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大学聚集了国内精英人才,成为了中国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最密集的机构,承担了国家的主要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工作,必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极"。
作者
王秀勤
机构地区
西安财经学院
出处
《内江科技》
2009年第6期60-60,150,共2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极
角色定位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1
段婕,牛振喜.
加强高等教育创新,培养知识型人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2):8-10.
被引量:10
2
徐澄.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教育创新[J]
.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2(3):5-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迟景明.
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发展与教育创新[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9,15(4):16-19.
被引量:6
2
[5]董书通.精神价值与中国经济转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德宾.
试论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25(1):70-72.
被引量:2
4
施强.
试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教育创新[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2(6):47-50.
被引量:2
5
钟雅苏.
论高校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3):159-16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4
1
冯涌.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等教育创新[J]
.社科纵横,2006,21(3).
2
张华.
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J]
.文教资料,2005(36):38-39.
被引量:2
3
周婧,王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问题[J]
.成功,2013(7):148-148.
被引量:3
4
唐文清 ,曾荣英 .
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高校实验室工作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26-28.
5
王秀勤.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创新思维培养思路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6(01B):121-121.
被引量:5
6
王秀勤.
创新型人才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创新[J]
.科技资讯,2006,4(2):55-55.
被引量:1
7
王秀勤.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机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3X):139-140.
被引量:3
8
王秀勤.
制约高等教育创新的因素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174-175.
被引量:2
9
王秀勤.
建立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图书馆员管理模式[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4):16-18.
被引量:3
10
邱东升.
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J]
.价格月刊,2006(12):35-3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
1
郭海燕.
完善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1):159-161.
被引量:2
2
董晋曦.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兼论高校应成为知识创新系统的第一执行主体[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6):6-10.
被引量:20
3
赵敏,臧莉娟.
美国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
.江苏高教,2006(6):130-133.
被引量:13
4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报告[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3-11.
5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45.
6
LUNDVALL B. National Systems of production,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building [J ]. Research Policy, 2002 ( 31 ) : 213-231.
7
张红兵,贾来喜,李潞.SPSS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8
谭春辉.
我国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测度——基于2000—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项的统计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5):122-126.
被引量:12
9
刘志春.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构成及我国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5-8.
被引量:23
10
路甬祥.
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再思考[J]
.求是,2002(20):6-8.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
1
薛岩松,卢福强.
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0):144-150.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李兴国,刘霜.
我国普通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分布特征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5(28):167-168.
被引量:1
2
卢福强,孙海涛,薛岩松.
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
.科技成果纵横,2012(2):34-37.
3
卢福强,薛岩松.
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10-116.
被引量:2
4
卢福强,薛岩松,毕华玲.
基于随机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科学研究水平评价[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31(4):83-88.
被引量:1
5
孙海涛,毕华玲,卢福强,薛岩松.
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评价的量化计算方法探析[J]
.科技成果纵横,2012(4):14-15.
6
薛岩松,卢福强,毕华玲.
天津市产业集聚程度的实证研究——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5(6):90-92.
7
李兴国.
普通高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励的分布特征——基于2002—2014年通用获奖项目的分析[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4):17-22.
8
吴陆生,王钊.
广东高校生物产业领域专利技术竞争力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5):188-194.
被引量:8
9
李鹏.
高校“双创”理念新实践:制度性创业[J]
.生产力研究,2018(8):110-117.
10
唐瑜谦.
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与创新,2020,0(4):25-26.
被引量:2
1
莫伊拉.赫伯斯特,刘韦玮.
再见,美利坚![J]
.中国市场,2009(37):63-63.
2
毕立敏.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1):220-220.
3
张翠平.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心理机制的运用[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4):127-128.
4
颜廷明.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12X):41-41.
5
孙远清.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6):131-131.
6
杨长萍.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文理导航,2009(1):51-53.
7
谭相彬.
精英尽入“权力之彀”弊大于利[J]
.民主与法制,2011(36):3-3.
8
莫斯科大学提高中国留学生入学标准[J]
.世界教育信息,2005,18(12):57-57.
9
张卫红.
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2):31-33.
被引量:2
10
郑晓,高建.
中国科技人才使用状况分析[J]
.特区经济,2005(9):76-77.
被引量:3
内江科技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