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下乡”活动的教育内涵及实施途径
被引量:3
出处
《湖南商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69-72,共2页
Journal of Hunan Business College
同被引文献44
-
1王志凤.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作用和机制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4-55. 被引量:5
-
2张彦.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309-310. 被引量:23
-
3禄祎,陈学静.专科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1):86-88. 被引量:2
-
4方静雨.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7(9):77-78. 被引量:48
-
5李明富.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9):157-157. 被引量:3
-
6董雨,常杰,胡赛莹.“三下乡”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研究生教育研究,1999(2):68-71. 被引量:6
-
7石军,廖良辉.大学生素质拓展社会化推进探讨[J].唐山学院学报,2004,17(3):70-72. 被引量:7
-
8钟志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高校活动课程开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57-59. 被引量:10
-
9彭兰.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倾向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5(5):179-182. 被引量:26
-
10戴育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机制的科学构建[J].教育评论,2006(3):62-64.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3
-
1唐唯,朱涛.关于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成效的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14):139-139.
-
2高伟,董平.新疆高校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67-68.
-
3詹小华,王世魁,邓映琼,张婷,汤蕰华.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动机与行为模式研究——以广州十所高校在校学生情况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3-47.
-
1杨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师道(人文),2000(6):47-47.
-
2秦晓松,吴振辉.实践“三个代表”搞好高校“三下乡”活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4):163-164. 被引量:7
-
3王斌,何坤晖.浅议“三下乡”活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J].才智,2010,0(36):221-222.
-
4尹占君,裴广为.认真领会“讲话”精神,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1(1):65-66.
-
5陈晓琦.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J].金田,2012(12):290-290. 被引量:1
-
6吴开秀.“三下乡”有“三盼”[J].红土地,2013(1):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