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文史》
1997年第1期42-47,共6页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同被引文献49
-
1潘世勋.欧洲绘画技法源流[J].美术研究,1990(2):56-61. 被引量:6
-
2鞠德源.清代耶稣会士与西洋奇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1):3-16. 被引量:13
-
3莫小也.游文辉与油画《利玛窦像》[J].世界美术,1997(3):71-73. 被引量:7
-
4邵宏.西学“美术史”东渐一百年[J].文艺研究,2004(4):106-114. 被引量:16
-
5孔令伟,石炯.科曾斯父子的艺术和中国山水画[J].新美术,2005,26(4):48-58. 被引量:6
-
6孙培松.利玛窦对面的曾鲸[J].书画艺术,2006(5):36-36. 被引量:2
-
7汪洋.明清时期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际遇[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2):124-126. 被引量:3
-
8一般论者认为利玛窦是最早把西洋画介绍到中国来的人,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一文:“西洋美术传人中土,盖亦自利玛窦始也.”.
-
9以宽泛的标准而言,中外美术的交流在东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时即已开始,而据史料记载,西洋画传人中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
10《明史·意大利亚传》.
引证文献11
-
1梁光泽.早期油画的分期和发展脉络──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二[J].岭南文史,2000(1):40-45. 被引量:1
-
2梁光泽.清代中叶的肖像油画家史贝霖──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一[J].岭南文史,1998,0(3):43-46. 被引量:2
-
3李建民.利玛窦与西洋画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东南文化,2010(6):115-117.
-
4阮璟,方跃武.浅议清代宫廷肖像油画的典型意义[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8):76-78. 被引量:1
-
5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研究系列之六:“第一站”和“第一港”——明清之际“珠三角”地区的西画东渐现象[J].油画艺术,2016(1):67-71. 被引量:1
-
6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研究系列之二——利玛窦之谜[J].油画艺术,2015(1):68-74.
-
7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研究系列之三——泰西绘具别传法[J].油画艺术,2015(2):89-97.
-
8王家辉.明清时代的西画东渐[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141-143.
-
9何国清.浅析明清时期的西画东渐现象[J].美术文献,2021(7):38-39.
-
10邵宏.西画来访与东方态度[J].诗书画,2015,0(1):76-84.
-
1曹天成.耶稣会士画家郎世宁研究述评[J].美苑,2012(5):58-61. 被引量:2
-
2筱笛,王凯(摄影).一场“不败而败”的颜色战[J].中华遗产,2012(12):58-71.
-
3莫小也.游文辉与油画《利玛窦像》[J].世界美术,1997(3):71-73. 被引量:7
-
4王柔.西洋音乐传入中国考[J].音乐研究,1982(2):92-95. 被引量:14
-
5弗朗索瓦.皮卡尔,贾抒冰.明清时期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概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2):125-130. 被引量:7
-
6鹤田武良,冯慧芬.中国油画的滥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97(3):14-18. 被引量:11
-
7明晓艳.清宫洋画家王致诚考略[J].文物,2006(2):92-95.
-
8曹天成.宫廷画师的另一面——耶稣会士郎世宁在华交游及护教活动略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4):15-22. 被引量:1
-
9谢孝苹.关于《五知斋琴谱》[J].音乐研究,1992(1):40-40. 被引量:5
-
10袁宝林.潜变中的中国绘画[J].美术,1995(4):32-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