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
被引量:2
出处
《首都公共卫生》
200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Capit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参考文献5
1 隋少峰,李士雪,孔凡玲,李莉.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卫生服务体系[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5):315-315. 被引量:4
2 宋月,魏云芳,王彦宏.2004—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生产环境职业危害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2008,35(2):168-169. 被引量:3
3 翟光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J]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54-1155. 被引量:14
4 李涛,张敏,李德鸿,邹昌淇,杜燮祎,牛和平.中国职业卫生发展现状[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2):65-68. 被引量:125
5 李涛,张敏,李德鸿,邹昌淇,杜燮祎,牛和平.中国职业卫生发展战略及目标[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2):69-71.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11
1 李朝林,史晓讳,林铮.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现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3):168-170. 被引量:25
2 [1]白剑峰.让农民工有尊严地工作[N].人民日报,2005-05-26(5).
3 [2]Muto á T,Takata á Y,Aizawa á T.Mizoue Analysis of Japanese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 for small-scale enterprises,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Joint WHO/ILO Task Group[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0,73:352-360.
4 [3]Lee SH.Oceupational medicine in Korea[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1999,72:1-6.
5 [4]Chu C,Brencker G,Harris N,et al.Health-promotion workplaces -international settings development[J].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00,15 (2):155-167.
6 关于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宣言[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5,21(6):321-322.
7 L.Fedotov,薄梅花.ILO/WHO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8,24(1):16-17. 被引量:39
8 朱宝铎,张勇.关于我国职业卫生立法的一些思考[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26(1):3-6. 被引量:12
9 李涛.关于我国职业卫生立法之浅见[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5):329-332. 被引量:8
10 李涛,张敏,苏志,陈锐,贺青华,张勇.我国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4):201-202.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169
1 周华.关于职工职业病防护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探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S2):60-61.
2 田卫华,牛兆煜,王凯东.关于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和测试方法的探讨[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20(3):194-195.
3 张军.工农业生产中职业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J] .职业与健康,2005,21(7):985-987. 被引量:1
4 张忠彬,孙庆云.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危害控制[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966-969. 被引量:8
5 刘金玲,何顺升,赵艳敏.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19(2):119-120. 被引量:14
6 沙森.铁路从业者应获得基础职业卫生服务[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6,33(2):103-105. 被引量:2
7 王明阳.安徽省尘肺病转归及死因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29-131.
8 程淑群.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02-303. 被引量:18
9 毋小玉,姚武,李丽,郝长付,王娜.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与环境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4):681-682.
10 鲍缇夕,姬红蓉,樊晶光.高原地区672例尘肺患者死因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7):108-1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
1 刘向阳.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5年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J] .职业与健康,2007,23(3):177-178. 被引量:3
2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R/OL].[2008-04-30].http://www.moh.gov.cn/newshtml/21713.htm.
3 金泰廪.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1-252.
4 李志广.职业卫生服务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8): 985-987.
5 胡玮,刘萍.北京市大兴区2009年职业卫生检测及职工健康监护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9 — 1341.
6 郝静,王生,何丽华,等.北京市通州区工业企业职业有害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 141-142.
7 丁克颖,金祖华,张佳维.上海市闵行区2003—2007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J].职业与健康,2008,24(22): 2388 — 2389.
8 徐斌.2004—2006年椒江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4): 350-352.
9 温少燕,陈才,曾庆民.2006—2008年佛山市顺德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12): 1210-1212.
10 张红梅,闫乐,毛玉梅,等.北京市怀柔区职业人群2009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 28(7): 888 — 889.
引证文献2
1 王伟琴,陶晖,姚利颖,张丽.2009—2011年杭州市江干区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05-2207. 被引量:4
2 任迎娣,方丽艳,李海生,于久愿,熊依杰,方华.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职业病危害情况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1):16-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1 云水英,赵晓艳,刘小雨.北京市某区112家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J] .首都公共卫生,2015,9(2):83-85. 被引量:2
2 黄钦海,周志衡,雷毅雄.粤西地区某市木家具制造业职业卫生检测及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5,31(9):1153-1155. 被引量:5
3 熊依杰,于久愿,方丽艳,任迎娣,关坤,方华.北京市海淀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分布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15,31(12):1591-1593. 被引量:5
4 李海霞,卢秀楞,刘新华,王卫军,申秋霞.2015年灵宝市黄金冶炼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10):766-767. 被引量:1
5 刘福光,黄伯越,王丛蕾,蓝结群,谭华凤,陈晓.2011-2015年肇庆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5):613-616. 被引量:7
1 郝模,吴延风,王志锋,信亚东,邱杨明,罗力,李海宁,郑益川.与社会协调解决问题: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1):2-5. 被引量:37
2 李斌解读"全面两孩"政策[J] .山东卫生计生,2015,0(11):8-8.
3 綦迎成,王迪新,阿不都.许库尔.西部大开发与医疗卫生机构改革[J] .中国卫生经济,2001,20(6):44-44.
4 冯兴民,刘海涛.浅谈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6):94-94.
5 欧阳晓春.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2(4):258-259.
6 段丽萍,郭艳.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再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4):77-78. 被引量:4
7 刘佳佳,于惠萍,郭秀兰.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2):38-38. 被引量:1
8 张夕彬,李素丽,李晓亮.健康人群的职业病预防[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2):152-153.
9 杨天舒.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医疗卫生单位的保卫工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7(3):15-16.
10 殷大奎.健康是一种资源[J] .大众医学,2009(11):1-1.
;