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铜鼓兴衰看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古代壮族青铜文化代表的铜鼓在2000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和衰落几大发展阶段。这种演变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不同类型铜鼓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两方面对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做一考察。
作者
韦姗杉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文物春秋》
2009年第2期20-23,55,共5页
关键词
壮族
铜鼓
青铜文化
发展历程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2.318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蒋廷瑜.
广西铜鼓概论[J]
.广西社会科学,1993(1):64-67.
被引量:5
2
万辅彬,姚舜安,李世红,鲁冀邕,彭子成,蒋廷瑜.
古代铜鼓矿料来源的铅同位素考证[J]
.物理,1990,19(3):148-152.
被引量:7
3
孙淑云,刘云彩,唐尚恒.
广西北流县铜石岭冶铜遗址的调查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5(3):266-273.
被引量:9
4
洪声.
广西古代铜鼓研究[J]
.考古学报,1974(1):45-90.
被引量:24
5
黄增庆.
广西出土銅鼓初探[J]
.考古,1964(11):578-58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7
1
蒋廷瑜.
铜鼓探索万种情——我的铜鼓研究之路[J]
.民族艺术,2021(1):5-11.
被引量:1
2
李永春,黄全胜,李延祥.
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冶炼技术分析[J]
.有色金属,2010,62(2):116-122.
被引量:7
3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4
陈国强.
东南越族文化特质与铜鼓[J]
.东南文化,1986(2):2-5.
5
陈为.
东瓯西迁之议[J]
.东南文化,1986(2):119-126.
被引量:2
6
李晓岑,徐人平.
数理统计方法在科技考古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6(2):63-68.
7
袁华韬,万辅彬.
中国青铜冶铸技术发展对铜鼓的影响[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43-48.
被引量:1
8
李延祥,黄全胜,万辅彬.
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初步考察[J]
.有色金属,2007,59(4):175-179.
被引量:8
9
谭滟莎.
环北部湾地区的铜鼓文化[J]
.东南亚纵横,2008(4):68-70.
被引量:2
10
陈吉生.
试论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四)[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0):13-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董天策.
传播机遇与媒体战略:以广州亚运报道为例[J]
.重庆社会科学,2008(3):61-63.
被引量:3
2
李伟卿.
中国南方铜鼓的分类和断代[J]
.考古,1979(1):66-78.
被引量:16
3
何纪生.
略述中国古代铜鼓的分布地域[J]
.考古,1965(1):31-39.
被引量:5
4
蒋廷瑜.
广西铜鼓遍山隅[J]
.传承,2009(5):52-54.
被引量:2
5
苏沙宁.
壮族铜鼓及其音乐艺术的历史与现状思考[J]
.艺术探索,1997,11(S1):200-207.
被引量:1
6
蒋贻杰.
试论铜鼓的组织传播[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60-63.
被引量:4
7
汪三汉,谭雅宁.
媒介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3):81-8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懿.
试探符号传播下的广西铜鼓形象[J]
.文化与传播,2012,1(2):56-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胡莘.
“凝视”理论视阈下的广西铜鼓装饰文化研究[J]
.西部皮革,2021,43(20):86-88.
1
贺勇.
试论燕国墓葬陶器分期[J]
.考古,1989(7):642-648.
被引量:2
2
张为民.
黄帝族源东夷说[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2):73-76.
被引量:5
3
蒿峰.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中国古代玉器赏析(15)[J]
.齐鲁周刊,2017,0(10):66-67.
4
宋增波.
论中国宋元明三朝的龙纹陶瓷[J]
.大视野,2009,0(3):3-4.
5
刘卓平.
旋涡纹的样式及演变[J]
.时代人物,2008,0(9):146-146.
6
余盈莹.
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分析[J]
.文艺争鸣,2011(06X):72-73.
被引量:1
7
王志成.
虎文化的象征意义[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3):73-75.
被引量:4
8
故宫内的星巴克[J]
.中考金刊,2008(7):25-25.
9
张美琴.
论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及其先进性[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3):79-81.
被引量:3
10
朱晓琴.
浅谈南朝服饰风尚[J]
.丝绸之路,2011(24):32-33.
文物春秋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