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被引量:3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共1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21
-
1王嘉毅,李颖.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J].教育研究,2008,29(2):21-32. 被引量:25
-
2洪艺敏.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组织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08,29(4):36-40. 被引量:5
-
3陈玉琨.也谈教育家办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8,28(22). 被引量:14
-
4劳凯声.教育体制改革的公益性诉求[J].理论视野,2008(7):23-26. 被引量:17
-
5褚宏启.光荣与梦想:建立公平高效的教育新秩序——中国教育政策30年述评(1978-2008)[J].中国教育学刊,2008(10):1-7. 被引量:7
-
6雷万鹏,陈贵宝.论农村代课教师的分流政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1):116-121. 被引量:19
-
7许建争.教育与幸福——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8,29(1):109-110. 被引量:11
-
8李森,潘光文.从美国教学论流派的创生看中国教学论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3):18-23. 被引量:7
-
9本刊记者.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资格制度——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J].中国教师,2008(17):4-5. 被引量:4
-
10王亚杰,张彦通.论新时期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J].教育研究,2008,29(2):47-52.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719
-
1潘懋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2(6):13-15. 被引量:27
-
2朱福传,张华.农村中小学英语学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7(1):76-76. 被引量:1
-
3杜安国.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探求,2005(4):74-77. 被引量:17
-
4何凯.原创性:学术评价的最高标准[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2):101-102. 被引量:7
-
5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J].教育研究,1999,20(1):8-17. 被引量:51
-
6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上)[J].教育研究,1998,19(12):4-13. 被引量:46
-
7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19(9):19-28. 被引量:63
-
8杜时忠.德育功能层论——兼评德育功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2):22-27. 被引量:15
-
9谷贤林.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成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9(3):33-36. 被引量:7
-
10于光远.重视培养人的研究[J].学术研究,1978(3):25-31.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2979
-
1莫芮.论国家课程标准应用的研究取向与转化范式[J].教育科学论坛,2020,0(1):5-10.
-
2马廷奇,王俊飞.从专业到专业群: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产业需求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11-15. 被引量:49
-
3徐亮.多元文化下德育的道德标准研究[J].作家天地,2020(8):145-146.
-
4火东霞.严格监管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基于10所被督导复查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情况的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2,22(4):17-25. 被引量:4
-
5陈涛,蒲岳,潘黎,韩茜.中国教育研究演变:主题、逻辑及发展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5-147. 被引量:1
-
6阮慷,陈武元.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1):141-157. 被引量:4
-
7邵泽国,相玉红,王莉.智慧医疗背景下临床信息系统课程改革[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11):86-89. 被引量:1
-
8辛未.大数据时代教育的人文向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5):25-34. 被引量:11
-
9张和平,张青根,尹霞.家庭资本、校外培训与教育机会公平[J].教育学术月刊,2021(2):3-11. 被引量:19
-
10刘爽.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英语教改策略[J].校园英语,2020(48):60-61.
同被引文献17
-
1杨昌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8):39-42. 被引量:10
-
2陈晓春.学术性、师范性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0):85-86. 被引量:3
-
3熊才平,吴瑞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浙江省台州市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6,27(3):50-53. 被引量:22
-
4本刊编辑部.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7,28(3):3-16. 被引量:19
-
5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28(3):83-86. 被引量:24
-
6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23-24.
-
7熊才平,戴红斌.将乡镇中心学校建成当地信息资源中心的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0):28-30. 被引量:2
-
8李思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师范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和实践探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4. 被引量:27
-
9吴德刚.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2008,29(4):3-8. 被引量:44
-
10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3-97. 被引量:140
二级引证文献4
-
1陈倩.专升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5):252-253. 被引量:3
-
2王星.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29-34. 被引量:9
-
3田小星.试论高校新型学生管理制度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226-227.
-
4黄欣,吴遵民,高晓晓.新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嬗变与展望[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1):10-17.
-
1本刊编辑部.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6,27(3):3-15. 被引量:14
-
2本刊编辑部.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7,28(3):3-16. 被引量:19
-
3本刊编辑部.201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1,32(2):4-14. 被引量:5
-
4本刊编辑部.201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3,34(2):9-20. 被引量:5
-
5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1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云南教育(视界),2012(4):39-43.
-
6本刊编辑部.2013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4,35(2):13-28. 被引量:8
-
7高宝立,杨雅文,刘洁,许建争,张平,邓友超,金东贤.2014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扫描[J].辽宁教育,2015,0(6X):5-8. 被引量:1
-
8本刊编辑部.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8,29(3):3-17. 被引量:19
-
9高宝立,邓友超,宗秋荣,杨雅文,金东贤,刘洁,许建争,张平.2011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平安校园,2012(5):28-33.
-
10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1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辽宁教育,2012,0(5X):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