B和SeGLP-3B诱导K562细胞凋亡[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4,11(3):203-203.
被引量:7
6
陈宏伟,陈小莉,朱蕴兰.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J]
.食用菌,2005,27(5):10-12.
被引量:15
7
刘坤,丁重阳,王玉红,章克昌.
三种药用真菌灵芝、灰树花和姬松茸富锌能力的初步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29-33.
被引量:6
8
温磊,尚德静,王伟.
灵芝硒多糖的制备及其分离纯化[J]
.中国食用菌,2005,24(6):44-46.
被引量:11
9
赵镭,杜明,张美莉,吴继红,赵振东,佟霁云,肖丽霞,胡小松.
硒在富硒灵芝中的分布[J]
.中国食品学报,2005,5(4):119-123.
被引量:25
10
何焕清,赖穗春,何裕志,郭巨先.
赤灵芝、紫灵芝富硒栽培比较试验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1):53-54.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8
1
戴宇樵,张拓,刘亚兵,刘忠英,郑文佳.
可食用茶叶微生物产品研究进展[J]
.贵茶,2022(2):5-12.
被引量:2
2
郭莹莹,汪桐,徐峥辉,张健,李峰.
富硒灵芝的研究进展[J]
.园艺与种苗,2012,32(9):55-58.
被引量:4
3
林佳,李昌发,卢瑶.
富硒灵芝研究进展[J]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2014,33(1):52-53.
被引量:5
4
林佳,李昌发.
富硒食用菌优势与生产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3,32(9):130-131.
被引量:4
5
赵婧,冮洁.
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7):396-399.
被引量:15
6
华洋林,张苗,李俊,王群,陈彤,唐健,曹庸.
灵芝提取液的发酵优化及保湿性能评价[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16,50(5):22-28.
被引量:9
7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方仕茂,张拓,潘科.
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J]
.食品科技,2022,47(8):264-271.
被引量:6
8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刘忠英,张拓,潘科,龙林.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15(1):10-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李慧,李佳敏,董庆武,王朝江,及华,高春燕.
酸枣肉渣栽培猴头菇的研究[J]
.农学学报,2020,10(2):62-66.
被引量:7
2
杨环毓,钱忠英,傅秀花,钟浩,冯凤琴.
红茶、绿茶提取物的协同护肤功效[J]
.精细化工,2020,37(2):426-432.
被引量:8
3
张桂兴,严学东,杨佛新,蓝新月.
灵芝的功效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0958-10959.
被引量:12
4
杨慧,张美彦,宋春艳,刘建雨,徐珍,尚晓冬.
铁、锌、钙离子在三种食用菌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2017,24(2):27-33.
被引量:17
5
张曦文,赵博,张国财,刘春延,李文娟.
富硒对蛹虫草菌丝干重及胞内酶活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4):151-155.
被引量:10
6
左锦辉,薛燕,杜一杰,李丽,董银卯.
中药双向发酵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2017,47(10):583-587.
被引量:11
7
张建辉,汪霞丽,胡勇辉,周彬彬,方宣启,张丽.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食用菌中的4种硒形态[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12):4688-4693.
被引量:13
8
肖自添,刘明,何焕清,徐江.
蕉岭地区袋栽灵芝优良配方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4):83-88.
9
刘书畅,马布平,周忠发,杨林雷,李荣春.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综述)[J]
.食药用菌,2018,26(2):74-78.
被引量:23
10
熊晓斌,吴芳,黄晓辉.
四种重金属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富集量影响[J]
.食用菌,2018,40(5):18-20.
被引量:10
1
田广文,陈德育,杨祥.
富硒灵芝茶菌保健饮料的研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9):102-105.
被引量:7
2
张育松,陈洪德.
灵芝茶的功效与加工[J]
.中国茶叶加工,2000(2):22-23.
被引量:1
3
王开强,黎瑞珍,符冠烨.
灵芝茶中水分、灰分含量的测定[J]
.琼州大学学报,2004,11(2):36-37.
被引量:1
4
林旭东,康孟利,凌建刚,阮棉波.
灵芝保健袋泡茶的研制[J]
.农产品加工(下),2010(2):30-32.
被引量:4
5
赵伟峰,张连开.
项城新菜[J]
.四川烹饪,2010(4):71-71.
6
刘达标.
难忘那袋灵芝茶[J]
.饮食科学,2008(5):60-60.
7
越南咖啡产品吸引了新加坡消费者[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4(4):13-13.
8
吕晓英.
灵芝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3):381-382.
被引量:1
9
夏季保健饮料佳品——英芝堂牌紫灵芝茶[J]
.中国保健食品,2007(7):28-28.
10
吴云,曾令奎.
灵芝的开发利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5):24-26.
被引量:6
食用菌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