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28,共2页
The Food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40
1 王文义,高竹臣.肽类与蛋白质作为功能性食品基料[J] .食品工业,1993,14(2):21-22. 被引量:15
2 郑建仙.功能性甜味剂[J] .食品.饲料添加剂信息,1994(4):1-8. 被引量:5
3 郑建仙.富硒酵母自溶物及在调味料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1995,16(5):23-25. 被引量:10
4 范伟平,欧阳平凯.酶工程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添加剂工业,1996(4):20-26. 被引量:4
5 江苏省食品饲料添加剂科技情报站.精细化工-我国甜味剂工业的现状与开发前景[J].食品饲料添加剂信息,1990,(1):1-8.
6 刘成.食品添加剂应用大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7 陈海燕,刘俊梅,王玉华,胡耀辉.高产赤藓糖醇菌株RH-UV-L4-F9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9):70-73. 被引量:7
8 郑建仙.功能性糖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8-68.
9 Jinbyung P,Byungcheol S,Jungryul K. Production of Erythritolin fed-batch cultures of Trichosporon sp[J].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1998,(06):577-580.
10 Hirata Y,Igarashi K,Ezaki S. High-level production ofErythritol by strain 618A-01 isolated from pollen[J].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1999,(05):630-635.
引证文献6
1 姬德衡,钱方,牟光庆.生物技术在保健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综述[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23(3):186-189. 被引量:2
2 贾伟,周志江,韩烨,刘媛媛.丛梗孢酵母发酵产赤藓糖醇条件的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3):170-173. 被引量:2
3 关瑾.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当代化工,2002,31(2):89-91. 被引量:25
4 姬德衡,钱方,高学明.发酵工程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2002,27(7):9-10. 被引量:7
5 姬德衡,钱方,祖国仁.微生物工程在保健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 .江苏食品与发酵,2002(2):12-15. 被引量:2
6 姬德衡,钱方,刘雪雁.微生物工程在保健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21(3):175-178.
二级引证文献38
1 刘芳,吕元勋,汪志强,高志璞.饲料甜味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饲料工业,2009,30(18):56-58. 被引量:9
2 张雷,蔡菊,周万胜.甜味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饲料博览,2004,16(7):4-6. 被引量:9
3 姜彬,冯志彪.甜味剂研究进展[J] .山西食品工业,2005(3):16-19. 被引量:10
4 史先振.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5,24(12):1-4. 被引量:15
5 胡晓倩.植物体内非糖类甜味剂的开发与利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87-88. 被引量:5
6 黄德娟,谈华平.功能性低聚糖[J] .生物学通报,2005,40(12):19-21. 被引量:18
7 姜彬,冯志彪.甜味剂发展概况[J] .食品科技,2006,31(1):71-74. 被引量:28
8 徐静,税志坚.甜味剂的发展现状和影响[J] .广西轻工业,2008,24(1):6-7. 被引量:3
9 毕海丹.生物技术在肉类食品中的应用现状[J] .肉类研究,2009,23(1):52-56. 被引量:4
10 鲁琳,杭义萍,高燕红,梁春穗,许秀敏,李晖.食品甜味剂分类及其检测技术现状[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033-2035. 被引量: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