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云南瑶族道教科仪乐舞及其跨民族、地域性艺术文化特征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瑶族是历史和文化传统较为悠久、分布地域较广的古老民族之一。作为单一的民族共同体。
作者
杨民康
杨晓勋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5期3-17,共15页
Ethnic Art Studies
基金
“云南瑶族道教科仪与科仪音乐研究”课题的一项成果
关键词
云南瑶族
瑶族道教
道教音乐
师公戏
道教科仪
地域性
蓝靛瑶
艺术文化
道教文化
跨民族
分类号
J608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64
1
赵旭超.
粤北三溪青蛙狮舞锣鼓音乐调查研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1):69-76.
被引量:1
2
肖文朴.
瑶族“还盘王愿”仪式及其音乐研究[J]
.艺术探索,2007,21(5):29-37.
被引量:10
3
汤亚汀.
《莫扎特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评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4):24-27.
被引量:6
4
苏沙宁.
仫佬族“依饭节”及其祭祀音乐概论[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3):81-87.
被引量:7
5
赖丹.
舞中三绝——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研究[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3(4):90-94.
被引量:12
6
单霁翔.
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
.南方文物,2006(3):2-5.
被引量:204
7
[美]R·R·K·哈特曼 F·C·斯克托 林书武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8
王海龙 格利夫德·吉尔兹著 王海龙译.对阐释人类学的阐释[A].格利夫德·吉尔兹著,王海龙译.地方性知识[M](导论)[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27.
9
[荷]F·皮尔邦 S·阿洛姆 刘勇译.音乐民族学和emic/etic问题[J].(北京)中国音乐,1995,:60-60.
10
爱弥尔·杜尔干 渠东 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12]..
引证文献
4
1
杨民康.
论音乐民族志研究中的主位—客位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兼论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来龙去脉[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19-28.
被引量:36
2
吴宁华,岳子威.
区域·通道·文化空间——南岭走廊的瑶族音乐文化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21,34(5):39-47.
被引量:4
3
赵勇,胡骁.
北江流域族群舞蹈的“线性”文化互动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23,36(3):86-94.
4
杨民康.
论中国传统仪式音乐中的回旋体结构原则[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2):36-42.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杨民康.
海南黎族道公祭祀音乐表演民族志——以杞黎“招财”仪式为案例[J]
.大音,2020(1).
2
滕祯.
论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与申克音乐分析法之间的联系及其运用[J]
.音乐研究,2008(2):26-39.
被引量:13
3
杨民康.
“音声”:认知与释义--对音乐民族志研究中认知人类学及阐释学方法的读解[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54-166.
被引量:17
4
崔玲玲.
青海台吉乃尔蒙古人婚礼与婚礼仪式音乐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1):58-67.
被引量:6
5
于长军.
宏伟史诗 千古绝唱——从音乐人类学视角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演变[J]
.艺术教育,2006(3):76-77.
6
齐柏平.
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模式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3):87-95.
被引量:10
7
解珺然.
阿细跳月与撒尼大三弦舞(下)——两个彝族支系音乐、舞蹈及文化语境的比较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2):54-59.
被引量:5
8
熊晓辉.
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
.人民音乐,2009(2):76-78.
被引量:13
9
熊晓辉.
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方法探索[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1):30-33.
被引量:1
10
刘嵘.
土家族梯玛巫祀仪式音乐研究(下)--以家祭仪式“还土王愿”为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2):17-23.
被引量:8
1
魏世夫.
《二泉映月》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3):92-97.
2
蔡亮.
哈恰图良音乐作品“跨民族性”的特质成因分析[J]
.大舞台,2013(8):62-63.
被引量:2
3
廖明君,杨民康.
既显笙歌弦韵 更见文化精神——兼谈仪式音乐研究的历史、社会、个体三维视域[J]
.民族艺术,2004(4):14-22.
被引量:5
4
张振国.
关于道教音乐的思考[J]
.上海道教,2003(3):36-37.
5
甘绍成.
文昌洞经音乐与道释儒雅俗文化[J]
.音乐探索,1996(2):16-17.
被引量:3
6
蔡亮.
浅析哈恰图良《加雅涅组曲》跨界性之跨民族性[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9(3):17-20.
被引量:3
7
丁爱军.
舞蹈动作的统一性[J]
.戏剧之家,2011(6):52-52.
8
马宁妆.
“字正腔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6):101-101.
9
李秀珍.
我国民族声乐与欧洲传统声乐的对比分析[J]
.艺术教育,2016(12):88-89.
10
崔晓飞,张宇.
多元文化对设计的影响[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4-104.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