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苦豆子的药理及应用概述 被引量: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苦豆(Sophora alope)为豆科槐属有毒灌草,性味苦寒有毒,其化学成分是地上部分含生物碱6.11~9.03%,种子含8.11%,种子有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和尼古丁等生物碱。全草叶中还含糖类和蛋白质。苦豆草全株味极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民间用根治疗喉痛、咳嗽、痢疾及湿疹等。我国药典1977年版已将"苦豆草片"加以收载,主治痢疾及肠炎,国外早在3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国内开始于1972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主要在生物碱上,现在在传统医学领域临床常用于治疗赤痢、牙痛、湿疹顽癣、烫伤、妇科湿热带下;现代医疗主要是提取有效成分如苦参素照射液治疗慢性乙肝[1],2%苦豆子总碱乳膏治疗银屑病[2],等等。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5期6-8,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88

共引文献242

同被引文献430

引证文献35

二级引证文献18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