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子计算机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子计算机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熊卫国刘焱文(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加之存在正品、混淆品与伪品;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差异,这给中药材准确鉴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经长期实践,证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
作者
熊卫国
刘焱文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关键词
中药鉴定
计算机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分类号
R282.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8
1
余友芹,谢宗万,施越华,高淑英,马凤英,王玠.
电脑检索全国中草药名鉴数据库的研制与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9):562-565.
被引量:5
2
毕开顺,王玺,罗旭.
人参质量的化学模糊模式识别[J]
.药学学报,1992,27(1):48-51.
被引量:24
3
王铁杰,罗旭,王玺,何春馥.
中药龙胆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J]
.药学学报,1992,27(6):456-461.
被引量:31
4
董国明,张汉明,郑汉臣.
仙茅属植物花粉的计算机图像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15(3):233-235.
被引量:17
5
王永金,杨泽民.
红外光谱鉴定熊胆的研究[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6(3):157-163.
被引量:12
6
邬家林,郭建平.
219种药材及其混淆品的紫外光谱测定[J]
.华西药学杂志,1993,8(2):108-110.
被引量:4
7
田进国,许欣荣.
红外光谱法鉴别中药材的初步探讨[J]
.中草药,1989,20(5):29-32.
被引量:28
8
陈根顺,章新友,杨雄志,何雁.
常见中药材性状鉴别电脑模拟的探讨[J]
.中药材,1994,17(4):14-16.
被引量:7
9
高陆,刘振铁,马纪昶.
中药鉴定微机分析系统[J]
.中成药,1992,14(4):44-44.
被引量:7
10
曾宪武,刘龙华,徐绍英.
应用电子计算机检索花类药材[J]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9,18(2):53-5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王增贤,周敬德,房台生,刘勇.
新生儿大脑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和血管密度的图像分析研究[J]
.解剖学杂志,1993,16(2):101-104.
被引量:20
2
苏薇薇,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年,5卷,2期,89页
3
张松石,药学通报,1987年,22卷,4期,224页
4
袁锡炳,药学学报,1987年,22卷,12期,936页
5
陈颖辉,中药材科技,1984年,6期,43页
6
仇良栋,中药材科技,1984年,5期,23页
7
邬家林,中药材科技,1984年,5期,49页
8
谢培山,药物分析杂志,1981年,1卷,3期,137页
9
凌大奎,药检工作通讯,1978年,8卷,6期,271页
10
团体著者,药品与生物制品,1977年,3期,165页
共引文献
183
1
付萍萍,郭怀忠,刘敏芳,孙贺英.
现代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药材,2001,24(7):537-541.
被引量:2
2
赵燕强,杨立新,张宪民,邱明华.
威灵仙的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8,31(3):465-470.
被引量:61
3
黄玉文,丁建峰.
采用阳极屏蔽提高电镀厚度均匀性[J]
.印制电路信息,2002(10):38-38.
4
宋健,张会敏.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鉴定现代研究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07,5(9):60-61.
被引量:1
5
丁小余,张卫明,王峥涛,徐珞珊.
石斛属民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生药学研究[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1):1-14.
被引量:16
6
申明金,柴震,贾飞云.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北方药学,2010,7(2):32-35.
被引量:5
7
魏建华,董莉,潘晓鹏,仲跻华.
人参单体皂甙的药理研究简介[J]
.人参研究,1997,9(2):24-25.
被引量:2
8
苏薇薇.
中药砂仁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1992,8(1):18-20.
被引量:4
9
刘文娜.
现代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2004,17(4):298-299.
被引量:1
10
邓勃.
分析化学计量学的进展[J]
.分析试验室,1993,12(4):85-9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5
1
蔡煜东,宫家文,甘骏人,姚林声.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评价中药威灵仙的质量[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9):518-520.
被引量:17
2
张亮,马国祥,张正行,徐国钧,安登魁.
中药石斛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J]
.药学学报,1994,29(4):290-295.
被引量:36
3
白雁,孙素琴,李军,樊克锋,王东,陈志红.
