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系统观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系统观□谢安邦赵文华谢安邦/华东师大研究生院教授赵文华/华东师大教科所博士生(上海200062)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理论工作者眼中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对高等教育空间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在一定...
作者
谢安邦
赵文华
机构地区
华东师大研究生院
华东师大教科所
出处
《上海高教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空间布局
系统观
教育发展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3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143
1
李世奇,张珏.
新一轮高校空间布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5):6-12.
被引量:5
2
马丁.英斯,冯李崟,钟周.
国际化视角下的德国“卓越计划”[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6-11.
被引量:24
3
梅海玲.
中美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比较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102-105.
被引量:5
4
徐国利.
关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J]
.抗日战争研究,1998(2):122-139.
被引量:21
5
李平.
高等院校布局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发展研究,1998,18(S1):17-20.
被引量:1
6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的若干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1983,4(1):4-26.
被引量:15
7
陈慧青.
从重构到整合:建国后我国高校布局结构的宏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25-127.
被引量:4
8
王焯.
民族教育分布和布局探讨[J]
.民族教育研究,1990,1(3):30-35.
被引量:2
9
朱轸.
1952年江苏高校院系调整简况[J]
.江苏高教,1989(1):73-74.
被引量:3
10
余子侠.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J]
.近代史研究,1995(6):167-178.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3
1
刘尧.
均衡观:我国高教基地发展的合理主张——兼评我国高教发展的萎缩观和非均衡观[J]
.上海高教研究,1998,18(10):16-19.
被引量:2
2
陈慧青.
高校空间分布特征探析[J]
.教育评论,2011(5):6-8.
被引量:10
3
戚瑞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0):39-45.
被引量:7
4
胡浩,陈鑫弘,葛岳静.
我国高校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差异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4(3):1-7.
被引量:7
5
朱雪梅,周红莉.
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文献述评[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19-22.
被引量:2
6
赵海峰,冯修己.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方法及思路[J]
.现代教育管理,2018(9):11-16.
被引量:1
7
许士荣.
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现实选择[J]
.煤炭高等教育,2002,20(4):17-19.
被引量:2
8
刘国瑞.
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19,0(9):1-9.
被引量:52
9
李存园.
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形态与优化路径[J]
.韶关学院学报,2020,41(11):26-32.
被引量:2
10
张炜,潘璐璐.
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的研究生省域布局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4):58-6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6
1
郭瀛霞,李广平,陈武元.
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区域差异——基于疫情期间师生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1):37-48.
被引量:25
2
李世奇,张珏.
新一轮高校空间布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5):6-12.
被引量:5
3
葛新斌,李佳.
“组团式”教育援藏中本地教师教育空间重构的困境及对策[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80-87.
被引量:1
4
李忆辛,刘在洲,李小平.
乡村人才振兴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话语重构——基于“话语分析”视角的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6):38-47.
被引量:3
5
吴颖,崔玉平.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演进历程与动力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25-36.
被引量:70
6
刘国瑞.
关于高等学校学科结构调整的再认识[J]
.大学与学科,2021(1):72-81.
被引量:10
7
司文慧,管志光,孙芹.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1):72-75.
被引量:2
8
刘强,阳凡林.
科教协同育人背景下海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4):121-123.
被引量:3
9
吴春华,郑艳,黄铁兰.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价值实现途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118-120.
被引量:1
10
刘尧.
从统计学角度看我国地方高等学校办学特色[J]
.天中学刊,2007,22(3):134-140.
被引量:1
1
刘欣.
创造性学习中的系统观[J]
.江苏高教,1996(2):31-32.
2
吕晗波.
系统观下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12):186-189.
3
赵向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0(2):82-82.
被引量:1
4
张玉春,张玉联.
应用系统观实现中学教学的最优化[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1(4):83-83.
被引量:1
5
陈涛,孙宝林.
系统观导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
.农业网络信息,2013(12):156-159.
6
王坤.
系统观视域下探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6):42-44.
7
李效云,李晓晶.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1997,0(3):9-11.
被引量:1
8
沐年国.
系统观下的中美统计教学对比研究[J]
.科技资讯,2012,10(5):184-184.
9
郁良根.
试论高校编制管理的系统观[J]
.江苏高教,1998(6):68-71.
被引量:1
10
孙晓红.
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9):63-63.
上海高教研究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