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Z1期21-25,共5页
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26
-
1董莉英.噶当派传承及其思想特点[J].中国藏学,2002(3):18-24. 被引量:1
-
2喻长海.汉藏佛教中观思想初传时期的不同特点[J].社科纵横,2008,23(1):116-118. 被引量:1
-
3周润年.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J].西藏研究,1999(1):93-99. 被引量:13
-
4王尧,褚俊杰.宗喀巴思想的历史渊源[J].中国藏学,1991(3):45-61. 被引量:3
-
5东智才让.阿底峡大师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功绩[J].西藏研究,1987(3):89-90. 被引量:1
-
6才让太.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J].中国藏学,1996(1):67-79. 被引量:27
-
7才让太.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本教[J].中国藏学,1995(1):68-74. 被引量:7
-
8克珠群佩.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J].中国藏学,2005(2):67-74. 被引量:2
-
9萨尔吉.略论《菩提道炬论》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6(1):34-41. 被引量:1
-
10才让太.苯教在吐蕃的初传及其与佛教的关系[J].中国藏学,2006(2):237-244.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3
-
1王雨枫,高洪波,王颂,季翔,梁鑫斌,郭娜娜.昌都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地域性特色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4):662-666. 被引量:1
-
2赵炳活.莲花戒、阿底峡和卓隆巴之菩提道思想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8,0(1):145-153. 被引量:1
-
3王黎,刘辞涛.古代西藏佛教藏书的历史发展概述[J].民族学刊,2020,11(4):74-79. 被引量:1
-
1完德才让.浅谈藏传佛教五大派别[J].学理论,2010(28):162-163. 被引量:1
-
2定真桑.西藏佛教噶当派[J].西藏民俗,2003(4):50-52. 被引量:1
-
3张虽旺.宗喀巴创建格鲁派的历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3):7-10.
-
4才吾加甫.藏传佛教宗派、学院及圣职介绍[J].新疆社会科学信息,2002(2).
-
5索代.论格鲁派佛教文化特点[J].西藏艺术研究,1999(3):69-76.
-
6朱丽霞.格鲁派哲学思想述略[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26-29. 被引量:1
-
7刘立千.藏传佛教的噶举派[J].中国藏学,1995(4):70-88. 被引量:4
-
8姚红.浅议玄奘与唯识宗[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26(1):157-158. 被引量:1
-
9王宏涛.佛教发展的八个阶段及其传播[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7):25-27.
-
10江静.神秘遥远de八帮寺[J].西南航空,2007(6):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