FT-IR光谱法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过程的监控研究[J]
.中成药,2005,27(5):544-549.
被引量:15
4
陈根顺,章新友,杨雄志,何雁.
常见中药材性状鉴别电脑模拟的探讨[J]
.中药材,1994,17(4):14-16.
被引量:7
5
凌云,闻一渝,钟国跃,胡鸣,周华蓉.
中药学图象和文字数据库的建立[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58-59.
被引量:15
6
田进国,许欣荣.
红外光谱法鉴别中药材的初步探讨[J]
.中草药,1989,20(5):29-32.
被引量:28
7
张亮,蓝要武,韩英,张正行,安登魁.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识别研究[J]
.药学学报,1995,30(2):127-132.
被引量:34
8
丁培贤,贺天笙.
生物免疫化学法检定虎、豹骨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89,24(8):457-460.
被引量:17
9
史春香,杨悦武,郭治昕,祝国光.
近红外技术鉴别黄芪产地[J]
.天津药学,2006,18(1):19-21.
被引量:21
10
成则丰,李丹婷,李花琼,程存归.
FTIR聚类分析结合差热分析法应用于中药材延胡索表征的研究[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42(8):601-60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4
1
梁欣健,刘家水,张丹雁.
浅谈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2011,27(2):4-5.
被引量:6
2
赵前程,王晓兰,武中臣,关洪斌.
FTIR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及优化[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66-1468.
被引量:3
3
夏保云,冯鑫,蔡文生,印春生,潘忠孝.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用于牛黄解毒片的质量评价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3):48-50.
4
魏刚.
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47-48.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赵艳,罗万玲,杨青松.
FTIR光谱主成分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青稞[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1415-1418.
被引量:6
2
罗聪佩,何涛,淳泽.
红外光谱法在石斛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19(3):537-541.
被引量:11
3
李洁,梁虹.
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25-227.
被引量:2
4
周文婷,林萍,王海霞,姬生国.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231-3236.
被引量:12
5
崔建新,高海波,洪文学.
基于雷达图特征提取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葛根粉鉴别方法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15,25(7):719-724.
被引量:4
6
曾东.
浅谈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6,0(3):20-21.
7
胡小宁,李甜,郭芹,李宁阳,张雨,屈阳,王新萍,唐晓珍,王强.
白藜芦醇酯化改性及其纯化表征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22,43(5):374-382.
被引量:1
8
王秋玲.
HPLC法同时测定少林正骨精中5种成分的含量及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建立[J]
.亚太传统医药,2023,19(11):35-41.
9
张鑫,李克杰,杨全,程轩轩,张春荣,唐晓敏,周良云,潘利明.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中药鉴定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9):2116-2120.
被引量:12
1
严振.
合欢皮与其两种伪品的鉴别[J]
.湖南中医杂志,1999,15(3):67-67.
被引量:1
2
李葆华.
女贞子的研究状况[J]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7):49-51.
被引量:4
3
吴惠妃,梅全喜,田素英.
抱树莲生药学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5):37-38.
4
徐连城,袁昌鲁,王雅娟.
鲜黄连的生药鉴定[J]
.中药材,1992,15(4):16-19.
5
吕跃杰,周建理.
紫花地丁生药鉴定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1,15(4):510-511.
被引量:2
6
陈道峰,徐国钧,徐珞珊,金蓉鸾.
鸡血藤的性状鉴定[J]
.中药材,1993,16(8):21-24.
被引量:12
7
史振武,彭春龙.
电子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
.北京中医,1995,14(6):13-14.
被引量:1
8
刘金荣,成玉怀,王航宇,唐辉.
南瓜和苦瓜的生药鉴定[J]
.中草药,2001,32(10):938-939.
被引量:1
9
于良富.
金银花研究发展概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1):147-149.
被引量:6
10
孙得淼,王欣然,王京昆.
中药材鉴定方法概述[J]
.中南药学,2017,15(4):487-491.
被引量:24
中国中药杂志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