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龚国芳张海军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纵观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无不有科技发展的烙印。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其自身内容之丰富,学科之繁多,发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尤...
作者
龚国芳
张海军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方研究生部
淮南矿业学院
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71,共8页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科学技术发展
教育改革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朱开轩.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6):1-7.
被引量:15
2
李余生,殷辉安.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4):18-23.
被引量:14
3
黄静.
中英研究生教育初析──兼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68-7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刘仲林.
迈向跨学科研究的新阶段[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4(1):44-46.
被引量:10
2
杨振宁.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科学基金,1994,8(2):79-86.
被引量:6
3
张明根.
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及其启示[J]
.国际安全研究,1994,24(1):24-32.
被引量:24
4
陆跃峰.
论科学技术进步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协同性(上)[J]
.高等教育研究,1991,12(1):39-4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9
1
陆叔云.
走出思想误区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2):50-54.
被引量:10
2
刘元芳.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学习、执行《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的体会[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3):60-62.
3
李振远,刘渤,王武召,苏幼芬.
我国研究生价值观念变化趋态及其德育工作对策[J]
.青年研究,1997(6):21-26.
被引量:5
4
葛永庆,尹成群.
关于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几点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1997(3):52-55.
被引量:1
5
杨志坚.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五)——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与挑战[J]
.辽宁教育研究,2004(9):20-26.
被引量:17
6
许为民,曹蕴娴,陈慰浙.
硕士生学制的国际比较与改革借鉴[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23-26.
被引量:10
7
侯勇,贾法彬.
火电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思考[J]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2):21-25.
被引量:4
8
李福民,王书恒,吕庆,高爱民.
从现代科技革命特点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6-138.
9
叶诠之.
网络汽车向我们驶来[J]
.中等职业教育,2006(02S):40-40.
10
曾氢.
加强建设,优化管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6,12(4):102-10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8
1
顾明远.
试论21世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3):12-15.
被引量:53
2
朱开轩.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6):1-7.
被引量:15
3
陈田香.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崛起和发展[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3):128-134.
被引量:3
4
金之庆,方娟,葛道阔,郑喜莲,陈华.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之前瞻[J]
.作物学报,1994,20(2):186-197.
被引量:98
5
殷新佑,戚昌瀚.
水稻生长日历模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3):339-346.
被引量:28
6
诸德辉,李鸿祥,赵春江,杨宝祝.
小麦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J]
.作物杂志,1995(6):1-3.
被引量:10
7
炎冰,宋子良.
“交叉学科”概念新解[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3(4):51-54.
被引量:35
8
郑晓瑛.
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141-147.
被引量:136
9
[4]刘大椿.科学技术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
骆世明,郑华,陈春焕,温洋.
水稻高产栽培中应用计算机模拟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1990,17(3):14-17.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5
1
李福民,王书恒,吕庆,高爱民.
从现代科技革命特点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6-138.
2
叶诠之.
网络汽车向我们驶来[J]
.中等职业教育,2006(02S):40-40.
3
刘璠,周佳琪,张希洋.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体制的特征及评价标准[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29):23-24.
4
曹宏鑫,葛道阔,张文宇,张伟欣,曹静,梁万杰,宣守丽,刘岩,吴茜,孙传亮,张玲玲,夏吉安,刘永霞,陈昱利,岳延滨,张智优,万倩,潘月,韩旭杰,吴菲.
农业模型发展分析及应用案例[J]
.智慧农业(中英文),2020,2(1):147-162.
被引量:11
5
王宇欣,李保明.
美国康奈尔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J]
.农业工程,2013,3(1):80-8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刘志杰,刘恒,毛文菊,杨福增,王旺,秦纪凤.
面向多机器人的传统苹果园无线通信信号传播特性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8):283-293.
被引量:5
2
黄天艺,吴华瑞,朱华吉.
基于多模态数据驱动的黄瓜温室湿度预测方法[J]
.电子测量技术,2023,46(16):97-104.
被引量:3
3
夏吉安,母文涛,徐荣旺,杨善群,袁望皓,朱俊.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6):36-39.
被引量:2
4
应义斌,李杜娟.
研究生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4(1):85-88.
被引量:3
5
张春玲,徐玉梅.
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探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3-4.
6
陈军斌,王汉青.
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案例分析[J]
.石油教育,2015(3):56-59.
被引量:1
7
王丹,程华东.
北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路径探讨与借鉴——以康奈尔大学和萨斯喀彻温大学为例[J]
.领导科学论坛,2015(17):44-46.
8
魏雪芬.
改革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J]
.时代教育,2016,0(13):204-204.
9
李冬梅,陈东彦,刘凤秋,孙伟,毕卉.
创新教育视角下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的探究[J]
.高师理科学刊,2016,36(12):75-77.
10
郭兴梅,丹媛媛.
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运行机制探索[J]
.科技视界,2017(28):33-33.
1
季志芹.
《科学课程标准》对自然教学的指导意义[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4(9):37-37.
2
韩晓沿.
来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小议科学课堂的生活化[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1A):57-58.
被引量:2
3
谢长廷.
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尽情地“玩”[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1):81-81.
4
赵有忠.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25-25.
5
魏英.
小学科学课怎样指导学生搞小发明[J]
.小学科学,2012(6):114-114.
6
闫江.
高中信息技术发展趋势[J]
.林区教学,2016,0(8):93-94.
被引量:1
7
罗琨.
对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下),2011(7):20-21.
8
郭彦方.
浅谈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9):93-93.
9
王国军,米新江,王昭,王岳斌,王然.
计算机教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势在必行[J]
.计算机教育,2013(13):29-34.
被引量:6
10
付春晖.
我的小学科学课的实践研究[J]
.好家长,2015,0(47):87-87.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